童丽红 新哨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但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这主要是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1]。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所存在的滞后性,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这项工作的改革力度,对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长期以来都处于边缘状态,在社会保障水平上与城市相比较存在明显差距,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种体现。中国的保障体系以城市为中心展开,虽然在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展开,但是由于起步晚,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保障的范围以及保障的标准都比城镇水平低很多,无法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群众需求。广大农村居民要获得养老保障,还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资本才能做到老有所依。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完善性,加之保障项目小,工作进度缓慢,很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依然在摸索着前行,相应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法律保障工作没有跟进,使农村社会保障不能顺利展开。社会保险制度出现缺位的现象,包括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没有在农村普及没有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社会福利体系不够完整,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2]。
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工作没有做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构建完善的保障,虽然社会保障落实到农村,但是农村群众不能享受到,也无法感受由此带来的安全感,甚至还存在应该保险却没有保险的现象存在。近年来,虽然基层政府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但是依然大大低于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没有对农村社会保障极大力度,处于当前物价快速发展的时代,即便政府增加了财政支出,与物价飞涨相比较依然是杯水车薪。
当前来看,基层政府部门的社会保证管理体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做到管理办法统一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各级政府部门都按照各自的主张展开工作,互相之间不配合,没有考虑全局[3]。这种管理体制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就会导致管理混乱,造成很多麻烦。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数量少,规模小,但是各个部门针对保障项目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必然会影响执行效果。部门之间不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展开工作,不能从同一个视角审视问题,不能合作展开工作,就会导致扯皮的现象。
中国多数地区的农村居民缺乏参保意识,主要是对社会保障缺乏认识,更为注重家庭保障。虽然农村居民也知道家庭保障并不可靠,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新的社保模式不愿意尝试,当遇到风险的时候,依然需要个人储蓄,或者寻求亲属的帮助[4]。随着农村居民的社会保证意识增强,认为政府需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对于付费没有较高的参与意识,导致社保资金的筹措举步维艰。
政府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即资金投入情况和政策扶持情况。政府部门要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需要将专项预算资金科目建立起来,这是确保保障制度全面推行的关键。另外,还需要将专款专用管理制度设立起来,确保每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拨款落实到位。对于特级贫困地区,政府要大力扶持,在资金投入方面增加比例,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真正意义地做到位,在农村医疗保险和城市医疗保险统一执行的情况下,建设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工作要不断加强,使农村居民看病更加容易,做到病有所医[5]。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展开。这就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让农村地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展开社会保障工作,并加强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在很多省份不同区域的发展境况不同,农村居民经济状况也有所不同,出现财富不均的现象。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开展调研工作,对农村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将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寻求适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之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并不断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要全面展开,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体制,待遇上要有所差别。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予以落实,并快速推进,围绕着最低保险制度展开,其他要素可以从政策角度出发向特殊群体补助倾斜,以保证不同环境条件中生存的农村居民生活有所保障[6]。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需要重点关注没有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和农村的空巢老人,对这个群体额外发放补贴资金,特别是高龄老人,要保证其安心养老。农村养老模式要多元化,除了采用的居家养老模式之外,还需要将新型养老模式建立起来,比如,社区养老已经得到关注,并将在全社会普及。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要做到资金投入充足,否则就无法顺利展开。在所投入的资金中,财政投入是重要的部分,但是财政投入优先,就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将资金筹集机制建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采用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用于增加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式,将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建立起来,并采取必要的监督措施,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对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非常重要。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要提高运行效率,就需要做到管理制度统一化。将专门的管理部门建立起来,不仅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工作,还要对这项工作合理规划,出台科学有效的实施办法,还可以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挪作他用。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不同,就需要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对于项目要实现的目的以及社会意义要明确,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秩序化运行[7]。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中,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同时,还要结合扶贫工作展开,使农村的养老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做到精准扶贫,将农村社会保证工作带动起来,推动其快速发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打破传统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而是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必要的扶持。具体的工作中,政府监督管理集中化,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分析,做到扶贫准确定位,服务具有针对性,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基于精准扶贫发展开展社会保障工作,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发展[8]。农村互联网硬件设施配置工作要加强,农村家庭网络安装全覆盖,扩展到农村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率,使农村养老服务有坚实的信息基础。应用大数据技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将数据库的使用范围扩大,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做到养老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做到农村精准养老,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应运而生,并首先在城市实施,这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在城市起步,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就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养老保障,使他们老有所依。农村则不然,几乎不会受到工业发展的影响,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中国政府将农村社会保证作为长治久安的目标,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相应的制度也不断跟进,具体的工作中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时期对工作还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这项工作符合时代,符合国情,使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与当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