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流的船舶证书智能化审批研究

2021-11-23 15:04王志强程思文廖味娟云浮海事局
珠江水运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数据流海事政务

王志强 程思文 廖味娟 云浮海事局

目前海事大部分证书审批业务已经从纸质审批跨越到网上电子审批,从业务预约、资料提交、材料补正等方面最大程度压缩了办理时限。但目前的方式仍然停留在从审批流程层面减少冗余和空转,并未从数据源头层面进行革新,优化审批模块、方式和制度,建立以智能化及智能分析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最大限度缩减人为干预。

1.海事证书受理审批现状

1.1 人工审批缺陷依然凸显

目前广东海事局已推行政务办理“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各类表格模板下载、海事综合服务平台跳转的功能,通过优化行政许可流程,压缩法定办结时限,相比过去最高缩减可达70%。但目前审核依然以人工审核为主,系统提示为辅,整个过程需要人工核对各项资料,一旦出现审核错误或材料补正等需要行政相对人再参与的流程,往往需要增加更多的时间成本,无法实现政务办理“秒批”。

1.2 未依托“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

广东海事局通过探索政务并联办理,实行多项业务集中受理、逐项办结,并按照合理诉求优先办理、缩短办结期限,推行“所有权+国籍+最低配员”、“变更+注销”、“变更+光租”、“变更+抵押”、船舶所有权登记、国籍证书核发和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三合一”办理等多种并联办理形式,实现“一次办”工作机制,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但当下的模式仅仅是以现有平台为基础进行合并“同类项”,本质上为业务并联而不是信息和数据并联,各类业务基础数据及材料文书未能全面实现电子化,各系统数据之间也缺乏共享,孤岛效应明显,且处理主体依然为海事人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批优化。

2.证书审批内质分析

一艘船舶“出生”,其主尺寸、设备等都是船舶从船厂建造时产生的数据,船舶的所有权、国籍等证书更加类似于一种船舶的“身份证”,包含船舶诸多信息,作为船舶社会性存在的一种证明。就像一名新生儿一样,姓名、户籍、籍贯等社会信息的获得依托父母产生,智能获得。船舶也相同,在图纸和建造合同等框架下,船舶的基础数据——船检证书所载各项数据就诞生了,而船舶的这些数据实际上决定了其他证书的数据,例如配员证书等。

船舶的名称、国籍、登记等依托船舶“出生”获得,主要信息由行政相对人赋予,证书的换发、变更、抵押本质上是为了更新船舶数据,船舶的原始数据如无大的变动,后续的数据更新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推动,本质上并不以审批部门意志为转移,海事部门只是根据法规进行简单的认证,并不需要审批机关去主动赋予、只需在规则范围内进行核对即可,作用仅仅为促进船舶数据更新和中止,这就为系统智能核对提供了可能。

海事人员现场对证书的数据核对更像是医生对于患者的一种诊断,数据正确,那么保持数据正常流动,数据不对那么主动作为纠正数据。目前,海事行政执法的重心逐渐侧重于事中事后的监管,那么对于前期的数据审核大可采取一种信任申报,系统规则智能核对的模式,把数据的校对交给法律法规和系统进行判断。当然系统的判定依然需要规范的市场作保障,船舶从一开始就要保证从正规的“医院”出生,从签订合同,船检检验等不断的生成正常数据,形成一个人的健康简历,海事人员只需要做好后续诊断和跟踪并进行判断。而智能AI的出现有机结合了人工和系统的判断,在未来可以提升证书审核的精准度,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协助申请人完成相关业务办理。

3.证书审批智能化、智能化的可行性

3.1 可利用系统优势分析

目前海事拥有“协同管理平台”、“海事之眼”等各类业务系统和微信小程序,其中“协同管理平台”集成多个海事业务管理系统,包含船舶、船员、船舶检验等多个管理系统,产生的海量电子证书信息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各类业务电子元数据是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载体及来源,但目前各个系统仍存在信息交换壁垒,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因此打破数据信息孤岛现状,发挥数据校验、智能审批、智能监管的价值是必然,大数据技术也为为分析与应用“沉睡”的业务数据资源提供全新的方法与途径。

3.2 外部可利用技术分析

目前大数据等技术已日臻成熟、“粤省事”和“海事之眼”移动服务平台也为开发船舶证书(海事政务)智能审批系统提供了可行样板和外网信息认证平台。因此充分利用“粤省事”和“海事之眼”数据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功能及数据互联互通优势,同时围绕大数据技术开发设计系统智能化校验功能,打通海事业务数据共享通道,充分释放业务数据价值,研究制定标准化业务流程和电子证书规范,探索海事业务证书多证合一,即可实现“实名+实人”或“实名+密码”进行身份认证核验及智能化审批功能。

4.海事数据流在智能化审批中的应用

所谓的海事数据流即将证书办理数字化,把证书的受理、审核、审批等程序中的数据形成和改变看做数据的流动和变化,海事和行政相对人的参与让数据有序的注入、筛选、叠加、整合、流动,例如证书到期换证的实质是日期信息替换和更迭,船舶的大部分登记信息并未变更,只需注入新的时间数据,证书就变为有效证书、证书里的所有数据就变成了有效数据,让数据重新流动了起来。

4.1 深挖数据源,做好深度融合

证书数据产生的根源是基于海事事权的行政相对人申请,不申请即不产生更新。行政相对人作为数据源产生的直接因素和推动力量,是数据流形成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实际工作中除地址信息等外,行政相对人的身份及社会信息较为固定且容易获得,数据源生成阶段获取的信息理论上可以智能筛选合并,进行电子信息整合,通过直接连接公安部数据库、粤省事、海事之眼等方式真人刷脸打卡读取个人及绑定信息,不再采用提交复印件、证明或者现场手签等方式进行信息认证和担保,更加精准。

4.2 管控数据流,统筹新老信息

海事证书数据流动方向受海事事权与行政相对人申请影响,例如船舶抵押、租赁、变更等,申请产生后由于业务办理的多样性会产生各类数据信息。各个业务数据流整体上虽然差别较大,但基础信息尤其是部分静态数据信息存在大量重叠,各个业务之间的信息如果没有横向流动,必然造成每个数据流过大且存在资源浪费。最理想的方法即行政相对人无需重复输入基础数据或已在系统存在的数据,几个申请表中的重复项目智能获取并进行共享,整个过程相当于在刚开始同一数据流中注入新的数据(即不同资料),增加了变量,实际上就改变了数据流向,同时也就形成了新的不同的证书数据。

4.3 智能数据“勾陈”,完善信息匹配

一个证书上数据能否持续流动也是取决于海事事权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需求。让数据流停止的方式目前有三种,第一种是行政相对人放弃救济使得所有证书过期并不再有更新数据的需求,证书的有效与否只与时间节点有关,证书延期其余数据并未有变动;证书失效在无相对人继续推动下相当于在数据流上关闭了特定的闸口。第二种则是因为行政相对人自身原因如提供材料不符等,无法推动数据更新,导致了数据流中断,若无后续辅证资料,实际上导致了整个数据流的终止。第三种则是主动申请注销,相当于从源头关掉了水闸。信息流在没有新的信息需求或者按照法规进行人为干预后停止流动。

那么不流动的信息数据如何处理和利用?众多数据的流动会产生海量的历史遗迹及庞大的底层数据,数据再无更新后必然会沉降和固定,组成了数据流的“河床”底质。这些数据虽为静态数据,但大部分并不是无用数据,它们构成了证书的主体框架,因此需要建设一套智能系统,在现有海事法规下智能进行分析、汇总、处理,通过数据整合形成智能数据,能够精准的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匹配,利用好历史数据。

4.4 信息流智能处理构架

将现有海事业务系统内的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合并,打通信息孤岛,规范统一各类系统基础数据,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海事法规数据库”“业务规则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组成静态“底床”。智能化审批的核心为智能审批平台,该平台可调用三大数据库,精准匹配外来新数据,形成可控精准的数据信息流,贯穿整个证书审批过程。

4.4.1 确保真实意思表达

行政相对人通过外网的客户端APP或PC端利用人脸识别端口进行人员信息认证,平台智能根据申报人信息进行信息匹配,无需再申报个人及企业信息。然后由行政相对人根据需求进行业务申报,依照系统提供的固定格式进行信息填报、附件上传。此时分为自行申报和委托申报,如需委托申报,则跳转界面到委托人,由委托人进行确认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4.4.2 智能审批及安全性保障

当天的海事政务办理人员通过人脸识别、远程授权或秘钥登录平台,平台进行人员权限认证。行政相对人提交的资料由平台进行智能审核,平台根据系统对每个上传项目设定的法规规则及审查要点进行智能审查,智能识别审查后对于无法识别后者材料不全的退回行政相对人界面,提示所需或补充上传资料,行政相对人按要求进步补正后再由平台进行智能识别审批,最后智能生成行政相对人所需证书电子版及打印窗口。

4.4.3 救济

智能化审批的要点在于智能和减少人为参与,但提供救济渠道同样重要,例如审核人员对于智能审批系统无法处理的异常信息或专项行动要求的审查可转为人工审核,并由两名海事办理人员进行授权处理,同时针对部分无法正常上网操作的用户也提供人工帮助窗口和现场审核渠道。此时系统转换为辅助审核人员,全程进行提醒。

5.未来AI智能审批展望

人工智能通过介入政务办理的申请、受理、审批和监督的管理环节,以实现智能受理、智能审批和智能监督,更好地体现了政务服务流程蕴含的政府回应、服务、决策和监督的管理价值。

“AI+政务服务”本质上是通过算法增强了人机互动,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解决了审批时间限制,同时通过实时对话等也能对行政相对人提供全天候的指导。同时根据以往的办理习惯为行政相对人量身打造填写习惯和提出优化建议。

5.1 智能受理

业务受理是海事部门对公众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身份、材料等进行形式审查,确定是否将外部公众需求转入到内部管理流程。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可进行智能核身、智能判读和全时受理,解放、取代人力以实现智能受理。

第一,智能核身。人工智能增强身份认证,可使用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识别申请人及其证件,然后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与电子证照库比对验证。

第二,智能研判。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在文件阅读方面相比于人工有较大优势。例如IBM的Watson可在15秒内读完4000万份文件,以色列LawGeex公司的AI合同审查平台能节省80%的时间和90%的成本。

第三,全时受理。目前的受理模式会受到工作时间与场所空间的限制,出现工作积压和公众等候问题,缺乏在线分析与回应的智能平台,无法实时回应与受理。AI智能可以“7×24”全天候、一对多并发式地在线接收、分析、审查材料形式并受理政务服务需求。

5.2 智能审批

证书审批是海事对公众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材料进行内容审查,并作出许可决定。在证书审批中,基于政务服务事项的复杂程度,使用人工智能分解、取代或者增强人力,实现机器自主审批或辅助审批。

第一,自主审批。对于结构化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流程在已被数字化和智能化到一定程度,AI智能可直接从中获取知识并自主地智能决策。

第二,辅助审批。人工智能辅助人工审批的方式,不仅以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了人类的决策能力,还积累了非结构化政务服务事项审批的案例知识。这些非结构化政务服务事项的案例知识为机器学习提供了新的经验数据,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机器辅助审批的能力。

6.结语

船舶证书办理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比对智能化、校验审批智能化、证书生成和档案归档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审批系统在未来预测可将船舶证书业务申请审批的时限由七天大幅压缩至几十秒内,同时通过建立船舶数据元智能校验修正系统,可实现海事业务申请审批全流程监控、船舶证书核发效率和监管效能“双提升”。

猜你喜欢
数据流海事政务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基于数据流聚类的多目标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