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罗航,倪凯
(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233)
液化天然气(LNG)是天然气在常压态下冷却至-162 ℃液态形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能源[1]。近年来,我国LNG 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但由于LNG 具有易燃易爆等危化品特性,对公众安全存在潜在危险,因此,LNG 的生产、贸易储运的危险管理一般要纳入政府监管。而法律法规与标准则是政府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2,3]。梳理研究我国LNG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不仅可为我国LNG 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还可为LNG 领域行业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目前,国内涉及LNG 相关法令和法规主要有10 项:《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压缩、液化气体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以及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导则》。
可以看出,LNG 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法律法规对其运输和储存予以明确,因此企业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4]。而现阶段LNG 行业发展迅猛,为了保证储存和运输的合法性,对其安全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亟需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
本世纪初,我国LNG 产业才刚刚起步,标准化工作也是从零开始。1998 年,我国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天然气标准化委员会。1999 年,我国成立了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0 年成立了液化天然气标准技术工作组。2008 年,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 年成立液化天然气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是第三届,共有来自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51 位委员组成。该机构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能源局分管,归口管理国内LNG 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液化天然气分委员(ISO/TC67/SC9)对接。
截至2021 年3 月,通过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查询到我国正在实施的LNG 相关标准共计137 项,其中国家标准52 项,行业标准52 项,地方标准33 项,涉及机械、船舶、石油天然气、化工、交通、能源、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汽车等多个行业。发布实施LNG 相关地方标准的共有19 个省市,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场站相关技术领域。LNG 管理类标准缺失较为严重。根据LNG 用途,本课题将LNG 相关标准分为通用、容器相关、场站相关、管道输送和码头运输以及汽车相关五大类。
本文所指通用标准是不涉及具体用途或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用途的LNG 相关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GB/T 38753—2020《液化天然气》,规定了液化天然气的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与装运的要求;GB/T 19204—2020《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给出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健康与安全、建造材料;GB/T 20368—2016《液化天然气(LNG) 生产、储存和装运》,规定了LNG 工厂在选址、设计、施工、安保、操作和维护方面的消防、安全和相关要求。这些标准均可作为LNG 领域其他标准的参考,也是该领域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标准。
LNG 产业中,容器相关的标准数量最多,共计36项,其中国家标准23 项,行业标准13 项。因大部分LNG 容器相关标准均为产品标准,故该类标准主要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用单位一般直接采用,地方标准不再涉及此类标准。由于LNG 容器相关标准专业性较强,故这些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或行业主管部门直属研究院所。
LNG 场站是液化气加气站的简称。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发展,LNG 场站也迅猛增加。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很多LNG 场站设计、运行、检验、评价主要技术相关标准,其中,国家标准6 项,行业标准18 项,地方标准7 项。因LNG 场站管理影响因素多样化,故该类标准以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而且企业在实施标准过程中,也会根据防火设计原则、设施、当地条件和危险性分析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评价和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随着我国LNG 产业的发展,LNG 输送范围和输送距离不断扩大和延长,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LNG 管道输送及码头设计相关标准,对LNG 码头及输送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5]。目前,我国LNG 管道输送及码头设计相关国家标准共计12 项,行业标准9 项,大多数标准均是采用了国际相关标准,部分标准并没有及时修订,且现有标准主要针对码头或者管道设计、测量及安装、操作规程制修订,安全管理类标准缺失较为严重,地方标准制修订尚为空白。
我国在LNG 汽车技术标准制定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需要,标准制修订还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目前LNG 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共计8 项,行业标准8 项,地方标准20 项。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所以该领域地方标准是最多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LNG 汽车相关标准将以井喷速度发布实施,尤其是LNG 汽车零部件标准、LNG 质量标准以及LNG 汽车改装、验收等方面的标准,更是会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加快制修订步伐,以促进相关运营市场的形成[6]。
通过研究和梳理LNG 相关标准,可以发现目前LNG 标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我国标准制定和执行的部门多,同一类工程的标准数量多,LNG 技术标准涉及安全生产、消防、交通、汽车、石油等行业领域,范围太广,标准内容相互重复或者不统一。比如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GB 50361—2017《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是由两个不同组织、机构制定的标准,相关联性弱,也不易查找,为采用带来困难。而政府主管部门一般只按照本部门主导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作为审查、验收的依据,部分强制性地方标准使用率较低。
我国正在应用的LNG 工程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如GB/T 20368—2016《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等采用NFPA 59A《(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的相关内容,GB/T 38753—2020《液化天然气》修改采用了ISO 16903《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液化天然气影响设计和材料选择的特性》相关内容。虽然通过引用或转化先进国家的标准规范,能够促进我国学习和应用先进的LNG 工程建设标准,但由于原文转换后的标准规范在系统组成、结构、适用性、效用等方面都与原标准有较大差距,存在实用性不强或者与我国发展实际需求不匹配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我国LNG 运输、安全等标准制修订滞后的情况较为突出。如LNG 运输类标准主要涉及管道运输。目前,我国内河运输刚刚放开,铁路运输正在逐步酝酿,而配套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缺失十分严重。此外,安全类标准科学性较差,考虑危险因素不全面,确定的相关条款不符合目前安全管理要求,采用这些标准对LNG 管理工作实施评价和监管安全隐患大。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系统梳理现有LNG 标准内容,结合我国LNG 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和整合。
2)根据评估结果起草新标准或修改现行标准,废止旧标准。
3)深入开展国外LNG 标准规范研究,细化、完善或转化国外先进标准相关内容,提高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LNG 产业发展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监管依据。
1)随着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LNG 产业发展进入了高峰期。20 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我国陆续出台和制定了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但存在明显不足。
2)系统梳理和研究我国LNG 相关法律法规、LNG标准化工作组织及标准,有利于LNG 行业领域的安全规范发展。
3)针对LNG 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LNG 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