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智能家居在行业未来的发展已经得到共识,但实际上,在客观应用层面,依然存在着目前阶段的现实问题。有产品方面,有认知方面,也有具体操作层面。
首先,认知方面呈现从追潮到理性的转变。
从目前阶段来看,智能家居有单品智能,也有系统智能。
现在市场主推的,大多集中在系统智能。从系统智能整个层面而言,主要有两大受众群,一是高端客群,另外一类是年轻客群。其中,消费主力主要以高端客群为主。
的确,以目前全屋定制以及智能家居的系统方案的整体报价而言,高端用户的选择几率更大。但目前,高端用户群在智能产品的选择上,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显著的,是消费观变的越来越理性。
某设计师告诉记者,过去,在其与客户的沟通中,客户对很多新型产品的兴趣度很浓,尤其喜欢追赶潮流,总体打包的价格在几十万、上百万不等。
现在,很多高端客群变的越来越理性,他们会衡量产品对自己是否真的有实用价值。
例如,有时向客户推荐智能窗帘,客户会进行衡量之后再做选择,选择的结果是客厅可以装智能窗帘,卧室没有采纳。理由是客厅窗帘高,距离远,在实际操作中的确不便,但卧室空间小,窗帘手动开关很方便,可以不安装智能。
这是一个客户选择的小案例,但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即使高端客群,现在也越来越以实用主义为最先。
基于客户的这种实用主义变化,现在设计师为客户推荐产品也基于对方需求出发。
过去,更多的设计师将品牌视为推荐的第一要素,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更看重产品和功能,以满足用户实用为第一要务。
例如,针对200平米的普通住宅,和1000平米的大宅,从设计师角度而言,其推荐的出发点是,200平米的普通住宅,如果客户有需求并且常驻,可以推荐系统智能,因为相对于面积而言,系统智能产品的嵌入性价比较高,对于常驻家庭的实用性更强。
但对于千米大宅,尤其是不经常居住的客户而言,在智能产品方面就会有所选择,以智能照明为例,千米大宅如果使用率不高,全屋智能照明就没有必要,厨房也因为不经常使用,全套的智能物联也不是非装不可,尤其是如果家中有老人,复杂的智能化操作也不推荐。
也就是说,在理性客群眼中,智能家居与其功能强大,不如功能实用。
这一问题也反映在另一客群体征上,即年轻客群。尤其以90后和零零后为代表,虽然也有80后客群,但占比并不大。年轻客群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对自己的需求非常难明确,跟风消费的概率也在降低。对智能家居兼具敏感和理性。
理性消费,逐渐引导着智能家居的消费风潮,这就对上游制造提出相应的要求。
实用主义之于上游制造商而言,就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端口,二是成本。
智能是一个产品生态,但截至目前,品牌之间的端口还没有打通,局部打通集中在单品牌之间,或者平台上的部分品牌、部分品类、部分产品,或者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端的部分品牌、部分品类和部分产品的开放。目前较为完整的端口和生态,依然局限在自有品牌打造的智能品类之间的物联上。
因为端口的不统一,就造成选择、应用上的局限和不便利,包括商家层面的推广,也包括用户端的使用。
鸿蒙2.0推出之后,更多的商家和用户将希望寄予此,希望这是一个智能化的质的飞跃点。
当然,包括美的、格力、方太、老板等家电头部品牌,已经开始接洽和应用鸿蒙系统为自身的智能化赋能,但对于智能端口的统一,还需要时日。未来,端口绝不会集中在某个平台或者某个品牌,或者某个手机端,而是集中在几个头部品牌和平台,形成几方诸侯的均衡局面,用户的选择范围将会扩大,但不会随心所欲,依然会在开放的平台内实现自由选择的最大化。
另外一个是价格的亲民。
目前,一套系统智能家居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但真正愿意为之买单的,依然在少数。智能单品的市场近两年逐渐上升,也与价格的调整有关,市场上一件智能单品,从百元、千元到万元不等,给了用户更多选择空间,因此变得销售上扬。
所以,智能系统普及的一大因素,就是价格的亲民。随着各种基建的成熟和成本的调整,尤其是量产规模化之后,智能家居的普及率才会进一步提高,而普及度的提高再推进规模化生产,再实现降本,届时,整个智能家居的春天才更接近。
而对智能家居春天的期待,除了硬件上降成本,还包括服务问题。
目前,很多智能家居落地效果并不好,除了受制于网络之外,服务落地的不专业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影响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知。
相比传统贸易而言,做智能家居产业需要更强的专业性。过去,做服务的门槛低,绝大部分服务人员属于一线人员,只要肯吃苦,掌握基本技术,就可以将服务做好。但智能家居不同,即使通过线上完成用户方案的完美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关于很多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细心去做落地承接。如果做好服务的落地衔接,对智能化的落地影响非常之大。
智能化的服务环节,需要具备学习精神和落地实践,需要不断的强化培训。
从消费层面,消费者在乎的不是上游制造,也不是关于整个产业链,他们关心的只有产品使用结果。现在各大厂家都在做数据收集工作,只要客户、导购、设计师、服务层面有问题反馈,都可以在上游柔性制造中得以改进。包括目前三大通讯运营商,也都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数据和技术层面,赋能智能化产品、智能化价格,和智能服务的不断磨合、精进。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智能化,也有更多的商家将智能化看做一个高大上的项目,还有商家已经着手行动,目前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家居产业的商家群体基础。
但实际上,对于部分区域市场而言,商家接触智能化家居家电产品的机会依然较少,信息和途径比较单一,加上信心和经验不足,智能化场景和场所体验店少,尤其在三四级市场,智能化依然属于“高阁”。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智能家居具有典型的蓝海商机属性。也给商家预留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供掘金。
做智能家居,代理商首先需要解放思想。因为智能家居不仅仅包括单品,智能系统才是未来的主调和方向。做智能家居,不再像过去贸易时代的简单装修挂机即可销售,而是需要自己先掌握更为专业的行业素养,包括运营和服务终端用户的能力,也包括社会资源的综合整合能力。
其次,要有格局。
横向联合,纵向跨界。可以联合地产、物业、家装、建材,包括后期的家政进行资源整合。再向前追溯,智能产业还涉及城市规划、设计院等连接。有资源的商家,可以尝试抓取介入。
于此同时,对智能产业的认知,亦不仅仅局限于家居市场,现在城市博物馆,城市地标建筑等等都在引进智能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家用市场到商用市场,是空间的扩大,是渠道的延展,同时也是商家目光的长远,和格局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