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媚 齐宇飞
SWOT视角下民族健身操普及推广的实证研究
胡 媚 齐宇飞
(中南大学 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文章对湖北省民族健身操普及推广进行分析,认为丰厚的文化底蕴,科学合理的技术动作,儒雅的艺术风格是民族健身操独有的优势之一,但理论体系缺失、种类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民族健身操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后备人才乏力、比赛经验欠缺、缴费支持欠佳等挑战,需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下,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育的功能,依托政府主导塑造正面形象,开拓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加大民族健身操培训力度,解决湖北省民族健身操普及推广问题,为更多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提供参考,助力湖北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全民健身;民族健身操;SWOT;湖北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了新时代“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行动号召[1],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北省作为我国体育大省之一,全面推进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利民、兴民及健民的战略体系。民族健身操作为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集技艺精湛、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等特点,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大好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民族健身操在鄂开展还是略显不足,仅武汉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石市等地区及在鄂部分高校开展,而在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民族健身操处于一种鲜为人知的状态。李俊怡等学者,围绕民族健身操自身价值、开展现状、创编应用、校园推广方面研究,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对民族健身操开展的现状、应用价值等展开研究[2]。因此,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民族健身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为湖北省的普及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1.1.1 文化性优势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中华文化与民族、时代息息相关,而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将民族的文化性融入到健身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健身操大量引入民族元素,在短短的三分三十秒内融入了二十几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肢体动作。每一个民族特色动作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民俗文化,这使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中找到一个相容点,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健身价值的新型健身操,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3]。
1.1.2 科学性优势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的社会,科学性要求我们不能够脱离现实,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人的需求,贴合人的发展规律,而民族健身操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生理形态等特点实事求是,创编出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需求的健身操。目前民族健身操分为了比赛版本和推广版本,它从动作编排上以及动作难度的选择上有着科学的安排,其动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既保持了民族舞蹈的风格又符合身心变化规律,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运动量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节,可以满足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不同层次的不同的健身需求。合理的动作给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奠定了科学有效的基础。
1.1.3 美学优势
现在人们大多注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在健身方面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追求锻炼,还考虑健身项目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女性,对运动项目的艺术性十分看重。而民族健身操恰恰把握住了这一点,其的动作内容比较丰富,它是以民族经典的舞蹈元素为动作背景,将健身作为第一要义,把民族舞蹈动作的柔和与健身操的刚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民族舞蹈的柔美又具有健美操的力量,突出民族健身操动作的力度与柔美,在健美操原有的竞技性上增加了艺术性[4]。
1.1.4 独特优势
独特是指一个东西与其他东西比较他所独有的特点。民族健身操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的动作元素来自民族的舞蹈,甚至是民族祭祀时所用到的动作形式,其次民族健身操音乐的选取极具特色,他是根据动作元素来选取音乐,并且还必须选用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例如土家族健身操,就得选取土家族欢快的土家音乐,让人家听到音乐大概就能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健身操。
1.2.1 种类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的民族健身操都是以国家民委创编的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来进行推广[5]。到目前为止部分地区及机构已经推出了傣族健身操、藏族健身操、蒙族健身操、维族健身操等几种,在对民族健身操的研究成果中,针对某单个民族的研究成果并不齐全,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除了藏族,傣族,蒙族和土家族研究相对较多,其他民族都处于萌芽阶段,甚至是等待破冰,这是民族健身操发展的一大劣势。
1.2.2 推广力度欠佳
现如今信息飞速发展,各大网媒层出不穷,但以“民族健身操”为关键词搜索,几乎找不到太多与之相关的视频及报道。除了民族院校和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人员外,我国大多数人不知道民族健身操的存在,加之国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了解甚少,这就加剧了民族健身操知名度不高的现状。民族健身操是近几年由国家民委创编推广的,所以普及范围还不是很广,除了CFDD的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和部分省的民运会上有这一比赛项目外,目前还未能从各大报纸或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平台上找到民族健身操的痕迹。
1.2.3 文化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但生活水平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文化增长的水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民族健身操的普及推广还得先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及知识能力,否则民族健身操的推广会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教学质量以及师资力量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受到过一定教育但是他们的知识面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比较落后,这对于民族健身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是一大难题。城市的教育质量较农村地区来说相对要高,但现在城市地区对民族文化这一块相对来说不太重视,所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也相对薄弱,也给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带来了一定阻碍。
1.2.4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民族健身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地区都还未普及推广,因此接受过培训的人数有限,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但他们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健美操教师的民族健身操教学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作讲解和理论联系不够紧密,只能交给学生表面动作,却不能真正将它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而且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比较紧缺,据《中国群众体育数据库》中所示,我国乡镇的体育基础设施配备及其欠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种稀缺资源,全国范围内只有三分之一的乡镇有专职体育干部。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了民族健身操推广的一大障碍。
1.3.1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中国已迈入新时代进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振兴传统民族文化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6]。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明的承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体要求,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推动部族传统体育文明的传承与成长,提高部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改进修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机构管理,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丰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紧密交融,不竭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生活需求,为加快各民族交往互换,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施展重要作用[7]。而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正符合这一指导思想。
1.3.2 社会发展的机遇
在这个强调人本主义的时代,体育不仅是维持人们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时更是人们享受生活的方式。社会生产力提高对体育自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人才的培养在国际竞争之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形成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作为人才培养队伍中的一员,体育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人才的数量不断壮大,体育事业飞速成长,前途一片光明。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普及占据很大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使物质上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享受[8]。
1.3.3 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的需要
现如今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较好,但整体的情况却令人担忧,现在青少年群体的肥胖率,近视率都在不断增加,而城乡之间的整体差异更是明显。城镇人口面临的是电子产品泛滥,营养过剩,快节奏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农村人口所面临的是运动场所几基础设施的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及资源的匮乏等。改善我国国民的体质健康状况要求我们合理膳食,重视体育锻炼。民族健身操是健力美的结合,利用其艺术性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参与其中,让人们享受到健美操所带来的乐趣并达到健身的目的,让人们的休闲时光远离电子产品,走出家门参与到体育锻之中。
1.4.1 严峻的竞争形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人们愈加重视健身养生,健身行业竞争激烈。各类健身方式层出不穷,使得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例如,学校体育中普遍的有广播体操,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体操也不断创新,戏曲广播体操,武术广播体操等;在家庭体育中许多人会选择健身房或是下载健身app来进行锻炼;而社区体育中常见的有广场舞,太极,太极柔力球等等。人们大多都会选择这些热门的耳熟能详的体育运动,从而导致民族健身操这个新推出的运动项目,面临严峻的挑战。
1.4.2 后备人才的培养欠缺
一个项目能否长远的发展下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有充足的后备人才,目前民族健身操后备人才得不到充足的保证,在人才的培养上没有完整体系。首先,政府机构对民族健身操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效的组织开展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培训;其次,民族健身操的教练团队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教练人员,加之教练员的科研水平欠缺,不能很全面的进行教学推广;再次,培养的对象现以部分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主;从而导致民族健身操难以在各个阶层迅速有效的进行普及推广。充足的后备人才是推广民族健身操必备的群众基础,而民族健身操目前最缺的就是各个层次的后备人才。
1.4.3 相关的赛事较少,经费有限
目前以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比赛项目的赛事还很少,只有全国民运会和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以及省民运会等有民族健身操这一比赛项目,相关赛事少,使得对民族健身操这一项目无人问津,也就这使其锻炼的机会较少,被人们知晓的机会也就减少了,人们更加不会重视这一项目。民族健身操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其了解可谓少之又少,从而导致了到社会上进行表演的机会也就很少。相关赛事少从而导致民族健身操的曝光率低进而使得民族健身操的表演机会减少最终给民族健身操的普及推广带来一系列阻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民族健身操的曝光率低,不被重视又导致各级部门减少甚至不对民族健身操这一项目的资金投入,这使得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更是雪上加霜了。
目前湖北省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课间操内容单调,枯燥无味,音乐呆板,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大多学生都是在逼迫和监督的情况下参加课间操,这样课间操的质量以及参加课间操的初衷也就变了。而民族健身操相对于传统的广播体操而言其音乐欢快,动作内容丰富等特点,这种新颖的课间操形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学习[9]。在推广民族健身操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民族健身操的实时动态,以便于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民族健身操使其更加贴合学校体育的发展理念和规律。民族健身操进校园替代广播体操打破了传统观念,体现了一种新的体育理念,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的结合并将它应用于课间操,不仅给课间操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要树立自己民族的文化品牌。民族健身操和其他体育项目在生理学上具有相同的效应,做为一项体育运动,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身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教育功能。民族健身操既具有健美操的健身功能又蕴藏了民族底蕴和民族特征,它既不像体育竞赛那样具有激烈的抗争性,也没有民族舞蹈对练习者动作要求那么严格苛刻,它的动作组合和运动路线都相对比较简单,适合各个高校学生进行推广学习;并且民族健身操的教育功能使其在推广过程中能传播推广民族文化知识。在其推广过程中,应该适应学校体育展现出民族健身操的民族文化内涵,加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健身操的体育教育功能[10]。
自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旨在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去。当今世界广泛受到认同的一些体育竞赛项目还不足以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需要,如若想要健身行列更加强大,这时候民族传统体育就能发挥其优势作用。现如今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群众们的锻炼意识不断加强,民族健身操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类,由于它具有艺术性高、健身性和娱乐性强等特色,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喜欢锻炼的人们投入其中。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然要把我国建设成强国那么体育强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1]。现如今在湖北省全民健身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谈及全民健身,没有谁会觉得陌生。当下锻炼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全民健身将广泛践行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形式下提出推广普及民族健身操,可以说是顺水推舟之举。民族健身操作为健美操的一个新的种类,它的风格独特,动作新颖,运动强度适中,健身效果显著,因此在湖北省范围内推广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2017年的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中就有民族健身操这一比赛项目,由此可见民族健身操与全民健身的结合是有可观的发展前景的。以国家需要为导向普及推广民族健身操有利于积极响应全民健身,从而达到在湖北省推广普及民族健身操的目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精神消费,偏爱轻松愉悦和丰富多彩的旅游等形式,现如今民俗特色成为旅游业一大亮点,而消费者的重点关注的点依次是文化性、民族性、生活化、原生态、神秘性、参与性、地域性和历史性。由此可见民族性在游客选择旅游地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源于各个民族,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特色,展现了各个民族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湖北省的各个旅游景区推广民族健身操既可以丰富旅游产业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健身操,充分利用民族健身操的文化资源以及艺术特点的先天优势,我们可以在旅游景区身着民族服饰表演民族健身操,以吸引游客的目光,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主动去了解民族健身操,以达到我们普及推广民族健身操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发与民族健身操有关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产业,如民族工艺品,网络教学视频以及民俗服饰等相关产品。使民族健身操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使其产业化,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如今特色民俗村旅游业在国内旅游市场是发展比较快的,而且在现代旅游业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民族特色文化习俗是民俗旅游的灵魂,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将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表演项目融入其中,既展现了民族特色又推广普及了民族健身操,从而促进了民族健身操的产业化发展[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及需求提高,群众的消费结构逐渐向精神消费升级,而民族健身操所具有的观赏性恰恰符合广大群众精神消费的这一要求,商业演出不仅仅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同时他还能为商演节目带来曝光率,这给民族健身操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目前民族健身操的商业表演这一块还没被开发,还具有很大潜在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充分利用民族健身操的文化性,美学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民族健身操的经济价值,实现科研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提高民族健身操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同时,促进民族健身操创编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民族健身操创编、宣传、表演、完善一体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民族健身操的商业表演与推广一方面刺激民族健身操创编的革新,引导相关健身操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民族健身操表演商业化使民族健身操的发展逐渐摆脱靠财政拨款的现状,从而为其广泛普及推广而助力。商业演出在一定范围内能给赞助商吸引来人流量以便于赞助商将这些人发展成顾客,还能给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带来经济效益和知名度,以提高民族健身操的影响力[13]。
我国民族健身操起步较晚, 目前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它的动作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都相对单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注重民族健身操培训理念的创新,在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下有针对性的增加各种实地考察,以体验不同民族文化,加深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其次我们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训练内容的科学性,调整培训课程的结构,使培训的课程能够系统性的与实际应用相结合[14]。添加新的培训内容,使其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然后再将培训方式层次化,由高到低层层递进,从全国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推广普及。使民族健身操切实精准的进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人们的视野中,并努力将其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现如今民族健身操还只针对各个高等院校极少部分地区文工团及社区,并没有向广大社会群众普及推广,所以我们应拓宽推广渠道以及各个层次的受众。改进培训策略有利于提升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效益,使得民族健身操的推广事半功倍。
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新理念,将“健康中国”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结合十九大精神对体育的殷切期望,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责无旁贷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民族健身操寓民族文化性、体育健身性、身心娱乐性、社会大众性等主观优势,辅以符合参与者身心发展、体姿简易、受众群体广泛等客观亮点,且种类、推广力度、文化性、师资现实环节薄弱,需积极响应新型体育运动进校园路径,挖掘项目本身育人点,融入社会经济新潮流,提升公益推广培训力度,以完善湖北省民族健身操普及推广体系,为湖北省全民健身事业做应有贡献。
[1]南敏镐,金昌权.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健身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3):127-131.
[2]邹丽.北京市民族健身操发展情况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3]刘柳.试论民族健身操的创编[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29-32.
[4]陆晨,刘少英.广场文化与民族健身操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6):42-43.
[5]李俊怡,胡悦,方征.论民族健身操在学校开展的前景: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 2008(1): 95-97.
[6]许爱梅.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J].体育学刊,2007(8):64-67.
[7]杨英.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元素的探索[D].首都体育学院,2013.
[8]余师芳.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
[9]吴小伟,郑刚.边疆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SWOT分析: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2):16-22.
[10]李东波.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SWOT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5):140-145.
[11]胡丽娜,刘天乔.基于SWOT分析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8(5):53-58.
[12]刘旭旭.民族健身操在孝感市中学校园推广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
[13]倪利.云南民族健身操创编及推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14]韩柳.滇西地区少数民族健身操的推广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Empirical Research on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National Aerobics Based on SWOT
HU Mei, e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胡媚(1991—),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