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文化背景下的智慧街道创新研究
——以长春市桂林路为例

2021-11-23 10:37韩云志叶金颖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街道空间活动

周 园 韩云志 梁 妍 叶金颖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近两年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的复苏,提高就业率,国家大力支持或提倡发展地摊经济。但在推行地摊经济的同时,一些不良问题也随之出现。为满足公众生活需求,需要对老旧街道在把握城市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功能重组、空间治理,实现街道本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打造智慧型新街道,延长人们在街道内的停留时间,激发街道活力[1]。实现街道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街道活力。

1 街道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膨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也使得生活性街道问题越发明显。本文对长春市旧城区街道进行大量的调研,并对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存在问题如下:

1.1 道路交通空间紧张

老城区街道在设计规划之初,街道汽车数量较少,使得街道车型道路设计时尺寸过小,交通分流不明显,极易造成道路拥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现存的街道区域交通压力极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在狭窄的街道混行,也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1.2 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品质不高

公用设施不完善且大多设置无序;步行区域缺乏休憩设施,建筑小品、座椅等街道家具数量不足。多数街道的景观提升工作更多凸显了为机动车服务的理念,专为行人欣赏的人行道景观提升还有待完善。

1.3 人行道有效宽度严重不足

人行道被大量机动车、各种非机动车、各种附属设施随意占用,造成人行道剩余的有效宽度严重不足,很多人行道甚至完全丧失了通行功能,严重影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

1.4 街道功能单一

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扬·盖尔通过人们在街道、广场等户外公共空间发生的行为活动和需求分析,着重指出街道界面越丰富,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越好。而现存的街道界面形式和使用功能单一,无法承载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街道活力严重不足。

1.5 “地摊经济”对街道产生不良影响

在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大背景下,“地摊经济”被推至风口浪尖。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某老旧小区时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于是,“地摊经济”复苏进入高潮,不少地市纷纷出台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的相关政策,加码地摊经济。成都、重庆等城市街道活力重现,热闹的街市场景备受赞誉。但在大众赞誉同时,“地摊经济”也对现有的街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环境脏乱、占用公共空间、影响交通、打扰居民等。

2 智慧街道创新改造策略

2.1 时间上——分时使用

通过问卷调研和对人们心理、行为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人们对于街道空间功能有着不同的诉求,街道空间应该承载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

在早晚车行流量大的情况下,将部分人行道路打造为“以车为本”的高效街道;在车行流量正常的情况下打造“人车同行”的和谐街道;在车行流量少的情况下,提升步行空间尺度打造“以人为本”的幸福街道。此外,周末的生活性明显高于交通性,应在周末时设置便于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突出强烈的生活气息。

2.2 空间上——功能变换

根据对街道人群与活动的观察与分析,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人群,对街道上主要的活动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诉求。例如,早晨街道上主要是年轻人的通勤和餐饮活动,而中午一般是较多的娱乐餐饮的活动,晚上还会增加较多的地摊活动。改造策略中将街道空间改造为一个极具包容性与灵活性的开放空间,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一个停留的理由,即按照不同的生活场景来进行设计,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2.3 互联网上——智慧管理系统

智慧街道管理系统囊括三大模块:交通模块、舒适模块、活动模块。从设计者、参与者、经营者的角度切入,对街道进行交通检测、环境调试、信息管理,利用不同角度收集到的各项信息,为管理者与设计者提供更科学与更精准的反馈与修正依据,以便更好地创造出完备的智慧管理系统。

3 长春市桂林路案例分析

3.1 背景分析

桂林路商圈位于长春市朝阳区,是一个典型的由多条街道或胡同交错构成的区域,该区域集合了美食、娱乐、时尚、高校、办公、教育、居住等多种形态,又称“韩国街”,调研时,我们选取了自由大路、人民大街、隆礼路和长庆街围合的区域,进行实地走访及调查研究,对现存问题进行汇总。

3.1.1 道路交通空间紧张

作为两侧商业区及居民区的联系空间,该条街道车流量大且在人车并行的情况下,安全系数极低,对小区居民的出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区域交通压力特别大,车辆随处停放,占据大量通行空间,造成人流拥堵及流线不畅通,无法对交通进行有效的分流,增加了道路负担。道路空间紧张导致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过于狭窄,道路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导致街道功能不够完善。

3.1.2 街道空间绿化匮乏

该街道年代久远,绿化也并不完善,很难为出行的人带来舒适感,因此该区域内生活的老人及孩子较少,也很少有路过的行人在此地休憩、玩乐,使得街道在车流低峰期显得格外冷清,循环往复,造就了一条没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交通街道。

3.1.3 公共设施不全面

由于车流量大,碳排放量高,街道无法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没有好的公共设施供给行人小憩,活动空间狭小,道路也不甚开阔,也未设置公共座椅,使得城市居民无法获得良好的休息空间。

3.2 改造策略

3.2.1 人车分流的智慧型街道

在现今社会中,人越多,车也越多。如果未实现人车分流,一旦到了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人、自行车、电动车、私家车共同出现,市民的人身安全随时都会受到威胁。人车分流之后,街道的安全性直线上升,同时可以利用空余空间布置绿化,美化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和对街道两侧居民产生的噪音污染,居住环境从整体上得以改善。

在车流量多、车流量正常及车流量少的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规范,以保证街道的安全与畅通,减少了人车纠纷与人身安全的风险。具体举措包括安装自动道闸规范车辆行驶,拓宽双向机动车道,并在两侧规划非机动车和行人通道。在早晚高峰时期维持秩序,并将原来堆在道路上的景观花箱进行挪位,恢复道路路面整洁,做到人与车安全分隔,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3.2.2 营造多元化的街道外部活动空间

人性化设计理念强调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营造多种形式的外部活动空间,如凹形空间、广场等,专门供城市居民活动。外部活动空间主要是由建筑前区和地面构成,在此空间内种植绿化植物,建设景观小品,丰富景观特色。在功能方面加入类似展览、运动、休闲等方面的设施,并增加绿化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季节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街道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居民的观感,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进行了改善。在外部活动空间的营造中,要力争做到让街道空间的线形和方向富有变化性,或者将交叉口处的建筑适当后移,扩大外部活动空间面积,促使更多的居民加入其中。人们尽情地在街道空间内部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产生了具有“人情味”的街道。且人们在街道空间使用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地彰显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推动城市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全面迈进。

3.2.3 街道功能转换系统

通过可升降路桩局部升降地面(升起时作为商业外摆,降落时作为车行道),大幅提升了步行空间的尺度、增加了室外活动空间。人行道从单一的穿行改观至沿街凹凸进退,穿行、停留空间并行的状态使趣味性、互动性、多元性大大提升,空间的可利用性也随之增强。这样的空间更具有吸引力:精细化的场景设计、流连于此的人群,共同形成有序的街道空间,实现不同的生活场景对街道空间的划分与限定[2]。

置入以人体尺度为基础的单元体家具,多个单元体可任意拆解拼合成座椅、展柜、娱乐设施等城市家具,为整条街道增添活泼的元素;注重场地周边公共休闲空间的塑造,如利用片墙分隔不同功能空间,利用绿化打造清新休憩场地,利用高差进行展览路线引导等,关注不同活动类型场景之间的互动与促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共同营造街道场景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3.2.4 智慧型街道可控性改造

交通检测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流、车流相关传感器、基于GPS定位、寻路信标等收集的数据,据此控制街道动态路桩、调整信号灯时长等,并在平台上反馈停车情况、实时导航,根据得到的车行流量数据从高效街道、和谐街道、幸福街道中选择合适的街道模式。

环境调适相关数据主要为户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分布等与人体感受密切相关的环境数据,此类数据反馈到系统后将指导可变遮阳棚、喷雾降温等设备的开启。信息管理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商铺经营活动、居民社交活动等,据此将街道内商铺的消费进行排行、活动组织信息等实时反馈给在线平台。根据这些平台,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人群喜好、高频聚集点及活动参与度,为活动形式与地点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街道的横向对比,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理论支撑[3]。

通过智慧街道平台实现数据闭环:使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上传、设计者修正和管理者反馈,实现数据指导下的可持续智慧街道更新。在大数据支持下可以将街道模式匹配至相似街道,对相同类型的街道前期设计提供更多以人为本的使用相关数据支持。且能够随时查看摊位的出租信息及该摊位的贩卖内容等信息,在不进行售卖时,该摊位位置可以为居民提供流畅的休息空间,让喜欢慢节奏出行的人们可以尽情观赏街道两边的美景。

城市家具是依照图案网格设计而成,易于组合,相互叠加即可形成灵活的结构。这些装置中所使用的生态材料及其组合方式,对于整合及扩展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结构至关重要。曾经的车行道被重塑为绿色的健康街道,以人为本的改造计划为城市赢来新的公共空间。建议减少机动车辆通行,优先考虑人流。例如,布鲁克林市中心的核心部分采用步行道,将建立更安全的人行横道;自行车道的数量也将增加,有助于营造更加低碳环保的生态环境;城市中的公交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到达相应地点的准点率,促使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出行,减少出行延误,如在富尔顿街上实施的单向公共汽车交通,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拥堵。

3.2.5 人性化的绿地景观设计及公共空间规划

绿地景观是城市街道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街道空间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保留街道两侧原有的植物,在此基础上设置其他的绿色设施,运用景观限定空间,并与周边多处绿化贯通形成规模效应,吸引人流聚集;绿地景观的营造还应该体现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特点。例如,利用水平绿化装扮道路周边,利用垂直绿化装饰建筑立面,让街道绿地景观更贴近自然,让人们沉浸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路面景观设计要将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区分开来,前者使用颜色鲜艳、留色持久、透水性好的铺装,后者在铺装设计上则要注重与周围绿化的搭配,还要具有导向性功能,与道路功能相匹配。街道断面设计在绿化中穿插人行道,让人们在街道绿化中蜿蜒前行,享受天然氧吧,至街道交叉口处从绿化丛中穿出,与过街斑马线连接;街道纵断面绿化配合路段起伏变化,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空间[4]。

4 结 语

在地摊经济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型街道规划,强化城市街道空间尺度设计、设置相应的公共设施,如座椅、运动器材、景观小品等,让喜欢慢节奏出行的人们不仅可以尽情观赏街道两边的美景,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突出街道空间的人性化特征,激发街道活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当前设计工作暴露出诸多不足,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积极改进。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时,严格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致力于打造富有活力和魅力的街道空间,构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设美丽富饶、低碳环保的现代化城市。

猜你喜欢
街道空间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创享空间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闹的街道
街道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