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陈春平
(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潜江 433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亚油酸等矿物质肉碱、维生素等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牛肉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是牛疫病是养牛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会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降低牛及其制品质量和产量。
①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疏于对牛群的观察,在发病初期没有察觉出病状;②饲料的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饲草料质量低劣等导致牛群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③部分养殖户给牛群饲喂变质饲料,变质饲料不仅营养水平降低,还对牛的健康造成损害;④未制定完善的日粮饲喂方案,饲喂量和饲喂时间不科学,经常突然换料会增加饲料应激,导致牛难以适应;⑤饲养环境控制不当,通风、饲料密度、光照、温度、湿度等控制不科学,难以给牛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⑥饮水不清洁,含有病原菌或毒素。总之,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导致消化道类、呼吸道类、中毒性及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品种改良的需要,牛场从外界引进牛种的情况愈加频繁[1]。引种本身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部分养殖者存在侥幸心理,直接从销售方购买而不做任何检疫,这就很可能引进病牛或者隐性牛,一旦引入病牛会很容易在牛场形成流行。而且,养殖者的检疫意识淡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觉得检疫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检疫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饲养人员的素质低。他们在饲养管理中,不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比如饲料管理不当,导致饲料发霉;配料时称重不正确,造成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饲喂时的添加顺序不合理、饲养密度过大及通风不及时等。另一方面是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不仅兽医人员队伍不足,而且专业水平也较低,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在疫苗注射、药物治疗等操作时不规范,用药混乱,甚至使用变质过期的药物,导致免疫失败、治疗效果差。
虽然我国的养牛业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农村依然存在很多散养户及小型养牛场,它们在布局规划、场址选择、场区建设及引种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导致牛场的发展无序,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而环境污染又可直接导致牛疫病的发生。
我国养牛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疫病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比如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口蹄疫和结核病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生将迅速传播,产生极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牛群健康。
当前我国大规模牛场养殖的多是国外品种,除了口蹄疫、结核病等原有疫病之外,还因检疫不完善、防治不全面等导致中山病、心水病等新发疫病的种类增加。同时,因为换料频繁、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增加肺炎、感冒等基础疾病发生的概率,进而增加防控的难度。
因为缺乏专业、科学的疫病诊断手段,在防治牛疫病时通常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尤其是当病原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时,治疗难度增加,给牛场疫病的防控带来极大的阻碍[2]。
部分牛场的饲养密度过大,牛群间接触较多,增加了吸虫、疥螨和线虫等寄生虫病的感染概率。而且,如果牛场的驱虫不及时或者驱虫药物质量差,将降低驱虫效果。这不仅会降低牛群的生产性能及牛场的经济利益,严重时还会引发继发感染而使牛死亡。
良好的饲料管理主要体现在:①密切观察牛群。在饲养和巡场的过程中关注牛群的身体、状态等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进行疫病诊断和治疗;②加强饲料营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均衡、丰富,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牛群的营养需要,可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抗病力。不能立即转料,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牛群适应新换料,降低应激;③妥善理、使用饲料。经常对饲料的存放场所实施驱虫、灭鼠,并加强饲料的防霉防潮抗霉工作,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饲喂时要严格按照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做到科学喂养,不能仅凭饲养经验;④加强卫生环境管理。经常清除牛舍粪便,并将粪便进行堆肥处理。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消灭致病菌。控制好牛舍内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并改善通风,给牛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⑤保证饮水的清洁、充足,确保饮水未被病菌污染,并且饮水温度要适宜,特别是母牛要饮用温水,避免出现流产和产后疾病[3];⑥做好驱虫工作。使用效果好、质量高的驱虫药物驱除线虫等寄生虫,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
检疫是预防牛疫病的重要环节,通过检疫能了解牛群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发现一些隐性牛和早期发病牛。在引种环节,一定要对引进种牛进行严格检疫,以防引进病牛。所以,养殖户要制定详细的检疫方案,做好常见疫病的检疫工作,并根据不同的疫病情况做相应的治疗。
养殖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饲养人员要严格按照饲养管理制度进行营养配比、饲喂、消毒、通风、控温等工作,不能粗心大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兽医人员严格按照疫苗的接种程序和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使用,提高疫苗的保护力,提高防控效果。另外,不可盲目使用药物,要对症治疗、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残留或增加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在牛场选址时要综合考虑运输、水电、通风等多种因素,既要保障水电的正常供应、通风顺畅,又要远离居民住宅区和生活区。然后,做好牛场的规划,科学地设置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等,更好地保障牛群生长。最后,粪污要远离牛场,可进行沼气池发酵、加工有机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