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喀喇沁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4400
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1]。鉴于事业单位目前的发展情况,本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提出了许多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办法,以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充分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2]。简而言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激发工作人员的干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久发展。
事业单位将工作人员的薪酬、晋升和工作表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效率。帮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生产力,促进事业单位高效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从事业单位本质来看,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内部竞争和流动性较弱。事业单位虽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但是大部分工资是按照工作人员的职称等级、工作时间和学历来分配的,工龄对工资影响很大。薪酬结构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3]。青年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普遍对工资不满意,挫伤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事业单位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物质、精神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但事业单位现有的激励机制限制了工作人员的需求。目前,事业单位往往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物质激励而轻视精神激励。虽然物质激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年轻化,新时代的工作人员往往更注重良好工作氛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只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很难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也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人才的稳定。
事业单位多数采用年终绩效作为激励机制,缺乏短期奖励。不管工作人员工作是否努力还是失误频发,每名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都差不多。事业单位如果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不执行按业绩计薪的制度,一些作出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就得不到应有的报酬[4]。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没有真正满足这些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既不能激励和鞭策消极工作人员,也不能充分激发优秀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制度是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工作人员工作。就当前现实而言,许多事业单位建立的考核体系是不科学的,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不相称,不能选拔优秀工作人员。最明显的表现是事业单位没有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制定科学指标,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也没有反映出工作的全部成果。事业单位存在着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考核现象,导致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低,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事业单位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具有公共利益的特征和一定的透明度,如果不够科学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产生公众舆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舆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职称晋升、年终绩效分配不合理,虽然管理制度能够控制工作人员舆论,但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会降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舆论的影响一般都是微妙的,需要事业单位的关注[5]。
在长期管理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仍然习惯于维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既简单又过时,不仅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足够地重视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工作是铁饭碗,危机感不强,工作热情不足,管理者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必须注重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发展力量,思考如何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学习典型经验,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审查和分析各部门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更详细、更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工作,加强评价监督,有效利用评价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奖励或惩罚。因此,必须促进激励机制的实施,更好地发展事业单位文化,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工作人员的进步和事业单位的发展。
在事业单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时,尽量避免陈旧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如果只注重工作人员的物质激励,即工资、奖金、福利等,忽视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即精神激励,从长远来看,激励机制将失去其真正意义。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并提高其效力,事业单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机制,除了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还应重视制度激励和目标激励的作用,以此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竞争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这两种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但如果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就会适得其反。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与绩效考核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同时,在人才选拔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绩效考核制度无法实施。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和各项指标的权重,以此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应建立监督服务制度,监督和管理绩效考核的全过程,以确保绩效考核链的公平和公正。
激励机制的实施不是孤立的,激励机制应与评价机制结合起来,并与事业单位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来提高激励机制的科学实施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确保激励机制度正常运作。一方面,应积极改革薪酬激励机制,在遵循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薪酬分配的灵活性,是否可以根据岗位职责的差异建立多样化的分配机制。另一方面,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建设,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实施有效地激励机制促进良性竞争,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单位发展的有机统一。
文化是事业单位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事业单位的体制文化、行为守则和监管框架,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传统的规章制度难以适应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事业单位文化,要注重继承良好的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事业单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事业单位文化呈现趣味化和多样化[6]。事业单位的形象是文化特性和文化体系的综合表现,可以反映事业单位的建设水平及其精神面貌。因此,需要积极培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形象。
首先,现代培训制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更是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科学,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更深入的工作人员培训。事业单位要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培训制度,必须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将现代培训的理念融入培训内容。通过进行多样化的工作人员培训,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普通工作人员发展成专家。其次,作为事业单位,要创新轮岗交流制度,并加强这一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在保证可靠性和日常工作不间断的前提下,严格执行轮岗制度,激发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为拓展人才知识面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经常进行实践培训,以下乡或承担社会任务的形式,深入基层,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再次,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事业单位要想实现更高效的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素质,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推动高素质、高专业水平、复合型技术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新工作人员发展不能单靠老工作人员传帮带来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更需要开拓新的人才市场,建立科学人才招聘制度。对于特殊岗位,需创新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机制,增加财政投资,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吸引力。招聘高质量、现代化和一体化的工作人员,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实施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创新连续性的一个关键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激励机制的标准没有改变,但激励机制的模式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因此,提高事业单位对激励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健康、高效、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