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官飞燕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增强其文章鉴赏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文学品位与审美素养。比较阅读是当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收效良好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何高效地运用比较阅读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在使用比较阅读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确定更加高效的文字运用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以《小松鼠找花生》和《小蝌蚪找妈妈》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为例,由于这两篇阅读文章的题材和形式比较相近,教师可以用这两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简要地学习一遍文章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询问学生:“在学习了这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个时候不少学生能立马想到内容上的不同,即一个是小松鼠为了在冬天储存足够的食物去寻找花生,另一个是小蝌蚪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之谜去寻找妈妈。有学生说:“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叙述性的故事类型,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最终学生通过对阅读教材内容的对比,真正掌握了两篇文章的内涵,加深了对文章题材和结构的理解。
利用两篇题材相近的文章为学生作阅读对比,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聚焦重点学习的内容。在题材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写作风格和内容组织上的差异,从而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挑选出两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歌进行对比阅读的教学,同样是借由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两首诗歌在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侧重上却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先着眼于相同点:“我们来再次深入解读两篇诗歌,先一起诵读一遍,细细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两首诗歌有没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在诵读完毕之后,发现这两首诗歌一个是描写床前的月光,另一个则是描写倾泻的瀑布。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点,学生在经过深入的研读之后发现,《望庐山瀑布》与《静夜思》相比,情感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大自然的感叹,后者则更倾向于对家和故乡的牵挂及思念。
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风格,教师在进行对比阅读时,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通过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的经历对作者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并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将作家吴然的两篇文章《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走月亮》作为对比阅读的学习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作者的创作背景着手,学生学习到作者在创作《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是三十多年前走访怒江片马地区,听到了寨子里的琅琅读书声,发现了小学校舍里面有一棵大青树,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想法。而在创作《走月亮》这一作品时,则是由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为契机,想到了江浙一带走月亮的古老习俗,进而创作了这一篇饱含母爱深情的文章。
总之,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成了教师当下需要探究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将比较阅读尽可能多地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方法的优化,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立足教材,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的探究,为学生呈现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