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高校思政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实现的重要渠道①,是实现国家意志向青少年群体传递的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辐射青年范围广泛,且具有持久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当今时代,思政课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传播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少年之间的认同感,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一环。习总书记指出,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②。思政课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三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群体。习总书记强调,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③。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创和不断革新,事关新时代我国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要实现教育强国,继而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不少在家庭中被宠爱过度的子女,大多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个人主义思想强烈,对于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不强烈。他们很少受到比较重大的挫折和困境,这也就造就了大学生群体在步入大学住宿生活后存在着生活不能自理、学习和生活不能平衡好、盲目攀比、与他人关系相处有困难等,这也意味着他们自尊心强,好胜心强但很难接受失败。
随着互联网络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和讯息传播便捷,而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少年的主体,会经常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App。一方面,网络能及时快速地传递国内外的政策动态、社会热点问题、专业前沿动态,青年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素养水平。但同时,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也包含着大量未经官方证实,以博眼球、抢流量和营销目的为主的信息,甚至一些不法分子还会诱导涉世尚浅的青少年浏览充斥着反动、暴力、色情、传销、邪教等不良信息。
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生于和平年代,享受着社会和谐安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成果,同时受到世界上各种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冲击,脑内会同时存在多种价值观念和选择。青少年很可能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和变化,从而对于我国的政治取向、社会价值观念等认同感产生不明晰、有困惑、不认同的情况。
综上,本文认为当今的青年大学生存在着心理素质不足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困难、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受网络讯息影响严重、政治立场不坚定等问题。
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课程思政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并努力将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融入到思政教育的体系中来。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为主,结合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思政讲座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但不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高校都以单向输出理念和知识为主要形式,鲜有能以学生实际内心动态及时调整工作的情况。根据上述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这一情况。
1.匿名发放问卷
为了消除学生的回避心理,可在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开展后,采用不记名线上问卷的形式邀请同学们进行回评和建议,收听学生们较为真实的想法。
2.课堂教学创新
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生和老师身份互换,在第一课堂上反转教学,通过观察学生教学的思维模式和关注点,方便老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此外,还可开展形式新颖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形式丰富的示范类课程,如实践课堂(如参观革命圣地)、双师课堂(专业课程角度提问,思政角度回答问题)等。
3.培养学生思政助手
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主体是管理教师,但由于年龄差、认知感、价值观念等差异,与学生群体会有很多隔阂,因此,高校可根据需要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值得信赖且能力素质强的学生干部团队,成为能有效辅助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辅助团队。
4.建立沟通机制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彼此剥离是由于缺少内在联动机制和协调统一性,往往并不能在单一思政课程的纵向和多种思政教学的横向上形成合力,提升思政教育体系的整体效果。高校可根据思政课程的开展情况,从学生主动反馈意见、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课程考核方式上的多样化(如用视频、诗歌、活动设计、艺术创作等形式表达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见解)来了解课程现存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上述反馈,进一步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内容和主题的有机结合,以更为符合学生需求、能起到实际作用的形式提升思政教育体系的作用。
当代青年面临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偏离,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越来越丰富全面,但收效甚微的一点原因。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了解当下大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体,而他们大多数由于是独生子女一代,且自幼接触的新鲜事物丰富多样,会有更多新奇的想法、情感归属需求、知识学习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而目前大多数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入党宣传动员等工作依照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上级指示精神和传统工作方法为蓝本,会在开展工作的初始阶段即展现出其目的性。而00后更多寻求新奇和有未知、有探索空间的事物。高校思政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是必然的,但可以除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外,利用好媒介宣传的力量,以更多的形式和方法将思政教育掰开揉碎,以理念为指导,将思政教育内化于教育工作者的心,外化于校园文体娱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生交流和沟通、成为知心朋友的过程中去。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会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用心办、用情做、用脑想、用脚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并实行好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一套工作方法。思政教育的重点应是去感化、引导学生正向价值观念的形成,而非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之间,思维活跃,行为叛逆,教条主义和目的性强的“应该”远不及“我希望了解你”“我真正理解你”“我想帮助你”具有更为强大的力量。
当下传统媒介、新媒体层出不穷,而真正能吸引到学生的一方面是要依靠学生使用率高的媒体,将传统媒体如官方网站、广播等同新媒体形式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形式进行最优组合。另一方面,还是要注重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有趣、丰富、真实,是同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个人自身发展和面对的困惑切实相关的有干货、有价值的内容。高校思政工作可从00后喜闻乐见的网络游戏、流行音乐、运动项目、影视剧作等素材中挖掘同思政相关联的联系点,如王者荣耀中的历史人物事迹,《追梦赤子心》中的家国情怀,乒乓球背后中国健儿的辛勤付出、《觉醒年代》所叙述的历史故事等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立足点,继而带动学生的一种思想觉悟和行为上的变化。总而言之,高校开展思政工作要重视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内容贴切学生所思所想,从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正如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政课程要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④。
现如今,大数据技术已日趋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⑤。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基本思想情况、思政课程的问题反馈、喜好的课堂形式等因素综合考量,利用大数据的结果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不仅仅在课程设计上更强调与时俱进和同学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考试和学分管理层面也可以利用好网络大数据。此外,学生工作部还可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在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例如我校的信息员制度,就会根据基层的问题及时汇总各类学生反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⑥”,青年大学生成才是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一种后备资源,但在成才之前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在道德和思想动态上的积极向上态度,在生活乐观、积极进取、与人为善、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想品格等方面指导青年大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多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生活作风、人际交往、心理普查等方面格外关注,注重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问题,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摆在成才之前,培养心理健全的栋梁之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栋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青年,是要培养新时代六有青年。
现如今,是要结合好四史学习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时代背景,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教育学生明理崇德,增强信念,并在力行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磨砺本领,成为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
注释:
①刘丽琴.“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第41页..
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课程[J].求是,2020年第17期.
③习近平.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9-3-28.
④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⑤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
⑥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