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3 07:50张润喜
名师在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探究

张润喜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三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一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尤其是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和方法不正确是造成其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数学思维的形成上有所忽略,进而影响了其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率。从教师方面来看,除了一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有排斥情绪,大部分教师是因为在新教学理念应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足。如果教师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改革,必然会出现新兴教学理念应用形式化的问题,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造成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数学学科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学习难度大,不易理解和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比小学更加深入,知识的复杂程度也更进一步,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容易产生迷茫、困惑甚至逃避的心理,学习兴趣自然不高。另外,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还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充分激发。因此,要想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往往需要从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寻找突破口[1]。其中,教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学语言要尽可能幽默风趣,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专一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要重视课前导入形式和手段。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将本节课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以逻辑框架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使教学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还能显示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外,思维导图也是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建立数学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主题探究学习,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新的数学教学改革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如果仍然采用小学阶段单纯依靠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往往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2]。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这种课堂模式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主动参与,二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熟悉并对教学进度有把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因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生动形象的知识讲解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数学学习,这也是自主探究课堂模式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教师还需要强化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通过交流沟通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以外,从教师方面来说,主题探究的学习过程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需要引导和把控学生的探究过程,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对探究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掌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关键知识点来确定探究主题。在确定探究主题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任务,即设置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这种教学任务会围绕着关键知识点来设计,这样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后就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设计后,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探究形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学生以个人还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自主探究。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需要确定学习小组的具体划分方法,避免出现个别小组因为能力不足而影响整体探究进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对其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时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化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3]。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的一门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4]。数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现实生活,数学实践主要是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向,并结合现实生活,对某一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来选择相应的案例。在完成案例选择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工具将其展示出来,从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则要在教学情境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 语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化思想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主题探究、情境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意识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