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西安 710061)
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发展方向日渐清晰,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已然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心所在。为保证职能和发展的科学性、有效性,事业单位需要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强化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建设,以稳定的人才队伍和不断突破的人才实践凝聚动力、释放潜力。当然,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也加大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和挑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强化工作也显得十分棘手,这就要求各单位主体要结合自身职能和发展的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干预突破人力资源管理舒适区,能够掌握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员的招聘、甄选、培训、激励等内容,是维系事业单位职能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虽然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但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虽然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标准和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范围和水平上,对单位改革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新要求缺乏及时、深刻的掌握,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保持只进不出的理念,只有当职工主动提出离职时才会出现单位减员的情况。同时,用人部门及其管理者在人才引进方面往往持有排斥或者冷漠的态度,只有单位内部要求进行人力资源调整时,才会考虑引进新的人才。显然,这种被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升,使事业单位的发展空间和能力拓展受到了明显的约束。
市场化机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职工因为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选择其他单位或者职业。造成此类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陈旧,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流程及方法均较为固定,难以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事业单位较为固定的绩效考核方案使职工对薪资待遇调整的期望度偏低,并且不愿意主动进行工作方面的创新,甚至用拖延的方式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不仅是事业单位对职工工作产出情况进行的系统性、针对性考核,同时也关系到职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成就感。并且,在当前职工精神需求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绩效考核的精神激励作用更显得作用重大。虽然事业单位在运转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对职工工作获得诉求掌握不够,加上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职工绩效考核方面缺乏精细化的制度规定,导致职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欠佳,进而削弱了绩效考核对职工工作的刺激性效果。
虽然在长期实践中,事业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能够常态化、有序化开展人员招聘、甄选、培训、激励等工作,但对于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仍然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和认真地对待,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当前事业单位所处的发展环境是开放的,人才的获取、培养和使用不再局限在事业单位内部,而是延伸到了开放性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需要走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舒适区,树立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掉队”。
首先,强化人力资源的产出。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养、使用、考评等诸多工作内容,但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效果的是人力资源的产出,即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的职能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主体要确立以最终产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相匹配。其次,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放性。随着人力资源流动机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确保人尽其才,事业单位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放性理念。从内部来看,开放性意味着事业单位要确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使人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在单位内部的“用武之地”;从外部来看,开放性意味着事业单位要确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内部人才流入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市场人才流入内部,借助社会上优秀人才的引入来充实单位内部的人才队伍实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要求和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服务事业单位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要进行及时和必要的创新。考虑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事业单位要适当地改革原有管理方式,引进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
首先,释放人力资源管理空间。人力资源管理空间的释放,可以为事业单位人才自由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在具体的空间释放上来看,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明确各类工作的原则,为职工工作开展划定必要的边界,确保自由的约束性,例如,可以在放松职工工作完成方法要求的同时,明确职工工作目标和时间的要求,使职工能在有限的时间下高效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对职工的工作进度进行动态化的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职工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例如,部门主管要定期了解部门职工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调控权限来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职工不会因为工作过难而产生气馁的心理。其次,推动信息化工作方式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信息化工作方式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衔接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搭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人才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的高效化运作,简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冗繁任务。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借助信息化方式来推进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实时化,使单位内部职工能够通过信息化方式了解自己所在的部门乃至单位整体的工作动态和效果,以满足职工的存在感需要。
绩效考核是增强职工与事业单位关系的依托,也是激发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除了要关注常态化绩效考核结果以外,还要根据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来调整绩效考核的要求、方式等制度内容,使绩效考核制度能够真正激发职工绩效产出的动力。
首先,注重职工绩效考核反馈。职工是绩效考核的主体对象。只有制定和实施符合职工发展需要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职工的真才实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才能增强职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职工关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意见,以掌握当前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绩效考核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的资料。其次,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绩效考核除了反映职工的绩效产出外,还能够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在平时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要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化,通过树立绩效楷模、模范先锋等方式来激励职工个人或者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管理压力和挑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体除了要做好常态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还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效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