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谕,周作集,杨启晟,甘露,刘克俊
(1.广西畜牧研究所南宁 530001;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南宁 530001)
养鸡的最主要关键环节是1~20 日龄育雏阶段的细致饲养管理。这一阶段成活率的高低、雏鸡质量如何,直接从日后的各项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中充分体现出来。育雏阶段成活率低,鸡群必然是患过病、缺乏营养或者是某个细节管理不到位,导致一部分鸡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参差不齐。即使中后期管理得好,也难以弥补育雏基础阶段的影响。成活率越低、差别越大。特别是养蛋鸡投产后,成活率低的批次的鸡,产蛋量比成活率高的批次的鸡少三分之一。要养好鸡,不是难事。只要在育雏阶段应抓好如下几个细致的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以了。
鸡苗应来源于持有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和《种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禽孵化场。鸡苗应选择出壳率整齐、绒毛丰满光亮、体挌大小适中、均匀;嘴脚较粗、有光泽;眼大有神、活泼、健壮、行走敏捷、叫声雄亮、脐部卵黄吸收良好、屁股不大;出壳的第一天已注射过马立克疫苗的鸡苗。
温度是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刚出壳的雏鸡抵抗力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所以一定要保温。雏鸡的保温温度应掌握“初期宜高、后期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大群宜低、小群宜高;阴雨夜间宜高、白天晴天宜低”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雏鸡温度过低,雏鸡受冷,羽毛松乱、时有叫声、不安静、喜欢聚集畏缩一团,不愿采食、互相拥挤,甚至冒冷汗或出现打堆压死的情况;温度低,育雏室一旦通风不良,湿度加大,极易出现感冒、白痢病、球虫病、呼吸道和其它疾病。同时也引起仔鸡散发大量的体热,影响卵黄吸收,造成消化机能障碍,生长发育停滞。
育雏温度过高,雏鸡伸头张嘴喘气、呼吸饮水量增加,甚至会出现严重脱水、毛枯燥、生长受阻。温度适宜,雏鸡精神活泼、饮水正常、羽毛光亮、整洁,休息时在栏舍均匀地散布。所以,育雏时掌握最佳的室温为:第一周32~33℃;第二周28~31℃;第三周25~28℃;第四周23~25℃。当然,在外界温度与雏鸡所需的保温温度持平时,雏鸡不需进行保温,应当将保温设备关闭,打开栏舍门窗,保证栏舍通风。
长途运输的雏鸡,由于途中颠簸、震荡、拥挤、纸箱内又闷热,时间一长,极易饥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购买回来的鸡苗,先将添加有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的水,由雏鸡饮用,缓解应激反应;1h 后,将饲料撒在开食盘或竹簸箕、牛皮纸上,任其自由采食,1d 后改为料桶装料饲喂。对于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残或先天性较弱的雏鸡需人工逐个喂料、饮水,单独放在适当的灯光下保温取暖。
鸡的疾病多种多样,尤其是传染病对鸡群危害极大,鸡的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禽流感、禽出败、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对疫病应以预防为主,根据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雏鸡的不同日龄,分别进行疫苗注射,提高雏鸡免疫力。每次免疫前,应提前几天给雏鸡饲喂添加多维的饮用水,减少雏鸡接种疫苗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雏鸡阶段最容易发生的白痢病和球虫病,应提早预防。预防白痢病,可在雏鸡开食时,在料中添加预防白痢病的药物,连喂3d。同时观察粪便的变化情况,如出现有浓稠黑芝麻糊状的粪便,马上拌入抗球虫病药饲喂,预防球虫病暴发。如果出现鲜红的粪便说明球虫病已经严重了。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雏鸡的饲养密度宜疏、不宜密,15~20 羽/m2之间。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采食和健康发育,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肛、啄羽和自相残杀等恶癖;雏鸡饲养密度低,浪费保温空间且场地利用率低。
育雏室在头10d,为了适应雏鸡的生长,温度稍偏高,但室内容易干燥,雏鸡羽毛发脆、脚趾干瘪、频频饮水,可在室内加放一盘水蒸发增加室内湿度,避免室内过于干燥。10d 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排泄物逐渐增多,室内极易潮湿,特别是两广地区,2~3 月份低温阴雨,湿度特别大,一定要加强通风透气和勤换垫料,才能保温御寒。
只有休息好才能食欲旺盛。发育良好的雏鸡喜欢干净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最怕突然间大声喧闹的干扰,尤其是晚间切忌异常的惊动。比如喇叭声、炮竹声,以及猫狗、老鹰串入室内,均可引起鸡群异常的惊慌,给鸡造成精神压力和应激反应,影响休息和生长。
将大小、强弱、生长缓慢、精神状态不佳或患病的雏鸡隔开来饲养,适当增加营养,使这些鸡尽快跟上群鸡的生长水平,以提高整群鸡的质量。
运动的目的,在于加强雏鸡体质、尽快适应外界环境条件。3~5 日龄的雏鸡,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无风有阳光的情况下,可将雏放到室外去运动,展伸下翅膀、活跃下心情、开阔视野,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人员出入要更衣换鞋、严格消毒,尽量避免将病毒、病菌带入栏舍;每天要清洗饮水器和饲喂用具;栏舍周围要平整,利于排水、干燥、防潮和根除病毒、病菌滋生的场所。
养殖离不开电,但有时候电供应不正常或线路维修,在所难免,有时养一批鸡会停几次电。突然停电,雏鸡惊慌跑动,会造成相互挤压、打堆死亡。在育雏时,要提前做好预防停电的准备。一旦停电,管理人员马上到场,点燃事先准备好的蜡烛或煤油灯照明,将成堆的鸡拨开。对于长期从事养鸡行业的养殖场,要添置发电设备,当遇到停电时,自己发电让保温设备正常运行,保证雏鸡所需温度。
大群养鸡,往往会出现啄毛、啄肛现象。所以,要剪鸡嘴,防止鸡与鸡之间,互相打斗引起啄癖。引起啄癖的因素很多,如饲料营养不全、灯光过强、密度过大等因素均会引起啄癖。大群饲养的鸡恶癖是难以避免的,防止恶癖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电热剪嘴器,切除鸡嘴尖。剪嘴时间根据鸡的日龄而定,商品鸡30 日龄左右剪一次,种鸡、蛋鸡剪嘴2 次,第二次剪嘴时间宜在70~80 日龄进行。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加快排出室内的混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鸡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粪便分解产生的大量有毒氨气和硫化氢等,若舍内通风透气不畅,会影响雏鸡的健康。
蛋鸡上笼是培育后备蛋鸡成功的最后生产环节。不管是搬运的距离远近,捉鸡时要轻手轻脚、不要粗暴,以免造成惊慌致残,或者互相间挤压时发生窒息死亡。捉鸡要小批量分次捉,每一批以20~30 只为限,切忌驱赶成一大群集中在一起捉。当很多鸡聚集在一起时,要马上将鸡群散开避免压伤或死亡。
综上所述,造成雏鸡成活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原因抓好育雏阶段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环环相扣,只要各个环节管理到位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