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礼辛镇尉坪小学 吕建勇
从小学阶段开始,语文教师就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并使其终身受益的良好阵地。语文老师常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其主动寻找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识,改善学习的短板。
课前预习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教师上新课的基本思路,通过自行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查询和圈画生字、生词,了解读音和含义,能够提前了解课文的基本大意。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反映:如果学生养成了定期预习的习惯,那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就不必纠结于基本的字词、字音,而是可以展开对课文的积极思考。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圈画生字词、标注和查询,养成手勤、眼勤、嘴勤的好习惯。
如,以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进行自主学习,目前电脑和手机的使用非常方便,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先进的查询工具,观看古诗的动漫演示,既可以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借助动漫的解说,理解整首诗的诗意。在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之后,学生将会对于古诗学习有一个深刻的领悟,甚至在课堂上会问出具有深度的问题:“老师,古人送别的时候有很多非常美丽的诗词,这些诗词中所反映的送别的画面常常令人非常感动,古人是不是比今人更加重情呢?”教师则要求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到课后复习的环节,让学生回家之后与自己的家长讨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在这个快速的生活状态里,情感变得日益淡漠,心情也变得似乎不那么温暖人心。
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引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思考,甚至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探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提前了解了本课的基本知识,能够很快地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并展开积极的思考,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听课效果更好。
阅读和语文课堂的多种学习方式均有关联性,所谓“读写不分家”。阅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很多语文教师还会借助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质。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学情,为小学生和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家长会非常配合,并在钉钉群或微信群里定期阅读打卡,要求小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左右的课外书,并不断拓宽阅读范围。
阅读的习惯一经养成,不仅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另外一种学习乐趣。很多小学生在爱上阅读之后,不仅愿意自主阅读,调动了其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思维反应速度变得更快。很多学生家长戏称,“读万卷书”成为小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离不开积累,也离不开练习,很多学生在掌握了阅读技巧,掌握了一定的生字量之后,特别喜欢阅读,但是却很难把阅读和动笔联系在一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鼓励学生多动笔,让学生准备精美的小笔记本,阅读教材或者课外书时,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精彩的片段。
如,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学习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在预习之前并不是非常理解,认为“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怎么会长脚呢?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拿出笔来,专注地记录爬山虎的叶子形态、爬山虎本身的样子、爬山虎根茎上所长出叶柄的地方伸出6 根细丝,成为像蜗牛触角一样特殊的“脚”,将这些比较特殊的描写记录下来,从而能够感受到作者独辟蹊径的创意。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短文写作,仿照该篇课文的描写方式,想一想在自己的家里有什么动、植物或物品也能够写出类似妙趣横生的故事。
善于积累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品质,语文学习就在于积累,只有勾画出字词、勤于动笔的学生,才能够在日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年累月地累积好的字词,并且有一些内心的感悟,会使语文素材越来越丰富。语文阅读的过程也会因为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而帮助学生获益终生。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是在平常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启迪,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教师,常常会在班级内打造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富有诗书气自华”的特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提升自身的修养,帮助学生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