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其志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时会受到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界力量也会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团队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平台。参与创业能锻炼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过于理想化和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创业项目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初期没有对项目的行业现状和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创业项目不够完善和成熟,某些创业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或完成后,有可能显现出缺少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没有发展前景项目自然会被市场淘汰,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最终会失败。如果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创业项目也会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将给创业项目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创业项目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这将给创业学生带来挫折,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过程面临巨大挑战[1]。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类创业竞赛,通过各种补贴扶持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创业竞赛。但高职院校在举办创业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即将教学和创业看作两个毫不相关的内容,学生很少会在竞赛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很少会将创新创业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教学和创业的分离使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也无法在创业中灵活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业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较少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职业技能培养,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只会让高职院校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优秀员工,却无法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尽管高职院校在学校中开展了多项创业比赛,但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比赛的积极性普遍较低。高职院校中的部分学生有想要参加创业比赛的强烈意愿,对创业项目的具体内容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仍会因不知道如何实践和实现自己的想法而退缩。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竞赛有一定的想法和兴趣,这些学生会主动关注和了解创业竞赛的情况,却因为缺少经验而没有报名。然而,报名参加创业竞赛和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数量仍很少。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担忧和顾虑鼓励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创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往往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创业实践,但他们不会从市场角度出发,不会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也不会从用户角度考虑创业项目的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真实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创业指导、专业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高职院校应为创业型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不仅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还需要邀请对应的专业人士担任助教。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系,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导师和市场资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创业项目的行业市场环境,用市场思维选择创业项目的内容和具体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创业团队的市场竞争力和发现商机的能力,使学生的创业项目更符合市场和用户实际需要。
高职院校可以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资金扶持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创业基金,并以投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资金帮助,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需要综合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创业项目,对学生创业项目本身的价值、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2]。通过这种方式,为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中的后顾之忧,也为其他不具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提供指导,让创业学生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思路,让学生停下来重新思考项目和深入调查市场,还可以通过申请创业贷款,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基地和办公场所,让学生在良好的空间环境中进行创业实践,或者与企业和政府合作,为创业学生提供集中的、专门的创业基地。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当前的教育体系实施改革,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师团队,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整体方向上的把控。在教学体系改革中,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用途,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技能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讲解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市场资讯。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初级的创业教学中培养创业积极性,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而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具体方法和实现条件等内容。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在班级中举办的小型创业比赛,让学生在简单的创业实践和创业竞争中了解创业的过程,将学习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使学生带着创新思维和创业思维进行接下来的学习生涯。
高职院校还要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团队,指导团队中的教师应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尽量将具有创业经历或在社会上有其他相关职位的教职人员吸纳到指导团队中,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创业学生进行指导,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提出问题和意见。高职院校可以对本校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选择优秀教师到企业中进行考察和锻炼,让教师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和市场发展相结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切实可行的指导[3]。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著名的成功创业人士,到学校中举办创业讲座,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让学生从成功创业人士的创业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
高职院校学生很少参与创业竞赛,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创业竞赛的信息了解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清楚创业的方法和过程。为了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创业竞赛,高职院校应加大创业竞赛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及时掌握创业竞赛的动态和相关信息。在宣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发展和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创业的条件、创业的困难、创业的方法、创业的基本方向,同时还要为学生讲解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尽可能打消学生对创业的顾虑,让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和积极组建创业团队。高职院校除了要在教学中和校园内开展创业实践,还要及时了解社会上各种类型的青年学生创业活动,将创业活动消息及时发布到学校的网络平台中,在讲座和授课中宣传创业信息,引导和鼓励更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
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学生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观念,就会紧紧抓住合适的创业机会,但如果学生尚未考虑过创业的事情,或不具备创新的精神,就会拒绝和错失每一次的创业机遇。学校应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创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创业方法,要让学生重视每一次的创业机遇。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在参与创业时正视创业困难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创业知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创业的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参加企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运行机制和企业运作模式,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组织与合作、市场调查和项目研发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业能力的支持下主动参与创业。
高职学生参与创业,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创业项目的推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市场环境,及时发现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创业项目越来越完善。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