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 林春成 刘芮辰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篮球是一项综合性的集体项目,其竞技性、观赏性、趣味性很强,以篮球为工具,以赛事为主要手段,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以其特有的规则、方法和形式进行集体攻防对抗。篮球运动的本质是游戏,其经过百余年的演进与发展,已从一项单一的体育游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体坛上的重要竞技运动项目,得到亿万人的喜爱和参与。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技逐渐渗透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实施科学的监测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之一,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赢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地监测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是目前篮球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学者对于运动训练监控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运动训练监测是指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状态(preparedness)和运动表现(performance)进行定期或连续的观察和测试,从而确定其实际状况的活动;另一种解释认为,运动训练监测是指利用一定的度量指标,对运动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协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和训练监控相似,篮球运动训练监控的意义在于对训练过程控制(Control of the training process)这一概念的相关文献的解释,即训练过程控制是指测量运动员身体、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水平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训练,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的活动[1]。由此可将运动训练监控的概念表述为:运动训练监控是以多种体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综合性的方法与手段,对训练过程与效果进行研究。
运动训练监控的目的就是对运动训练安排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测,进而取得最佳训练效果。有效是运动训练监控的初级目标,取得最佳训练效果是运动训练监控的高级目标[2]。篮球是以技术为主的类同场竞技体育项目,专项训练分为个体技战术训练和集体技战术训练,篮球运动训练监控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在同一训练时间内,避免训练过度和受伤,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篮球专项训练过程中,篮球运动员经常会出现训练量不足或训练过度的现象,训练量不足会导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下降,技战术水平发挥不稳定,无法完成训练目标,而训练过度则会导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下降、训练动机下降、运动损伤等。篮球赛训练监控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医疗监控、生理生化监控、心理监控等手段,对运动员参加训练前后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价,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调整,防止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等不良情况,提高训练质量。
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渠道,以“篮球监控”为主体关键词,查阅检索到篮球训练监控相关文献27 篇,其中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的文献达到12 篇,通过训练负荷进行训练监控的文献有4篇,研究心理监控指标的文献有4篇,研究运动技战术监控指标文献有1篇。大部分文献已经开始注重运用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篮球运动项目从项群训练理论的角度来看,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为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可得知在篮球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进行的都是一些短时间、大强度、具有激烈对抗性的身体活动,如比赛中运动员的运球推进、紧逼防守、抢断、夹击、运球突破、快攻、急停急起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篮球竞赛中都以快(时间)为主,以快制高,速战速决、攻守转换快、战术变化快、配合转移快、捕捉战机快、进攻快、技术动作节奏快、分秒必争,使整个比赛在高速度中进行[2]。从空间的角度来看,篮球竞赛是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争夺地面和抢占空间的运动。
在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监控体系中,心理状态的诊断与监控同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战术的诊断与监控一样重要。研究显示,55%的运动员都会受到比赛压力的影响,并产生不利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活动[3]。对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测,是因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其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应是有规律的,而心理现象作为大脑的反映,它同物理、生理和生化现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评价。刘书强通过对高水平跳水运动员赛前心理节律的监控研究,得出用4个维度及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干预他们的心理节律,可以有助于运动员在赛前获得最佳竞技状态[4]。一般采用心理测验或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目前国内篮球训练领域还没有专门针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监测指标进行研究的文章。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尤其重要,它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场上的各种形式迅速作出反应,合理地处理每一个球,能够在双方队伍水平差距不大时,使他们获得胜利的概率大大增加,如“禅师”菲尔杰克逊在执教NBA公牛队时,就会在比赛前让自己的队员进行冥想训练,在大脑中模拟比赛情景,想象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并想出合理的对策,这样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紧张情绪,合理地处理每一个攻守,因此,对篮球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地诊断和干预,有利于取得优异成绩。
篮球运动对抗性强、节奏快、技巧性高而运动量大,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全身心投入,通过不断跳跃、下蹲、急转、加速才能出色完成攻和守的任务[5]。在对篮球激烈的争抢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给运动员带来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使得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受限,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运动生涯。徐欣把医务监督分为自我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和体育竞赛医务监督,提出在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是从运动负荷和身体指标状况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医务监督[6]。莫也、许自青提出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医务监督应包括监测运动员身体素质状况、提前发现运动员的身体问题并及时处理治疗、加强对运动员伤情的监督管理、合理设计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方案、营养和睡眠保障[7]。目前,国内篮球界还没有篮球项目医务监督相关研究的文章,认为篮球运动的医务监督与其他项目的医务监督类似,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的发生,保证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并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篮球运动医务监督应从篮球运动本身和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由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位置,而不同的位置又对运动员的各种身体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主要研究内容有:运动实践中的生理病理现象、运动员身体功能评价、运动卫生、运动材料选择、疲劳机理及恢复方法。消除疲劳及防止受伤是国内医务监督最关心的问题,篮球运动员因其项目的特点,较易因膝关节、踝关节受伤,运动员受伤后,恢复后的训练不可能与其他队员相同,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到篮球职业运动寿命。医务监督是对篮球项目运动中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监督,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伤的发生。
篮球运动竞赛中因其项目特征,运动员的能量来源一般为磷酸原系统功能和糖酵解系统功能,在训练过程中施以爆发力和速度的训练和速度耐力的训练。国内大多数篮球教练员在篮球专项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都是以“经验论”来作教学训练参考,无法准确地掌握训练负荷和负荷量,也无法针对场上不同位置的差异性安排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而篮球运动的科学生理生化的记录和测量就可以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一个客观性的参考。谢自豪等通过对湖北省男子篮球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酸激酶)的跟踪监测,证实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和肌酸激酶(CK)三项指标能反映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竞技强度,负荷量和身体恢复能力[8]。篮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生化指标制定相应的训练密度和训练强度,并及时调整训练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训练的盲目性。刘江、李毅钧通过对四川省男排在多元组合训练中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前后变化进行分析,得出运动生理生化能及时有效地了解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况,可有效帮助提升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9]。孙言锴通过对运动员的周期血液指标监测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清睾酮、皮质醇和T/C比可以反映出训练负荷的大小是否适宜,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血液指标数据反馈来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指导科学训练[10]。利用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和肌酸激酶(CK)3 个指标可以对篮球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对运动训练的方法、过程、训练效果做出科学、直观的反馈,能够为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对训练的计划安排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调整。
技战术能力在每一个运动项目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往往运动员在竞赛中专项技术的水平高低以及竞技战术的运用决定了比赛的成败。以往运动员技战术的监控仅仅只凭借教练员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来判断,对运动员技战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和量度,这样会导致技战术训练中缺少针对性和比赛中技战术发挥的波动和不稳定性。李艳柳、周继和针对网球项目的技战术监控研究得出监控记录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的运动参数,对比发现运动员技战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可以让教练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改进措施[11]。胡运璋通过设计篮球训练姿势智能监控系统来对篮球运动训练中技术动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识别和监控[12]。目前,国内还没有篮球技战术监控研究的文章,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监控常使用视频录像分析法,国内研究篮球视频录像分析的文献仅有10篇,这说明我国在进行篮球运动训练中对技战术的监控还没有给予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篮球界把运动训练技战术监控中的视频录像分析作为单独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导致的,篮球技战术的监控还可以通过视频录像分析,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解剖学,分析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肌肉发力的顺序和结构,设计出专门针对篮球投篮、运球、传球、跑动等技术的评价和衡量指标,从而规范篮球技术动作标准,提高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发挥的稳定性和执行技战术的准确性。
(1)长期以来,我国对篮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的科学监控缺乏正确的认识,是制约和影响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篮球运动员的伤病一直是制约我国篮球项目发展的障碍,缺少对运动性疲劳和过度训练的有效监控,如何在训练中合理监控负荷,如何对即将到来的伤病做出可预测、直观的参考和评价,如何调整训练计划,是篮球运动训练科学监控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我国对篮球训练科学监测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理生化方面,缺乏对篮球运动员心理、医务监督和运动技战术监控的深入研究。
(4)运动训练监控中,心理监控、医务监督、生理生化监控和技战术监控4 个方面没有进行相互交叉,来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监控。
(1)我国体育科研人员应重视对篮球运动员医务监督、运动技战术监控和心理监控的研究,为中国竞技篮球在训练上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和参考,对篮球运动员进行综合整体的评定,让运动员在生理、心理、技战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2)目前,国内探究成果仍以学科理论来解释训练监控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学科间的交叉,篮球运动项目竞赛和训练具有连续不间断性的特点,在对训练和比赛过程进行实时科学监控比较困难,后续研究者可针对此问题进行科学探索,寻找更加合理、便捷的监控方法,提高监控效率,减少运动员伤病几率,控制好篮球运动训练的疲劳和恢复,减少篮球训练方式、方法的盲目性。
(3)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进行监控,运动员体能是国内外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体能是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基本情况进行测评的良好指标,包括球员的身体基本状况、伤病情况和隐患、身体素质情况、专项技术基本能力等。
(4)国内篮球运动训练科学监控的研究内容比较零散,篮球运动训练监控缺乏各项数据的支撑,研究者可以设计研制我国篮球专项运动训练监控系统为后续方向,整合运动员的各项数据,可直观体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训练质量,帮助运动员科学有效、有针对性地训练,以及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