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娜 张增光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目标定向理论是指以内隐能力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即在实际过程中,持有不同能力增长趋势观点的个体会根据不同观点的引导,形成不同的操作行为,进而制定对应的衡量目标,辅助自己走向成功。以能力增长观与能力实力观为例。前者认为能力会随着学习的进行而提升,因此会制定与之对应的学习目标、自我标准。后者则认为能力并不会随着学习而发生改变,因此会制定表现目标与他人标准,以突出自我表现为基准。
目标定向理论在篮球训练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目标定向理论的设置符合当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其二是能够通过目标定向理论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逐步进行适应性改革,以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融入创新体系,促使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以篮球训练为例,在过去篮球训练活动中,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模拟两个步骤交替进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对于技术动作的印象不深刻,模拟就会有所欠缺,长期的训练内容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因此训练成效相对较低,学生的进步空间与速度都会受到限制。而通过目标定向理论,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对应的学习目标,并逐步实现目标制定新的目标,阶梯式取得进步,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够自主开展学习,因此教学成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训练活动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是不断的重复、纠正、强化训练的循环过程,因此,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怠慢的抵触式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通过目标定向理论,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兴趣训练,学生在自我目标的设立当中,对于篮球本身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提高自己的目标与学习难度,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而对于篮球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则会基于自身情况,降低预期目标,从而更加享受篮球训练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对于目标定向理论的应用。首先是设计合理的目标定向,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后是做出客观的教学评价。
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性的,不同学生对于篮球的喜好、运动的需求与自身素质均不相同,因此,在制定目标定向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喜好,调整目标定向,使其更加适合学生本身,促使学生能够在篮球训练中逐步实现自我满足。具体到实际中,如有的学生自身能力强,对于篮球也比较喜欢,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其设计相对难度水平较高的目标定向,学生在实际的篮球训练过程中,就能够根据目标定向,展示自身实力,获取学习成就感,进一步自主开展深入学习[1]。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或对于篮球并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难度降低,任务简单化,更加适合学生,这部分学生也能够轻松的完成任务,从而获取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目标定向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做出调整,逐步调高或降低难度来适应学生自身的情况,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上,教师也要做出调整。首先,教师要强化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动,一方面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完成技术性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学生实际情况能够较好的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为学生制定切实的定项目标。其次,教师要落实小组式教学行为,落实小组式教学行为的原因有二,其一在于篮球训练本身就不是个体运动,是团队运动,因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培养感情;其二,小组式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反馈真实的学习信息,除了教师的观察外,小组成员也能够进行信息反馈,优化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2]。
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延续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帮助教师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基于何种角度开展教学评价,教师都要注重客观性,不能主观臆断,依靠个人观点评价,致使评价失衡,打击学生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都围绕自身的教学课堂展开了教学实践探索,对于体育课堂而言,目标定向理论的应用显然能够较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形成高效课堂,但具体如何开展,还要以学情为基础形成个性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