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乡村振兴

2021-11-22 20:31:03刘俊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乡村振兴

摘要: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乡村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的愿景要求。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之下,找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基础上的一些问题,细化如何在农村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思想  乡村振兴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高瞻远瞩,对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指导性的,这不仅是保护生态,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

生态文明的建设事关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生态文明教育以及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在先,实践在后,落实为准。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在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新路。只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持续科学,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那样只会得不偿失。乡村振兴更不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只有以最为严格的保护力度来保护环境、呵护生态,让生态文明思想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入心入脑,将好的生态转化为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文明与生态振兴的“双赢”。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不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体系不完善,队伍不健全,教育目标清晰度不足,教育内容完整性不够,在生态文明教育上也是如此。大多情况下,生态文明教育更多地附着于具体的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生态文明教育未先行。

二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地区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还有一些在生态保护上不文明、不到位的情况。首先是保护生态的意识不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维护较好,但是整体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损人利己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生态保护的集体意识不强,未形成共同保护生态的意识,甚至有破坏集体环境的情况发生。再次是广大农民群众生态文明思想的内生性不足,主动爱护环境、积极保护生态的意识有待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不足,生态保护文化建设不够。由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开始时间较晚,建设正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制度还不健全。最后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人才、生态保护队伍欠缺。

三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巩固脱贫攻坚和促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从本质上来说,生态扶贫是将生态文明理念嵌入反贫困事业,通过理念、技术、产业和组织的集成革新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值得学习,但是还有较多的地方,对如何更加全面的保护生态以及将生态保护的成果转化为带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成果还有一段路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最为农村农民接受的发展理念。“两山”理论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好体现,既有哲学意义,也具现实意义,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更要沿着这样的科学思想前进,消除目前生态建设对巩固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作用的不充分。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丰富,有很强的实践引领作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务必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互促发展。生态建设先行一步,不会影响乡村振兴的时效,反而会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的顺利实践。

最基础的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乡风文明建设、乡村善治、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没有教育先行,何来行动上的积极性。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养是最基础的任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在农村地区、农民群众中传播开来,将“两山”理论教育深入开展于基层组织、基层群众中。

踐行生态文明思想贵在行动。制度层面的完善,是保障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建设的最具支撑力的。制度保障是基础,法治保障是关键,在法制建设上,用一些经济激励措施调节乡村发展行为,用多种具体共治共享方法提升治理效果,加以一定的惩戒手段等确保乡村振兴走上生态化、可持续道路。还要大力开展基层群众、农民群众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殡葬改革等,以严格的、常态化的治理方法制约行为、强化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还要发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生态文明教育队伍的建设,挖掘并建设一支既能保护生态又能教育群众的本土化队伍,对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最佳的路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互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对引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是铿锵有力的。“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2]总书记在各处考察或很多会议以及重要场合,都强调着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而且是最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

2021年2月,习近平向世界庄严宣布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乡村最亮的名片就是生态,最好的乡村是生态美丽的乡村,生态的才是最佳的的居住环境,无论是思想行动上还是经济社会建设上,都需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来引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2020.1.19-21.

[2]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1.3.7.

[3]曾贤刚.生态扶贫: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N].光明日报.2020.

[4]朱巧怡、冯思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

[5]杨庭硕.乡村要振兴:生态建设必先行[J].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刘俊(1989.09),男,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保山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价值
党史文苑(2017年16期)2017-09-06 13:38:29
以整体性视野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鄱阳湖学刊(2017年4期)2017-08-30 14:58:40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党史文苑(2017年12期)2017-07-12 16:54: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