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罗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环节,其与美育的融合并进,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滋润大学生心灵,提升审美素养的美感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是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
关键词:大学生、美育教育、创新路径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工作提出了关于美育教育的要求。正如文件中所说,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也要注重美育教育,美育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环节,其与美育的融合,可以较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是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提升审美素养的美感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是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学生作为今后建设美好社会的主力军,抓好美育教育必不可少。现今时代发展迅速,青少年在时代的潮流中变得较为浮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美育教育作为指导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学生审美标准的途径,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美育教育发展瓶颈
1、美育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大多数高校中,美育教师的数量较少,且多为兼职教师,在高校教师数量中占比很低。高校美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很薄弱,专职的美育教师很少,许多从事美育教育的教师也因各种原因转到其他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美育教育的效果能以保证。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美育教师学校地位低,没有完备的考评与晋升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美育教学中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美育与生活的融合较差,教育效果不佳。三是社会发展的加快导致人们对美的感知出现误区,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2、美育教育的发展环境欠佳
美育教育在高校的发展环境令人担忧。大多数高校缺乏美育教育的场所,用于美育的设备和工具也很少,有限的美育教育也是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专用于美育教育的场所几乎没有,环境限制了美育教育的发展。现阶段新媒体网络逐渐流行,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力量也有待加强。网络环境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平台,绚丽的画面、飞快的传播速度都是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正是如此,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参差不齐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判别能力有限,而大学阶段又是他们养成良好三观的时期,因此利用好网络教育阵地,改善美育的网络教育环境是现阶段高校美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美育课程的设置较少
美育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美育不是高校选修课的一部分,不是艺术特长生的专业课。许多高校将美育作为一门学生的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较少,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高校人才教育的环境下,美育教育依旧难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而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美育课程的不足使得美育教学无法顺利推行,许多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难以实现,以美育人的价值更是无从着手。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浮躁,重专业课,轻辅修课已是常态,美育课程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过于理论化,使得学生更加轻视这门课。只有合理的设置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将美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育的魅力所在。
三、高校美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提高美育教师的素质,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将美育知识传播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探索,深入研究美育教学工作。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秩序良好的美育教学工作。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融入到美育教育中,创新教育内容,推动美育教育与时俱进。完善美育教育的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教师的考评与奖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确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摆在首位。此外,还应提高美育教师的学历,引进高学历艺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搭建对外交流学习平台,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教师培训,增强美育教育的效果。
2、提升美育发展环境,营造美育教育良好氛围
高校为美育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与工具,采购相应的乐器,设置美育教育专用教室、活动室等,为美育教育的实现提供保障。在校园环境中也要体现美感,利用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设立校园艺术角、开展校园艺术展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网络的优势,在学校官网等开设美育专栏,建立美育主题网站,营造良好的网络美育氛围。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诵读经典等活动,运用艺术美感的力量,构建校园美育的特色文化,将美育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校园美育文化新局面。
3、创新美育教学,改革美育课程
将美育教学作为一门普及性的课程是深化高校美育教学改革,创新美育教学模式的途径。一方面,加大美育课程在学生课程中的占比,将美育课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加强美育教育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创新美育教学,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的教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美育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美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以致用的体验能够更好的提升审美能力。此外,还应对美育课程进行改革,利用新媒体手段更新教学模式,开发网络课程,打造精品網课供学生随时学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美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蔡云卿,吴卉莲.把美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J].儿童发展研究,2014(3):58-62.
基金项目:2021年度赣州市级课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创新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2021-028-025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