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斌
摘要: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十分常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类型较多,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选取不同的技术形式,全方位考量影响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各项因素,以此推动基坑支护施工的有序开展,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形式;稳定性
如今,我国各地均出现了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的形式日益复杂。建筑工程设计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建筑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环节,直接决定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而科学应用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则能够促进地下工程开挖作业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的高质量完工。
1基坑支护施工概述
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维护基坑开挖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周围环境受损。另外,支护砌块的质量关乎建筑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以全方位提升基坑支护的施工水平。
2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2.1复杂性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人员需全面考虑周边的环境、现场地质和水文条件,因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有显著的复杂性。
2.2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地区需使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技术。黏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区域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差距显著,相同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需借鉴其他地区的处理经验,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2.3多样性
建筑基坑支护体系多为临时结构,风险较高。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切实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建筑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与土方开挖作业,同工程地质、地下管线分布和周围场地条件有着密切联系,无法统一基坑工程类型和支护结构允许变形的标准[1]。对此,基坑支护施工中,就要切实完善支护体系设计及土方开挖,在支护施工中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
3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3.1项目概况
盛恒达科创产业园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的基坑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周长约为770米,基坑深度为6~11米。
3.2灌注桩施工
工程灌注桩施工中,主要采用支护桩和立柱桩,支护桩的直径指标共分为3种,分别为800mm,900mm和1100mm。桩长范围为11.3m~16.3m,立柱的桩径为800mm,桩长为6m。
3.2.1护筒埋设
钻孔桩施工前,施工人员需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桩位放样和沟槽开挖施工,在桩位测定后,以黏性土分层填充护筒,护筒刚度必须满足要求,确保其受到土体压力后不会产生变形问题。护筒内径应较钻头直径大100mm,上部设置一个溢浆口,溢浆口要与泥浆沟相互联通。护筒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偏差不得超过20mm,护筒埋设的深度控制在1.2m以上,护筒上口需较地面高200mm。钻孔施工中,泥浆不得超过护筒埋设的深度,高于护筒下口,防止泥浆对孔壁产生冲刷,引发塌孔问题。
3.2.2钻机就位、成孔
埋设护筒后需做好钻机的整平处理。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超过10mm。调整钻机后,需在钻机底部实施固定处理,防止钻进过程中受力致使机架位移。开孔时,选用高塑性黏土或黄土,利用泥浆搅拌机配置泥浆,填充至循环泥浆池,促进开孔施工的有序进行。初期需以轻压慢进的方式加以处理,结合土层变化,科学选择钻进参数。钻进时结合土层的类型调制泥浆,避免塌孔、缩颈和扩颈等问题。
3.2.3钢筋笼制作、下放
钢筋进场需接受严格检测,制作前调直钢筋笼,依据规定参数制作加强箍,接头应用单面焊技术,单节钢筋笼顶部两侧位置需焊接吊耳,便于起吊。钢筋笼外部要保持圆直,避免出现咬筋搭接问题,且按照要求安装预制混凝土保护轮。制作钢筋笼后,依据桩长验收笼长,满足要求后编号。吊点需要对称设置,确保钢筋笼垂直吊起,防止受力不均引发变形问题。底节钢筋笼应设置下收口,锥度控制在75°以内[2]。钢筋笼入孔时不得发生碰撞,焊接施工中采取单面焊接形式处理,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3.2.4安放导管、二次清孔
应用丝扣式导管,导管下放时,导管不得漏浆,设于桩孔中心位置,下放至与孔底相距200mm处,便可接通泥浆泵,开展二次清孔工作,达到要求后便可停止清孔,并交由监理工程师验收。
3.2.5桩身砼灌注
严格计算首灌量,埋管深度不得小于1.0m,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8~22cm。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6m。灌注中,不得出现堵管问题,且连续灌注。如混凝土面接近设计桩顶的标高,则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超灌量。若钢筋笼上浮,则需及时处理,起拔的导管要第一时间做好清洗工作。
3.2.6泥浆外运
钻孔施工中的泥浆需借助机台配备的泥浆池循环使用,若其超出既定容量,则需统一排入到现场设置的废浆池中。混凝土灌注施工中产生的浑浊泥浆要直接排入废浆池之中,并由指定的渣土场排放。
3.3高压旋喷桩的施工
3.3.1旋喷
高压旋喷注浆施工中,需由上到下连续灌注。若施工中产生停机故障,则应在维修后向下搭接500mm以上。根据地质土层的主要特征,开展注浆工作,尤其要重视粘土和砂土位置的处理,深部土层需严格控制提升和旋转速度,也可适度增加旋喷压力。
3.3.2复喷
旋喷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做好同一土层的重复注浆工作,以此提升土体破坏的有效长度和固结强度。
3.4圈梁支撑梁的施工
圈梁桩头清理时,务必满足设计标高要求,钢筋绑扎施工前,应及时清理开挖的虚土,严格控制与弯桩顶锚固钢筋的角度,之后方可绑扎钢筋。进场钢筋必须合格,统一钢筋配料,于现场加工成型,分类摆放,之后挂标志牌。安装钢筋的过程中,配置的钢筋等级、直径、数量和间距务必达标。绑扎、焊接的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不得出现变形、松脱和开裂等问题[3]。钢筋绑扎和焊接施工需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加以处理。成型的钢筋参数应做到准确,接头受力钢筋位置需错开。模板加工中,以侧面对夹的方式处理,以便顺利拆除侧模。侧梁模要设置斜向支撑加固,防止振动条件下发生变形和位移。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避免漏振。浇筑中可采取连续浇筑模式,结合天气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养护措施。
3.5挂网喷浆施工
施工开挖时需要考虑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开挖后便可开展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于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满足设计强度的7成后,向下层土方开挖,依据设计要求的距离明确分层开挖高度。分层开挖需分段处理,分段长度控制在10~20m之间。放坡坡面以挂网喷浆分两次喷射,混凝土面层配双向钢筋网,分段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3~7d。坡面上下段钢筋搭接的長度不得小于300mm。坡面需设置泄水孔,且使用PVC管,合理设置进口端包滤网,进口位置设置滤料。
3.6支撑梁体系的拆除
切割结构构件前,应及时清除外荷载,确保切割构件的固定效果,满足方案要求后便可拆除。切割时需全方位考量结构的稳定性。切割混凝土结构墙,可在梁板底等位置采取临时支撑的方式,重要部位实施结构加固处理,加固构件满足要求后便可组织后续的混凝土切割工作。拆除时,若发现变形、钢筋锈蚀和结构裂缝,要及时通知设计人员,确认后便可开展后续施工。拆除时需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得交叉作业,拆除和施工顺序互逆。高处拆除施工中,要以起重机起吊大尺寸构件和自重较大的材料,注重材料的清理工作,要将其堆放在指定位置。切割施工中楼板上不得堆放大量材料,现场设置脚手架,拆除的构件应放于安全场所。
4结语
总之,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为提高该环节的施工质量,应准确把握施工要点,高效完成灌注桩施工、高压旋喷桩、圈梁支撑梁、挂网喷浆等作业,确保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建筑工程的有序开展创造优良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代金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16-117
[2]魏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居舍.2020(07):165
[3]徐炳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