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变研究

2021-11-22 01:29周瑞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新课程新课改

周瑞青

[摘           要]  当前,新课程改革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和建设。因此,教师也要把握当前良好的教育形势,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且充分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首先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之后论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发生的改变,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120-02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组织和呈现方式也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出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带动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当前信息社会下所提出的能力要求。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一)开放性

近些年,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也带动了各项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新课程改革把握这一时代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规划时,呈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所编订的教材不仅能够适应教学目标,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基于多個取向和层次进行选定,这也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转变了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就是理论知识教学,并辅之以相应的实践操作。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将基础重心内容转移到实际操作,并且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和依据。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加能够将这门课程的特点凸显出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进行各项技术的锻炼,通过实际操作,丰富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时效性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下,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作为主要课程被重点关注,所以对于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的投入,都不具有较大的力度。通过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教材的解放,提高了教材的人性化程度,让其更加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老套,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脱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充分适用于实践,还需重新认识和理解。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就要通过新课程改革,将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优化和革新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教材方面的依据和保障,将教学的时效性凸显出来。

二、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变

(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改对原来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作出了较大的改变,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合作探究中,将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分别为多媒体教学法和任务导向教学法。首先,多媒体教学法就是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能有效节约教学时间,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在新课教学、重难点探究以及典型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次,对于任务引导教学法来说,此方法类似于课堂提问法。在进行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时,要按照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任务的设定,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驱动力的带动之下,驱使学生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逐渐学会新知识,并且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学会独立思考。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

首先,在过去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板书等单一的教学方式,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所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则要发挥辅助的作用。教师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还会与学生展开积极的合作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带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在新课改之下,所开展的教学评估也更加全面。相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要进行充分的考量和评判,其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教学评估。因此,在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也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估,保证其能够顺利落实。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教师对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

最后,在教师队伍中,更加强调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水平的提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具有较快的更新和发展速度,各项知识和技能都具有时效性。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接受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容、冷静地面对和解决,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2]。

(三)加强学科整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合作与交流水平,并且要不断地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决策水平,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新课程的改革也在不同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推进了不同学科的整合,这就需要教师之间通力合作,共同进行课题的制定和安排,这样才能够达到共同促进的效果[3]。

三、新课改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得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虽然已经实现了课程教学的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4]。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计算机课程改革加大支持力度,保障支持的有效性和技术性,这样也能够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信心和热情。必须将各级教研机构的优势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通过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摸清教学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其能够有序地实现教学改革,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要组建一支合作、协调的教师队伍,这样就能够通过教师组成人员的多样性,从而解决不同教师背景之下的差异性问题,而且还要在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教师之间,推进合作交流与学习,积极地鼓励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在校内进行互助教学团队的组建,促进各项教学资源的共享。

最后,要重视城乡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差异,重点对于乡村的学校进行教学环境的建设,并且积极推进各项互助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城乡教师之间尽量缩小差距。另外,还要对于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的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力度,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乡村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改不断推进,也对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必须把握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学现状,不断地优化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评估,这样才能够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高效性,培养出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伟.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1(6):1.

[2]陆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1(16):113-114.

[3]李福.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1(3):67-68.

[4]石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學周刊,2021(1):87-88.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新课程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