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锦煌
[摘 要] 当今我国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昔日如同奢侈品般的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我国人均汽车占有量的不断上升,人们的日常出行愈发离不开汽车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汽修专业在这种大环境下显得愈发紧俏,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生源量也在逐年增加。从实际教学体验出发,简要探究提升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汽修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78-02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如今十分火爆,但同时它是一门十分有难度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在课业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优劣往往直接决定了学生技术水平的高度。总而言之,是一门十分看重学生实操能力的专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着眼于技术能力,关注自身技术素养,主动学习多多实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一、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基础较差
在我日常接手的班级中,很多学生都是在中考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不得已选择填报中职学校作为自己的志愿,很少遇到主动选择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这不仅导致班级构成人员的整体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较低,同时还导致学生很难拥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很多学生甚至是在家长的强迫下抱着“混到毕业”的心态入校学习的。这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个人学习习惯较为懒散,主动学习的趋向较弱,往往很难在理论知识上做到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厌学心理,这些基础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以常规的方式获取老师讲述的知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专业自身特点
汽修专业作为一门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相对于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纯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而言,汽修专业的教学可以说是“耳目一新”的,很多学生在长期的书本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局限在课本上、局限在教室中的活动,顶多会包含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而像汽修这样“真刀真枪”的实践学习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汽修专业的这种特殊性导致它与诸如财会、编程等其他专业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种对比让学生产生不适应,再者由于汽修专业着重强调动手能力,且工作时经常需要与大型机械设备打交道,工作环境也长期处于室外、半室外环境的车场或者厂房中,相较于办公室等场所较为开放。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影响或者社会风气的因素认为从事汽修专业的“蓝领”人员是不上台面的,认为汽修不过是简单的重体力劳动,毫无技术含量,这种偏见也是汽修专业长期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这种学科自身的特点与所面对的偏见是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枯燥
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大多采用实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内容衔接困难的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讲,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没有遇到相似的情况,因此很难有具体策略去解决,同时在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选择较为轻松的理论知识,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虽然很多老师十分关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在两个独立的空间内进行,因此造成知识衔接从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跨度。从内容上而言,实践学习虽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是理论知识往往起不到强烈的指导作用,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更加强烈的适配性。并且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十分枯燥,由于經费和教材的原因,学生很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车型样式,大多数学校的汽修专业基本都是几台实训车辆送走十几批毕业生,实践操作的车辆也大多是淘汰报废的车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四)师资力量薄弱
汽修专业的老师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很多汽修专业老师与学生一样存在“偏科”,这些老师根据其职业出身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毕业于高职、大专院校,毕业后进入中职学校任教,理论知识十分过硬,但是从毕业到教学的直接跨越使得老师十分缺乏实践经验;另一种老师是曾经的汽修“老师傅”,具有十分丰富的实操经验,但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缺乏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水平同样有待提升。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瞄准中职学生的特点,将其对学习的空白认知转化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通过这种好奇心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发动机原理讲解的过程中,中学阶段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初中所学的内燃机相关知识内容对其有简单的理解,因此对此部分内容缺乏新鲜感,进而导致学习上的松懈,很容易产生自满情绪,不再愿意聆听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认为这部分课程知识是重复讲解,没有必要再学习。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则是完全新鲜的领域,他们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可能有些印象但是不十分清楚,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其学习更为深层次的发动机工作原理。同理,在其他内容中,诸如曲柄连杆机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空调系统等内容的学习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老师的任务是在学生入学之初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文化课与专业课都应当受到同等重视,即使有的学生在文化课程上并不十分优秀,但是至少要保证文化课程不会为学生的学业“拖后腿”,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业水平测试以及毕业考等考试的评分标准以及合格条件,让学生能够从入学伊始便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保证各个科目均衡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汽修专业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以及智能手机的使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能把语言、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教学信息呈现给学生,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能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实践经验的积累
汽修专业的实践经验不仅对实操技能有着最根本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对理论知识起到一定的补充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总结,避免机械式的体力劳动,更要杜绝走马观花的“浏览式”演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回忆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五)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学校应多多支持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不同老师分享教学经验,帮助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取长补短;定期展开教学技能比拼,以便检验老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在不断比拼的过程中发展、进步,從而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老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需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更加需要老师提升自身能力,及时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实训相对接,多管齐下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明全,池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2]麦毅强.基于中职数学服务于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106-107.
[3]陈杨.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76-17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