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的教学探究

2021-11-22 01:00朱育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新能源思政汽车

朱育平

[摘           要]  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立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涵育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课程思政的经验,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76-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加强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中职教师必须提升教书育人的教学素质,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本文立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将关联性强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等教学实施环节中,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以期使学生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与爱国情怀[1-2]。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结合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大到重工业小到个人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在此严峻的双重压力下,发展一条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此社会背景下,由于新能源汽车能够很好地减轻能源压力,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世界各国加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力度,中国也不例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与部署[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基于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先做好其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汽车充电桩的思路而开设,旨在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使他们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的储备力量。

因此,围绕这个出发点,本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充分挖掘关联性强的思政元素,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课程的思政建设对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与整合教学资源,强化课程思政理念

(一)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在线电子资源

在课程教学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在线电子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线电子资源,也可以推荐本行业领军人物的人物传记或图书馆视频平台的相关视频资料,培养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大量的在线电子资源,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环境,它具有信息开放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知识普及功能,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学校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随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终身学习的问题尤其紧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非常必要。

(二)引入新型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进步,我国的网络教育、在线学习技术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各类新型的学习平台、在线教育工具也大批涌现。

为了应对这种全新学习工具不断涌现的新时代趋势,引导学生通过新型学习平台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例如MOOC中国、超星在线课堂、学堂在线等等,学生自学国内外大学开设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从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教师可提前将相关的视频、文献资源集合起来,建成一个课程资源库,并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访问资源平台在线观看,例如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纪录片、科学家法拉第的纪录片、埃隆·马斯克的相关视频等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创建网络社区,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关于科学精神、学习心得、家国情怀等话题讨论。

三、思政元素融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

根据当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新时代趋势,充分挖掘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的相关思政元素,并很好地融入教学中。本课程实行“三步走”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导入、课中融入、课后实践三个步骤来推进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

(一)課前导入

本环节一般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教师提出主题比如“新能源汽车著名公司、人物的故事”“充电桩发明相关科学家或公司的故事”“充电桩的工作原理”“充电桩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或“充电桩技术的重要性”等主题,通过布置作业促使学生进行资料检索,让学生通过检索、阅读相关资料解答老师课前提出的主题;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另一种是教师提供与本次课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本次课程形成清晰、整体性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查阅资料、整合资料知识点的过程中,这些资料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无形中能熏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课中融入

教师在设定课程目标环节时,不仅要考虑知识、技能目标,更要考虑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该环节是承上启下的环节,向上承接课前导入,以验收和强化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的学习成果为主。一般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让学生通过PPT讲解的形式把课前导入环节中的学习成果向老师、同学报告,教师以该PPT中的思政元素为对象重点做补充、强化说明;另一种是学生分组协作,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并最终由小组代表与老师互动,可以是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是向老师提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互动方式,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后实践

验证在课中融入环节中学生提出的储能式充电桩实施方案可行性,避免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本环节一般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利用学校的实验基地进行实验验证,对储能式充电桩的充电安全与稳定性进行测评,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方案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调试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培养大胆假设、小心验证的科学精神;另一种是根据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企业的调研,针对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带到充电桩相关企业进行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充电桩产品测试、调试和充电桩的研发的各个部门,在参与实践中认知、了解理论与實践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和标准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企业主要看重员工的哪些能力,使学生明确并能够在学校学习中自觉地提升必要的职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四、总结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课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的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信念坚定、具有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的新兴应用型人才。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量化测评标准的制定,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的实行是有待于完善的问题,这将是我们今后在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方面探索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关晓.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24-25.

[2]倪东辰.课程思政在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32-3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16-23.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新能源思政汽车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