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探究

2021-11-22 06:42张睿庄铭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题材爱国主义思政

张睿 庄铭星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而中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与践行情况还需完善,综合分析在校园内与社会环境创设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资源,通过规划、整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体系,实现与思政课程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达成高效、有序的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中职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法律认同、道德认同和行为的一致。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中职思政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06-02

一、中职思政课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党中央的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二)纲领文件的规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

(三)新时代的育人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大力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育人新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应将上述育人新要求充分吸收、纳入,为亿万中职学生铸魂、扎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2]

(四)中职思政新课程标准要求

从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来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作为中职思政课程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而中职学生的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些内容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在中职思政课中必不可少,并且十分重要。

二、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在落实中职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具有极大的“活力”

一是形象性。具象化的实物容易激发审美情趣,一件件身边事容易产生亲切感,亲临一场实践活动最易与主题产生共鸣。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的真实、鲜活特征,打破现行中职思政教材传递内容的距离感,形象性特征显现。如鼓浪屿、华侨博物馆等,这些真实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感人至深的乡土英雄故事,很好地拉近了本土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距离,将抽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

二是丰富性。厦门地区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类别上看,人物类的如古代杰出科学家苏颂,民族英雄郑成功、陈化成,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清、李林,华侨领袖陈嘉庚等;展览类的如华侨博物馆、苏颂展览馆;公园类的有中山公园、苏颂公园、李林公园等;故居类的包括苏颂芦山堂、陈化成故居、陈嘉庚故居、彭德清故居等;遗迹类的如厦大芙蓉楼中共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同安实验中学内中共闽粤赣委机关旧址;抵抗外敌的胡里山炮台、南炮台、收复台湾梵天寺郑成功喂马槽等。只要我们有利用爱国主义地方特色题材意识,就可以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断用生动的地方材料引证爱国主义教育观点。

三是实践性。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包括现场考察和事件挖掘。通过现场考察,用活生生的事实印证观念的正确性,感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事件挖掘,让学生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整体意识。如开展鼓浪屿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参观同安实验中学中共闽粤赣委机关旧址活动等,通过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二)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可供中职思政教学引证

按新课标要求,中职思政课程设置按学期顺序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

真實生动的鼓浪屿、炮台、城市、港口、展览馆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辉煌,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古代科学家、爱国志士、华侨奋斗史与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职业观;挖掘众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助于学生明确树立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真髓,发现生活中的哲学,寻找人生的哲理;结合大国工匠、华侨领袖的故事,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情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法治观。

三、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在落实中职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串,将类似题材按主次详略组合

如胡里山炮台—南炮台—鼓浪屿领馆区,这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组合起来生成同一题材。胡里山炮台与南炮台南北对峙,扼守着厦门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而鼓浪屿上的领事馆区,是因为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取得在我国腹地游历、传教与内河航行的特权,成为各国领事馆的聚集区。将这三个题材整理,去粗取精,形成一个比较典型的跟战争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这种有关联的题材可以用到“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挖,即深挖题材,自成一体

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实践性,可固定某一题材进行深挖。如“地下党旧址”,通过学生实地参观,探究党取得成功的因素、党的领导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进而发现党的奋斗史是爱国主义的展现史。通过系统地深挖题材,形成党史教育固定题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部分中,通过学生实地参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三)点,即点拨,通过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树立区域特色题材意识,利用学生熟悉但没有联想的事物,佐证、点题。如高崎机场的巨大作用到修建大嶝新机场的历史跨越。机场是个点,但折射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如改革开放发展速度之快,体现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宽广。新机场的建设,投射了新发展理念,这样的题材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学中,以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为线索,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比,即比较,同类比较、反向比较、前后比较

如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变化。利用改革开放初期的厦门和现在的厦门进行比较,凸显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强民富。这样的题材很适合应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教学中,以贴近学生的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我国经济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优势,进而生成以国为荣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引,即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現象后面是本质,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不足,对事物本质无法领会,需要老师及时引导。[3]如在“职业道德与法治”中,通过搜寻华侨博物馆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索爱国华侨勤劳的本质、爱岗敬业的精神、先就业后择业以及爱职业与爱家乡的优良品质,感悟职业道德对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运用到思政课堂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六)动,即动手实践,老师动、学生动、师生一起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的确是个老命题,但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我们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题材,是一项创新之举。在挖掘题材的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执行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设计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搜寻本地爱国主义资源,在搜寻中获得认知,提升觉悟。[4]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亟须思政课这一主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区域特色题材引入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的意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注重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爱国主义题材,精心设计教学,使我们的思政课有高度、有深度,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温度、有厚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精神文明导刊,2020(1).

[2]陈建华.顺应时代要求 深化课程改革:略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9-13.

[3]黄颖芳.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4]叶静纯.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贯穿与践行[J].智力,2020(11).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题材爱国主义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