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官卡尔逊:我对八路军有和斯诺一样的感觉

2021-11-22 00:57
新传奇 2021年44期
关键词:罗斯福斯诺八路军

“他们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大公无私的,特别是在抵抗日本侵略、维护民族统一战线上,他们这一群人总是很有自制力……”卡尔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看到了什么,让他对八路军产生如此看法?

“在演出中,朱德进来,径直走到我跟前,我看他疲惫不堪……他在我旁边坐下,握住我的手,好几分钟都不放开。这是一种友爱和信任的表现,自然而真诚,我深深地被感动了。”1937年12月24日,埃文斯·福·卡尔逊在山西八路军某驻地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信,生动地向他讲述着自己与朱德总司令在一起的场景。卡尔逊继续写道:“通过在这里的短暂观察,这些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堪称忠诚老实。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大公无私的,特别是在抵抗日本侵略、维护民族统一战线上,他们这一群人总是很有自制力。思想敏捷,了解世界事态,在中国我还未发现过像他们一样的其他团体。”

追随战火,卡尔逊穿梭于中国各地

1896年,卡尔逊出生于纽约州。1927至1929年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中国的情报官,1933年第二次到中国,在北平美国公使馆卫队任副官,这让卡尔逊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1937年,卡尔逊决定到中国进修语言。临行前,罗斯福嘱咐卡尔逊到达目的地后要写信告诉他中国最真实的情况。

1937年8月18日,卡尔逊抵达上海,开始观察并记录下抵抗侵略中的中国,隔一段时间便将这些文字寄回美国供罗斯福阅读。

为了考察八路军是否真的像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卡尔逊与斯诺是1928年在中国相识的老朋友)对他所形容的那样“士气高昂和纪律严明”,卡尔逊在上海沦陷之后辗转来到了山西。1937年12月中旬至1938年2月下旬,卡尔逊都与八路军在一起,见到了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聂荣臻和左权等中共领导人。

在去山西之前,卡尔逊对国民党军队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和战术层面。接触过八路军之后,卡尔逊注意到了国民党政府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回到武汉后的一次晚宴上,很多国民党官员在场,灯红酒绿,卡尔逊写信给罗斯福抱怨说,当他举杯建议“为老百姓、为作为战争后盾的普通人干杯”时,官员们居然都沉默了。在给罗斯福寄去的另一封信中,卡尔逊对汉口和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比较:“在北方的日占区和敌后,大家态度乐观,情绪激昂。从日出到日落,从最高官员到泥腿老乡,都为拯救国家、为把日本军事力量赶出中国而努力工作。而汉口的中国人(国民党当局)则是在失败主义的气氛中混日子,根本不为国家的利益做事。”

卡尔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看到了什么,让他的思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希望在八路军身上

到达山西后,八路军战士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方式让卡尔逊感到震撼,“他们的信念和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正直、真诚为人,只有这样才对”。八路军自由和纪律的统一让这位美国军人感到放松和自在,他立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其他任何派系军队不同,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目标纲领与精神品质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国家和人格的要求。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卡尔逊效仿八路军风格成立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卡尔逊向士兵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跟随八路军连续24小时行军后,连呼吸都感到痛苦,就问身旁的战士是否感到疲惫,那位战士告诉他不疲惫。这一事例让卡尔逊相信,用信仰武装起来的大脑是力量的源泉,士兵在上战场之前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为谁战斗,为什么战斗。而共产党的军队,每一个人都关心战争局势与国家前途。

卡尔逊坚信中国人会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共产党抗击日本军队的策略是有效的,虽然对手的武器装备更加先进,但是八路军的游击战术灵活机动,日军难以招架。最根本的是,八路军与老百姓形成了鱼水关系。卡尔逊指出,共产党特别重视群众工作,每到一处都努力将老百姓组织起来,而根据地老百姓也真诚地相信和依赖共产党和八路军,为他们提供掩护和日军情报。他认为斯诺对八路军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

斯诺这样评价道:“1938年,除史迪威外,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認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

这是一位谦虚的、和善的、寂寞的天才

卡尔逊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国内政治有更准确的评估,特别是对华政策应该顺应“人心所向”。

在向美国海军部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卡尔逊建议美国政府向国民党官员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要做出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甚至应该以此作为继续提供援助的条件。

1940年,卡尔逊在美国出版《中国的双星》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他在中国各游击区考察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与日军作战的情况,他为该书所定的副标题是:“一个曾和中国人民一起生活和活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目睹的中国人民为生存而英勇斗争的内幕。”在这本著作里,卡尔逊把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看作“中国自由主义的源头”,将中国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称为“新中国的试管”。同年,他又出版了《中国陆军》一书。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还不甚了解,海外人士尤感生疏,这两本书的出版,在全世界,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引起了巨大震动,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1944年10月,在加州养伤的卡尔逊得知美国将派遣军事观察团访问延安后,在给罗斯福的信中高兴地写道:“我相信美国军事使团的成员将同我一样,确信中国共产党军队的领导人,较诸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领导者更值得信赖。”

1947年5月,在太平洋战争中英勇无畏、身受重伤的卡尔逊英年早逝,长眠于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享年51岁。能够告慰卡尔逊在天之灵的是,历史大势终不可挡。在他逝世两年后,曾经与他在延安有过长时间交谈的、被他称为“谦虚的、和善的、寂寞的天才,在黑沉沉的夜里不懈地奋斗着”的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学习时报》2021.11.1 唐健/文)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斯诺八路军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八路军风采录
罗斯福的壮举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