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媒体人看不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歪曲,纷纷用实际行动向西方民众讲述真实的中国。因为无论西方怎么抹黑,中国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现实成就,就摆在那里,是瞒不住的。
“这场反华信息战几乎耗光了我的新闻职业理想”
“我将放弃从事了30余年的新闻工作,这场令人厌烦的反华信息战几乎耗光了我的新闻职业理想。”近日,西班牙一家新闻社驻华记者站负责人哈维尔·加西亚在推特(社交网站)上宣布自己将告别新闻行业。这位曾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德国等国从业的资深国际新闻记者,对西方媒体的对华造谣抹黑已经失望透顶。
加西亚曾在推特中表达过自己的新闻职业理想:“在我看来,国际记者的基本功能是在文化之间架起桥梁,而不是围墙,这只会导致更多的战争。”加西亚2018年来到中国,3年来,他为了这个理想持续努力着,力求告诉西方民众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乘坐京张高铁,在张家口、延庆走访了北京冬奥会大型比赛设施;在南京等地出现散发疫情时,他形容中国的所作所为是“有爱的隔离”;在新疆,他深入棉田,告诉西方读者根本没有所谓的“强制劳动”;他赞扬中国的生态进步,用数据说明,“从1980年至今,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2%增加到23%”。然而,当加西亚报道出这些所见所闻的时候,却遭到了西方媒体的指责。
“信息操纵在公然发生,每天都多达几十个。谁敢與之对抗,试图保持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便会被指责为拿到了中国政府的报酬,甚至更糟。”加西亚说,西方媒体标榜的所谓“新闻自由”今天已经演变成十分低级的套路,“说一模一样的话,不跳出固定模式,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共产主义很糟”。他试图唤醒西方媒体和民众:“相比继续在中国身上挑刺、挑起对立,我们更应努力去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模式的积极之处,就像中国学习西方成功经验并付诸实践一样。”
“坏消息总能被卖出去”
安柏然是新西兰人,他是英文媒体《上海日报》的专栏作家和视频编辑。2020年3月,在中国疫情形势严峻时期,安柏然回了一趟新西兰。当他从奥克兰机场入境时,只收到了一本有关新冠病毒的小册子,被工作人员进行了不到5秒钟的问话,便自由地走出了机场。回到上海后,安柏然在机场被详细询问了很多问题,测量了数次体温,并和机上乘客一同被送往检测中心,在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还进行了14天隔离观察。
安柏然将这些拍成vlog(视频网络日志),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受到高度关注,点击量超过345万。出乎意料的是,安柏然的vlog在新西兰被广泛传播并成为热门话题后,竟遭到了很多质疑和诋毁。不少西方网友说,安柏然被“洗脑”了,视频内容不真实。
安柏然表示,每当遇到质疑,他首先做的一定是努力将真实的中国讲给对方听,但最后,这种交流就会变成一场辩论。“无论是谈到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涉港问题、涉疆问题,无一例外,辩论会以对方哑口无言而结束”。
安柏然喜欢在网上分享中国见闻,每当拍下中国的美景、美食,以及一些和政治无关的内容时,评论区里总有类似回复:“可是,中国没有民主。”安柏然认为,这种执念是西方社会的悲哀,“他们总是觉得,只有西方的民主才是民主,而中国人过得很压抑”。现在,安柏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说服那些抱有偏见的人,因为他们先入为主,只想获得满足他们内心偏见的信息,拒绝接受那些来自中国的真实状况。
安柏然认为,一些西方媒体给他们的受众灌输了“自由”的错觉,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西方媒体已变成点击率和广告的奴隶,新闻更像是一种娱乐产品,而不是为满足公众知情权服务。这就是它如此戏剧化、充满负面和冲突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坏消息总能被卖出去。这意味着记者、编辑要寻找负面新闻,当它们不存在时,就要以负面视角来构建原本无害的新闻,在根本不存在冲突的地方制造冲突”。
当安柏然以亲身经历报道中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时,西方读者会立刻贴上“宣传”的标签,因为它不够负面。“可是,一个积极的故事,怎么变成消极的呢?这是西方媒体的根本缺陷。”安柏然注意到一种新现象,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出现了一种新句式:中国取得了成就,但代价是什么?“比如,中国战胜了德尔塔病毒,但代价是什么?中国消除了贫困,但代价是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正在笑,但背后一定有人哭”。其实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的进步,西方媒体从一味否定中国,开始用上“先扬后抑”的套路。这是因为无论西方怎么抹黑,中国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现实成就,就摆在那里,西方媒体最终是瞒不住的。
“对于很多西方读者而言,没有负面内容的涉华报道是没有公信力的。因为很多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选取的角度都是负面的。”但安柏然不想迎合这种趣味,只想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他甚至有些同情专门写中国负面报道的同行,“他们也是困在机器里的受害者”。
“用反对你的方式,来肯定你”
由于疫情原因,这两年外国人亲临中国的机会少了很多。“本来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就少,这两年又特别少,其中还不乏抱有政治目的的人。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外媒体就有了更多以讹传讹的空间。现在我们从西方媒体身上已经看不到专业精神以及理想主义了,因为西方媒体已经赤裸裸地沦为资本和政治的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表示。
西方媒体频繁抹黑中国,根本原因是对中国制度和道路的恐慌。“决定一个国家话语权,最根本的在于综合国力。今年5月,西方记者组织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发布最新年度报告,依然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但是我全篇读完后发现,这个报告客观上起到了肯定中国的作用。报告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的担忧,但这些所谓担忧恰是中国做得好的,比如中国主动开展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西方媒体机构还会继续对中国诋毁,但有时候不得不‘用反对你的方式,来肯定你。”张国庆说。
“随着疫情慢慢消散,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把真实的东西带回去。”张国庆对未来充满期待。
(《环球人物》 杨学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