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涛
虽然在中央和地方官制改革中,皇权对官僚体制的分权举动有着不同的抉择,然而纵观整个丙午官制改革的进程,微观网络基础上的行为也都服从于帝国君主官僚制中更为宏大的制度逻辑,决定了官僚体制内部成员、官僚体制与皇权的互动以及官僚体制实现制度变革的可能性程度。在丙午官制改革中,集权与分权矛盾关系的制度逻辑凸显,影响了网络结构中成员的角色、利益和行动策略,并共同决定了官制改革的决策方向与结果。
狄金华
乡村建设派的知识分子究竟是以独立身份还是以体制内的身份进行乡村建设,对公共服务质量本身可能影响不大,然而这对地方政府而言特别重要,因为当乡村建设派的知识分子仅仅作为体制外的力量来开展工作时,其虽然有助于提高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对地方政府统辖的合法性的提升作用却尚有限。相应地,当乡村建设派的知识分子被地方政府所吸纳,前者的“加盟”客观上提升了地方政府统辖的合法性。
王 阳 熊万胜
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也要更加重视“关系”的运作规范,因为面向流动、复杂社会的治理,关系所赋予治理体系的组织灵活性将成为治理常态。然而,正如“反思一代”学者所担心的那样,传统文化中,中国式关系潜藏着巨大的治理风险,在弥补制度不足,带来治理优势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损蚀制度根基的祸端,这是中国式关系蕴藏的重要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