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鹏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众的医疗健康意识也不断加强;同时我国不断加大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加强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应对我国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使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不断得到完善。我国也已建成相对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链,但是整个产业还处于模仿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阶段,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自主创新成果少,多数还是集中于中低端产品。
经过将近30 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制造中心之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不断向好、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医药市场规模与器械市场规模的不合理性,都推动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医疗器械企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而我国器械产业在某些基础工业方面还比较弱,高科技方面也未突破,产学研协作的链条也未完善;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大部分集中在Ⅰ、Ⅱ类企业,产品数量多但技术含量低;企业投入资金不断增长,研发费用占比却很低,产品的创新转化率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差距较大[1]。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0 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2.2 万余家,其中Ⅰ、Ⅱ类企业合计约2 万家,Ⅲ类企业约2 000 家;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平均在3 000 万~4 000 万元,与国内制药企业主营收入平均在3 亿~4 亿元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据中国工信部公开的有关数据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2018 年的主营收入约为6 380 亿元,其中50 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942.5 亿元,占比约为14.8%;但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前十家占据约15%的市场份额,相比国外前十家医疗器械公司占据约39%的市场份额,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占比过低[3]。虽然国内形成了四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但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技术低的整体格局并未被打破,与国外企业相比产品竞争力也较弱,全球所占市场份额也较小,行业未来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等68 大门类,3 500 多个品种,1.2 万个规格的产品,且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已对进口产品实现了替代。而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批准信息来看:Ⅰ、Ⅱ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申请注册数量逐年增加,原因是技术门槛低、投资资金小、回报周期快;而Ⅲ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申请数量是趋于下降的,原因是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资金需求大。新产品多集中在附加值低的中低端器械,说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同质化重复现象严重;虽然医疗器械已经进入原创技术静默期,医疗器械本身的基础理论和使用目的并没有改变,但我医疗器械企业因国内基础工业能力方面(如技术、材料、装备和工艺水平方面)还较弱,研发机制未完善,研发创新能力弱,投资资金高回报周期长,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大型高端医疗器械长时间被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垄断,这导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来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处于吸收技术的发展阶段,在高端领域还是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部分医疗器械已有巨大突破,但是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大多数还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研发投入水平还比较低;而我国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比较少,体量小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充足资金,虽然我国加大了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风投资本也开始注重器械产业的投资效益,但这些远不能满足医疗器械庞大的研发投入资金需求,也就缺乏稳定的创新资本,如2017 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收入位居前二十的总额为503.19 亿元,其研发投入为22.70 亿元,所占比例仅为4.51%。而且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系统还未完善,产学研未能结合起来,医疗器械专业性很强,不仅需要精通临床医学、工程设计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还需要积累研发经验和进行产品设计。目前我国的教学学科设置又不能提供此类复合型技术人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研发人员短缺,融资困难资金短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弱的情况在未来将会持续存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4]。
我国要保持医疗器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要加大政策力度鼓励生产企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产业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准,共享生产销售渠道,实现企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整个行业集中度水平[5];而随着“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的推行,行业整合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产品的创新将是医疗器械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该抓住改革的机遇,积极通过联合或者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优质的中小型企业,围绕创新研发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本资金、先进科技研发力量、软硬件生产资源、市场经营销售渠道,形成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产品生产科技含量高、质量好,市场营销丰富灵活的企业发展势头。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加强企业的资金实力,同时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打造具有市场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助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现代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高技术产业,必须将医疗器械产业由生产中低端产品向大型高端器械产品的结构转变;并且要搭建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以企业为主,联合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整机厂商与相关核心部件厂商,形成产业联盟,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互联网+医疗”,将医疗器械的创新融入到互联网高科技中去,把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作为未来的医疗器械发展目标。在5G 信息化时代推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监管,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在我国深化医疗改革时期,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投入研发,积累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大型医疗高端器械产品上发力,占据全球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一定份额。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一方面政府要出台鼓励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器械行业;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监管,创造一个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良好发展环境。而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资本资金、生产资源和人才储备的积累,还要加大创新资本的投入,以生产企业自身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研发为源动力,紧密联系产研学用,构建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加紧培养拥有扎实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熟练、自主创新意识强以及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医疗器械复合型人才,也要注重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海归人才,使其加入产品自主创新研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队伍中去,在未来医疗器械发展中占据战略制高点[6]。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是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的,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占比数量大,自主创新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自主研发能力弱,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关键技术还未突破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要以创新为驱动,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兼并重组优质中小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打破大型高端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期在未来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有中国企业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