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立秋已过,但是蚊子依然活跃在“工作一线”,甚至咬得更狠了。
前段时间,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联手发布“蚊虫叮咬指数”,每天给市民提供蚊虫叮咬风险等参考信息。这是继飞絮指数、花粉指数、汽车尾气指数等之后,“天气预报”大家族新添的又一项“生活指数”。
多种手段精算“指数”
为何有的人经常被蚊子叮咬,而有些人却安然无事呢?
对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长张勇解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吸引蚊虫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每个人的饮食、卫生、生活等习惯不同,也会对蚊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吸引力”。比如,运动员、比较胖的人因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更大,更容易招蚊子。还有爱出汗、体温相对高、有体味、爱穿深色衣服的人也容易招蚊子。
谈到如何计算“蚊虫叮咬指数”?张勇指出,主要采取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是一台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呼出量的监测设备,配备有光源,连着二氧化碳气瓶,还有一个诱捕蚊虫的收集笼。每天日落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是蚊虫活动的高发期,二氧化碳诱蚊灯就会在这两个小时间被放置在室外。
图/气象北京官方微博
人诱停落法是通过监测人员“暴露”自己来吸引蚊子。专业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来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当蚊子落在身上时,就用电动吸蚊器吸走,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计数、统计分析,以监测蚊虫的密度。
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则是通过导入气象要素的各种数值,推算蚊虫的密度。据该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介绍,他们前后用了5种机器学习方法,并将5种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平均,从而精确地利用气象因素对北京各区“蚊虫叮咬指数”做出预测。
时刻警惕病媒传播性疾病
蚊媒传染病已经位列全球传染病的前列,全球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通过更好地预测来加强对蚊媒传染病的控制,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都有意义。
张勇表示,“蚊虫叮咬指数”的发布,将蚊虫密度从“主动监测”向“及时预报”转变,对于“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来说,既扩大了内容,又显得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也使得生活信息服务更能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同时,对防止和控制蚊媒传染病也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除了尽力提高“蚊虫叮咬指数”的预测准确度,也可以采用喷涂驱蚊液或者驱蚊花露水来防叮咬。张勇表示,驱蚊液或者驱蚊花露水里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避蚊胺或者驱蚊酯,都具有驱蚊效果,这是已通过国家实验室检验认证过的。只要正确使用,涂抹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按产品类别可以保证4~6小时有效。
对于驱蚊手环、驱蚊贴、超声波驱蚊等相关产品,张勇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来验证其是否有效,因为没有科学实验的认证来作支撑,这些产品是否真能防御蚊虫,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