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主流电影探索

2021-11-22 05:54
新疆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

□ 杨 帆

21 世纪,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代表的新文艺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型,开启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吹响奋进号角的伟大时代,这就要求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电影,不仅要承担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责任,更需要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新主流电影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关于新主流电影的定义,就社会环境而言,新主流电影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同时致力于寻找到主流话语与艺术审美以及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的电影。“新主流电影”名称有主流二字,说明它继承和借鉴了主流电影多年的创作经验,依旧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明确弘扬主旋律思想的电影。而“新主流电影”的“新”,在于它淡去传统主流电影明显的教化意味,又不同于商业电影的商业至上理论,将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元素与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完成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的统一,是文化和市场的融合。由此可见,题材的现实性、英雄形象的亲民性、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形成了新主流电影的优秀特征。

一、新时代新思想催生新主流电影

《红海行动》电影海报

新主流电影在近年发展迅猛,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重要指示,并多次强调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这为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良好的创作氛围。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了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指引民族奋斗的方向,来振奋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作为彰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新主流电影,自然应该通过本身可视听化的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凝聚精神和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即在新世纪的发展机遇下,要求文艺作品一方面具有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又能传递主流价值观和凝聚民族精神。而这恰巧与新主流电影积极寻找主流价值观与经济利益的统一,以求用新表述来传播意义主体与价值宗旨的创作内涵不谋而合。

人民群众的情感表达需要文艺创作者来引导和描述,而这点恰恰正是新主流电影的最大优势,即每个中国人骨血里都有一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群众内心对于民族的强烈情感,期望通过载体予以释放,而新主流电影正是此情感需求释放的最佳途径。

总之,新主流电影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发展的无限生机,在资源和政治环境下都具优势,未来有无限可能。

二、我国新主流电影发展的“三贴近”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文艺领域认真贯彻走进生活、符合实际,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新主流电影通过与人民贴近的故事素材来与观众得到共情,塑造生活中平凡人的英雄形象来与观众得到共鸣,不失主旋律和商业因素的电影制作与观众审美得到共识,开辟了新的天地。

(一)故事选材贴近现实

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为新主流电影提供了素材,许多新主流电影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以往的主流电影,利用重大的历史事件去宣传主流思想,因为故事的相对空泛和无新意,观众总是不买账,在与同时期的商业电影争风时也总是败下阵来,这导致了无论是大部分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对主流电影束之高阁。新主流电影却摆脱了这一弊端,选取群众熟悉的贴近现实的故事素材,缩小了观众和影片之间的距离。

最近口碑较好的一些新主流电影,往往都是利用社会中的现实素材进行创作。例如电影《红海行动》通过现实题材,达到了与观众情感的共鸣。影片取材“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中国派出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的8 名队员前往非洲去帮助中国侨民撤离。在此过程中,蛟龙突击队遭遇恐怖分子袭击,经过激烈对战,最后把侨民安全送上了中国军舰。影片结尾那句让中国人民激动自豪的“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危险,请拨打外交部领事电话12308”更是中国真实情况的写照。当中国人民遇到危险,无论何地,祖国都会把你接回来,一张中国居民身份证就是最好的通行牌,祖国就是你的坚强后盾。影片受到良好的反馈,在于观众们本身就对此事件保持持续关注,影片又通过可视化的表达和现实主义的笔触,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使观众在被真实事件吸引、建立心理认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影片中蕴含的思想。

除此之外,一上映便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我不是药神》,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诞生的影片。影片在现实主义表达的同时突出了见义勇为的精神,展示了底层绝症病人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共鸣。同样用真人、真事、真感情而创作的《中国医生》,也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收,电影还原了抗疫期间医生的高强度工作和压抑紧张的氛围,将大众真实经历的情形展现出来,获得了观众们的共情。总之,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们要想获得观众认可和贴合电影市场的需求,需要更加关注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

(二)英雄形象贴近群众

从“人”的身上寻找创新,是新主流电影在人物塑造上鲜明的特征。英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远离观众的,而是来自社会上贴近群众的普通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脸谱化的英雄,而是实实在在的鲜活的人。

观众们不再会被完美的“圣人”感动,反而更喜爱具有“瑕疵”的人物。例如《烈火英雄》中郑志这一角色:他还有几个月就要退役,训练马虎懈怠,油嘴滑舌,经常被队长罚还要连累队友,可以说是全片中最“混日子”的一个人,就连出任务前还在偷吃鸡腿。所以当他在影片中转身离开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要逃跑,但他却英勇无畏地独力扛起水带,成功救下了大家,而他自己却被无情的烈火吞噬了生命。就这样一个混日子的老兵形象,却因为他真实可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我不是药神》主人公程勇以一副油腻的中年男子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他是胆小、懦弱的普通人,所以在挣够钱后,将销售权给了制造假药的药商。但他在见证了绝症患者的痛苦之后,又决定重新开始为绝症患者们带药。程勇既不是富有魅力的大反派,也不是传统印象里的大英雄,却让无数观众为他牵肠挂肚。他们是普通人,所以他们面对困难也会产生退缩的心理,他们不完美但是却更真实立体。而正因为这些人物形象的“缺陷”,观众更容易投入剧情和产生共鸣,因为缺陷来自于真实,真实的情感逻辑处处指引着观众。

《我不是药神》电影海报

新主流电影颠覆了部分传统英雄的概念,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英雄,男人、女人、老人、孩童……比如《烈火英雄》里新女性英雄的塑造,电影中李芳丢失孩子时偶遇即将临盆的孕妇,在亲生孩子丢失和临盆产妇都需要她时,她愿意抽出时间来帮助孕妇,这时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同时李芳身为消防员的家属,她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难得的假期丈夫也会因为一个出警电话而告吹。这个形象影射了现实中的许多军人家属形象,警察、军人、消防员等等因为工作性质不能经常陪伴家人身边,他们的妻子理解丈夫的工作特殊性质,协调家庭关系,作为一个英雄身后的军嫂,她们无疑也是英雄。可见新主流电影的英雄形象已开始走向多角度的塑造,也越来越走进普通群众的内心。

新主流电影对英雄人物的聚焦不再局限于某一特殊领域,而是大背景下普通生活环境的平凡人。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者们应该认识到,在大众文化兴起的环境下,贴近生活的大众英雄的塑造,更能受到大众的欢迎。角色选择越亲近民众,观众越了解这种凡人英雄的生活和社会处境,也更能产生共鸣。

(三)电影制作贴近实际

中国影视界曾一度迷恋“大IP+流量明星=爆款”的终极法则,因为这和电影票房有着直接的联系。但电影如果只追求明星效应,而忽视流量明星能否准确把握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一问题,那么电影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新主流电影注意到了这一点,不只是一味追求“内容为王”,而是选用适合角色的明星,磨练他的演技,挖掘他的潜力,将流量和演技融合。

影片《1921》里邓恩铭的饰演者王俊凯,本身带有流量和超强的话题性,但同时也在影片中表现了不俗的演技。邓恩铭(王俊凯)在济南被捕入狱,被严刑逼供受尽折磨。他身着血衣,痛苦到浑身抽搐,脸部颤抖却仍咬牙一语不发,表现出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的勇气。又如《红海行动》中的徐宏扮演者杜江,兼具演技和流量。杜江深入徐宏这个角色的内心,以刚毅的神情表现对敌人的仇视,以泛红的双眼和声嘶力竭的叫喊表现失去战友的伤痛,展现了自己身临其境般的演技。电影和演员本身也因此收获众多好评,可见流量遇上演技,是双方的互赢。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海报

同时新主流电影不是一味地宣传主流价值观的说教电影,而是重新思考主流价值观和商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新主流电影认识到主流电影需要“商业大片”的外衣传播,来面向观众,这既是来自观众的需求,也来自电影产业化需求。因为主流电影主要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讴歌主流的人性闪光点,主题宏大严肃,需要借助“商业大片”吸引观众,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商业大片”需要主旋律电影的参与,提高影片质量,增加人文内涵,便于内容审核。就电影界的实际情况而言,现在的“商业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仅仅追求经济利益的高回报,忽略了影片应有的内在意义。所以,“商业大片”需要主旋律正能量的参与。因此,只有两者的结合和统一才能为中国电影增添活力,制作出商业与艺术同在的新主流电影,既有来自“主旋律”的正能量,又有“商业大片”的吸引力。例如《红海行动》既有商业电影的大场面动作和特效,给观众视觉享受与观影体验,又不失文化内涵。凭借影片品质,获得同期排片中的口碑第一、票房第二的佳绩。上映之后更是获得了官方媒体的力推,众多明星倾力推荐,观众们的好评也持续发酵,实现了思想和票房的双重主流。

新主流电影结合发展的实际来制作自身,不仅在经济上收获效益,而且在主流宣传弘扬核心价值观上也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总之,电影不仅仅是画面和音乐的堆砌,而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专家叫好,观众叫座”实际上不仅是艺术水准与商业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现实与传统、外壳和价值内涵博弈最佳结合的风向标。

三、新时代需要新主流电影

新主流电影虽然和商业因素相结合,但是究其本质它还是主旋律的,所以新主流电影如何更好的承担思想教育的责任,是它始终都要认真贯彻并且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的新主流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不足,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也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承担思想教育责任

《烈火英雄》电影海报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个人与国家联系的必要条件,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道德的规范和法律上的义务。民族意识是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影像艺术得以体现自己多元价值的主要表现内容,而新主流电影作为价值观的主要表现载体,应该传递国家主流价值,凝聚民众意识。电影如何更好的将爱国精神教导给人民,尤其是学生群体,是需要电影创作者们思考的。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一大主体,接受的文化及政治观念会影响人生的选择和处事,所以对学生的爱国精神的宣传是必要的,而面对学生对书本的政治教育缺乏兴趣的现状,新主流电影的作用可以积极发挥。

在千百年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朝代会更替,英雄会老去,但是承载人们精神的物质文化被留存下来,新主流电影作为爱国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通过媒介的传播,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正是有了影像记录,类似开国大典的珍贵画面后人才有幸观看。

新主流电影作为影视文化,通过对于文化传统的记录,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积淀和享用文化。新主流电影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还包含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电影让观众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影视文化对于文化传统的记录是有选择的,新主流电影通过蕴含既有的主流价值观,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向各个阶层的群众灌溉爱国主义精神。

(二)进行国际交流,展现国际形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以其各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影片,宣示自己的意义主体与价值宗旨。在影视作品中对“民族意识”的表现是国家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暗含着对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于影视作品中的“民族意识”或者“民族文化”的建构,它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开放的,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承载民族性。[2]所以新主流电影自身构建故事的同时,需要积极展现民族意识,宣传我国特有的民族优秀文化。

所谓的“国家形象”,是在国际上显现出我国特征的整体形象。影视艺术是世界各国展现和交流文化的凭借,并且在交流中可以展现一国的整体形象,就当代国际语境而言,考虑到我国影视艺术所处的地位,新主流电影通过国际交流来展现积极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长期的、必须重视的使命。新主流电影作为我国国际形象的载体,作为爱国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像化表达,它所展现的国家形象应该是正面的,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期待的。期待我国新主流电影能打入国际电影市场,在与世界优秀电影互相学习借鉴中成长,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品。

结语

新时代新思想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新主流电影在题材的现实性、英雄形象的亲民性、电影制作审美性上的重大突破,取得了十分可观的优异成绩。近几年产出的新主流电影,无论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以及观众口碑、票房上座率都大多斩获佳绩。但是,新主流电影未来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如何更好的承担思想教育的责任,如何在国际交流中通过电影展现国家形象,如何更好地与新时代思想相融合,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双向互动,成为了新时代对新主流电影提出的长期的要求和使命。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