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 213100)
2020年春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出行方式,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线上教学”成为疫情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也成为了老师们教学的难题。打破课堂教学中“讲授→示范→练习”固定美术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模式。后疫情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基本素养?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班级钉钉群等云平台,老师们灵活运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全力打造学生自主探究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真知。
线上教学不同于日常教学,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有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学内容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主题很重要。而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记载着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场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终南山、李兰娟院士和白衣天使等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保家卫国的人民战士及志愿者的感人瞬间,无疑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最好资源。
第一次线上教学,我就选择了李兰娟院士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用速写的方式记录李奶奶的最美容颜。学习人物速写,线条的运用和人物的五官结构比例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方法指导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少走歪路,同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法可循。我采用微视频的方法直观有效地对人物五官的结构比例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比较,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探究李奶奶的五官结构有什么特点,同时采用连连看的方法,让学生将李奶奶不同视角下的五官摆在相应的位置,生动有趣的五官变化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角度人物五官的不同变化,层层深入的预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下面的人物速写埋下铺垫。课的最后,我又创设拓展环节,画一画疫情中最美丽的人。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爱国主义的情感也在提升,对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也有了充分认识,对生命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疫情发生,每个人都‘在场’,小学生也不例外。如何引导学生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上好‘生命教育’这堂大课是一项重要工作。围绕疫情,‘生命、自然、社会,尊重、敬畏、热爱’成为学校进行网上课程顶层设计遵循的关键词。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听课不停学”的号召,作为美术教师,当然也例外,置身线上教学的前沿。一时间,网上涌现出很多线上教学的案例。有注重风景构图的探究、有注重花卉的技法、还有生活小设施的制作,针对各种既要简单又易操作的教学内容,老师们想尽了办法,也展现绘画的技巧。由于受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只注重技能、技巧的点击,学生总是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很难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他们只是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思想,所有作业千篇一律,更不用说创新了,失去了美术学习的真正意义。美术学习不是死搬照抄,而是需要对生活中的积累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三八妇女节,充分运用疫情中感人的场景,我设计了撕贴画《妈妈,我爱你》一课,以援鄂护士张琴为原型,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妈妈的故事。疫情发生后,张琴一直日夜无休。丈夫是一名民警,同样坚守在岗位。夫妻二人一周难得见上一面,8岁的儿子就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于是张琴就给孩子写信说:“硕儿,还记得你说都两个月没见妈妈了,连妈妈长什么样子都已经模糊了,那一刻妈妈多想马上回家抱抱你……等打赢这场‘战役’后,一定好好抱抱你。”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这个感人的故事点燃,不少孩子运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积极创作,表现出更多妈妈与自己的感人故事,亲手将制作的撕贴画献给自己的妈妈,献给自己心目中的妈妈英雄。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要体现阶梯性,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征以及知识水平,注意横向联系,分设层次,建立几个由底到高逐步递增的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框架:先模仿、再半创作、后开展独立性的创作活动。也可以先选取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探究,开始讨论的问题可以简单些,好让学生在第一阶段有所收获。在获得一定认知基础和有成功体验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我设计了《会说话的手》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画一画,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怎样让手会说话,结合疫情,你的手会做些什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创作任务:有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的宣传,有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情景,也有的孩子用手势为武汉加油,给抗疫英雄献上暖暖的祝福。相比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方式,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思维潜能,提升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总体来看,美术学科还是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每周将学习内容发至班级钉钉群,学生的参与率高,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参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每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如《百变时装秀》一课,假设简单地让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服装设计师,学生的参与率就大大提高了,在作业指导中,先画一画自己的形象,再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让学生百变时装,不仅仅专注一个造型,还可以多个造型设计自己形象,激发出学生极大的表现欲望。再次基础上让学生欣赏各种民族的、不同职业的人的服饰变化,所以在疫情期间,本节课的作业参与率是最高的,学生的表现力也是最强的,各种图案、不同创意的造型设计在学生的笔下精彩呈现,而且还添加了不同的背景做渲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当作业群里各种制作的小视频和照片扑面而来时,我知道学生时喜欢我的美术课的。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线上学习的载体,无论美篇、还是公众号,结合微视频的制作,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再次,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挑选创设一些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春姑娘来了》一课,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观察美篇中的春天,远远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区里各种花卉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发现平时熟悉的地方展现的不同的美,让学生不仅画出春天美好的风景还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绘画表现中,还体现在思维的开发、情感的表达。而抗击疫情也不仅是一次战斗,还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何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感恩社会,感受中国力量。在这场不平凡的经历中,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我们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珍惜生活,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