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刚
(江苏省淮安中学 江苏 淮安 223200)
针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而言,该课程往往具有着难度较大、内容复杂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全方位的掌握好知识点,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为了使得这一现状得到改善,教师一定要善于促使创新教育的实现,在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发挥创新力和创造能力,使课堂得到真正的优化,迎接好新课程之下的诸多挑战。
假如上帝一边拿着真理,另一边拿着获得真理的能力,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么大家应该都会选择真理的获取能力,而不是要真理[2]。从以上这个现象可知,只有获取到真理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真理,而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更是如此。新课改大力的倡导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得到更多。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在创新教育的导向下,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将其小主人的地位真正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的创造思维当中,求同和求异思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求异思维也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开放思维、发散思维,是学生思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因此,为了促使教学创新的实现,在地理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质疑问难,使得学生本身突破固有的思维限制,能够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促使学生可以站在更多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使得教学创新得到实现。
新课程倡导,在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一定要将学生的实际发展作为中心和核心,教学的重点也应该从原本的“教”逐渐的转移到“学”[4]。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并不是教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学好?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导向下,教师也应该树立起这一思想,并要巧妙地结合教学素材,促使资源整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保障学生地理学习、创新学习得到真正的实现。
在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使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得到达成呢?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教师就应在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上多多下功夫。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间的关联性,实现多方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建立起思维线索,实现环环相扣,这样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轻松容易、思路畅通,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启发。针对于地理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入手点,在实际生活和地理学习当中构建起有效的桥梁,使得预期当中的教学成效得到达成。
在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要想使得教学创新得到真正的实现,教师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尝试着借助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这其中获取到新的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潜能。因此,在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就可以加大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力度,在学生的研究学习当中扮演好促进者、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和困难进行了解,并采用赏识、激励、鞭策等手段,引导学生更好的创新、探究、质疑,促使创新教学得到真正的实现。
综上所述,针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空间能力等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效用。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促使学科价值得到真正的展现,教师一定要使创新教育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当中的成效,使得新课改的要求得到落实,使教育教学得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