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娟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学校 福建 将乐 353300)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意识较差,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为此,将分层教学加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学习更加努力,在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将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满足学生的自由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1]。
既然要开展分层教学,那么首先要做到分层的设计,要保证分层的设计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教学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要从自身做出改变,要认真对待分层教学,一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要彻底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的利用分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分层的设计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毕竟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成长环境是不同的,这会多多少少影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分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分层教学中,让教学目标得到完善,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将自身的教学思想改变,然后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将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分层[2]。
2.1 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一大重要起点,更是教学的目的。老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分层,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进步,达到一定的知识进步,同样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保证有一定的统一性,还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二)”的教学,老师将其分成三层,第一层需要掌握笔算的原理和算法,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层需要掌握笔算的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第三层学生需要掌握口算的过程以及笔算的列式。由此来将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
2.2 将课堂提问进行分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课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而且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分层提问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加入到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一)”的教学,老师可以提问先用简单的问题来提问第三层的学生,比如在讲台上放上一个长方体,提问学生从正面看到该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呢?提问第二层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是同样的吗?提问第三层学生,如何从物体形状来判断出观看者的位置呢?老师可以利用小正方体来摆出不同的形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充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照,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3]。
2.3 将课堂练习进行分层。为了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课堂练习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它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统一进行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混合运算”的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写出由简到难的算式题,由基础训练到自主训练再到综合应用,让学生分别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完成,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同样也需要分层。比如,第三层的学生能够勉强将自主训练中的题目完成,尽管计算的正确率不高,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值得鼓励和表扬。所以,老师要通过分层评价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彻底提高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能够彻底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因材施教下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促进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