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济南市红十字会救灾备灾中心 罗艳秋
济南红十字会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之一。1911年11月9日,济南中西医院中医堂学生李树堃给医院总办刘崇惠写信,建议组织山东红十字会。当年11月21日,山东全省红十字会在济南中西医院正式成立,刘崇惠任会长。1912年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饬文“准许山东全省红十字会立案,并将其附入总会,名称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山东分会”,后又改称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从成立至今110年来,济南红十字会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开展战地救护、赈灾救济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济南红十字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早期实践鲜有人研究,事实上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灾荒频发的灾区,抑或是贫病交加的社会民众当中,红十字会为推动社会变革与文明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晚清战火蔓延,受国际红十字运动影响,中国掀起红十字运动。中国红十字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博爱恤兵、救死扶伤”的使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初,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沈敦和在草拟《中国红十字会试行章程》绪言中明确揭示红十字会的宗旨:“惟是烽火烛天,干戈满地,兵连祸结,来日方长,自应广征会员,扩充办法,以达本会博爱恤兵之目的。”济南红十字会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一支分会,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精神,为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贡献力量。
(一)日德战争期间,救助青岛难民。1914年10月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个月之后, 日本趁德国陷入欧洲战场无力东顾之机,在山东发动了日德战争,联合英国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同为侵华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境内发动战争,大肆争夺在华利益,给青岛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济南红十字会积极参与了战场救护,配合中国红十字会由上海派出的救护队,深入战区救护受伤民众。据《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记载,“中国红十字会由上海派出救护队前往胶东,设立临时医院,进行日、德青岛之战战地救护,同时于青岛、平度、即墨等县设分会及临时医院,又于高密一带多设救护机关。济南分会会同救护。”
(二)军阀混战期间,力尽人道主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阀混战,兵戈四起,民不聊生。济南红十字会广泛参与战场救护,出生入死救护伤员难民。1925年10月,奉浙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宗昌为争夺江苏、安徽地盘展开激战。在徐州一战中,济南红十字会积极参与战事救护,组织救护医疗队奔赴战地,设立伤兵医院,救治伤兵、收容难民。“战事期间,济南分会立即出发到徐州,继驻兖州,每日治疗伤兵五六十名;后方医院相继开设,治疗伤兵难民。”为结束军阀混战局面,实现统一,1926年国共联合组成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北伐战争。1927年,张作霖在天津自命安国军总司令,命山东的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增援孙传芳,战争接连不断。济南红十字会遂组织救护队,南到兖州、徐州,北至天津、北京,进行战地救护,建立医院收容伤兵。1928年,为阻止北伐战争,日本在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本次事件中,红十字会共掩埋死者578名,收容难民613人,代为治疗伤者613名。在此期间,红十字大旗高举,积极践行博爱恤兵、救死扶伤之宗旨,为战地民众拉起最后一道生命救援线。
(三)解放战争期间,积极救治军民。在解放战争中,济南市红十字会积极救护伤员。1946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章丘分会复会后,鉴于“鲁境仍有战事发生”,组织救护队,备置担架50副,随时投入战地救护。同年11月,又设临时收容所5处,收容伤兵。据载,从11月9日至13日,5日内收容伤兵281人。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发布了《攻济打援政治动员令》,提出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号召,济南战役一触即发。为迎接济南解放,章丘分会设立收容所,备有担架50副,并用汽车运送伤员,仅3天就救治军民281人。在济南战役中,红十字会积极救治伤员,尽量减少了战地军民伤亡。
红十字会虽因“博爱恤兵”而设,但其奉行人道主义精神,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也积极开展救助,发挥赈灾救济的作用。民国时期,山东战火频仍、灾害不断。由于当时政局动荡,政府缺乏持续有效的救济,红十字会作为民间团体对灾荒的救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山东自然灾害最严重、最频繁的时期之一,天灾人祸接踵叠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济南红十字会不仅救助自身所处区域的民众,还经常跨县、跨地区进行了募捐救济,为应对自然灾害、保护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奔走。
(一)水患救济。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给人民带来苦难最深重的当属水灾。水灾来临时,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极大,大量房屋被毁,多人流离失所,此时多有红十字赈灾救济的身影。1927年山东水灾,被淹田地44万亩,死亡75人,淹死牲畜1.2万头,倒塌房屋1.2万间。灾害发生后,济南红十字会分会立即派员赈灾,募捐数十万元用于赈济,还“设粥场、栖流所,共收容灾民10万众”,救灾效果显著。1928年2月,利津黄河岸堤多处决口,黄河水向东漫流百余里,淹没村庄百余个,淹死村民千余人,大批灾民哀鸿遍野。济南红十字会购买黑面粉500袋,蒸成馒头1.5万公斤,派专人运送到灾区散发。“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害往往伴随着疫情,济南红十字会还运送了一批防疫药品。1937年汛期黄河涨水,与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于段店镇宋家桥附近溃决500米,黄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济南百余里村庄被淹,四乡多成泽国,难民扶老携幼,其状惨不忍睹。济南红十字会多方联系,筹措拯济灾民。
(二)旱灾救济。旱涝交替,祸不单行。历史上旱灾也给济南及周边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灾区人民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涉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受灾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灾区四季连旱,江河断流,庄稼无水浇灌,粮食颗粒无收,导致出现区域性大饥荒,受灾人口达2000万人,死亡约50万人,灾情十分严重,被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害”之一。济南分会及时调查灾情,并向总会乞赈:“东临区之临清、馆陶、武城、夏津、邱县、恩县、德县、平原、陵县、德平、禹城11县,及济南区之无棣、沾化、乐陵、阳信四县,酷灾经年,赤地千里,树皮草根,觅食殆尽。哀鸿遍野,嗷嗷待哺,死亡枕藉,惨不忍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包括济南在内的8省分会拨赈灾款合计84250元,棉衣8000套,由各红十字会分会组织发放救灾。此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乱不断,国库空虚,国家财政不能实现有效救助。因此,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民间救助团体就责无旁贷地发挥起重要作用。1926年山东再次遭受严重旱灾,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有效开展了赈济活动。
(三)冬令救济。除水灾旱灾救济外,冬令救济也是济南红十字会的重要工作。在中国旧社会,每逢冬季天寒地冻,许多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缺衣少食,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济南红十字会弘扬人道主义,施衣送粥救济难民。据史料记载,1927年,山东水灾后,济南红十字会在冬季设粥场、栖流所,共收容灾民10余万众,救济老弱残疾中的无力乞讨者。1939年冬,“赈施棉衣,设立粥场救济难民,以示慈善”。1947年冬,济南市红十字会在杆石桥外施粥。与大灾大难带来的危害相比,这些救济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缓解了灾民的痛苦,传递了人道大爱,维护了社会稳定,如凄苦寒风中的一股暖流,受到灾区人民的欢迎与认可。
早期的济南红十字会致力于改变旧社会的人民生活困境和思维视野,积极兴医助学,开展公益服务,给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来一丝现代文明的曙光,促进了社会变革与和谐进步。
(一)兴建医疗机构,为贫民提供诊疗服务。建立红十字诊疗所及医院,是红十字会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也是满足民众对医疗服务迫切需要的重要手段。1927年,济南分会创设医院。同年增设分院两处、救济院50处,除治疗伤兵外,还收容妇女儿童数千人。1929年11月,济南红十字会在府东大街119号(现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西邻)创办第二施诊所,主要救济无钱就医贫民,其设备虽然简陋,但医药一律免费,每月施诊达2000余人。1939年3月夏季,为应对瘟疫流行,济南红十字会成立西医医院,并派人赴华北联合救灾委员会济南分会所设立难民收容所,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发放药品,开展防疫注射,施种牛痘。同年冬季,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筹设中医治疗所,施诊、施药。1941年,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产科医院成立,各分会也积极建立医院,济阳县分会建立了红十字会慈善医院,长清县分会建立红十字会医院,章丘县分会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红十字会普通医院。这一时期的红十字会从“服务社会、博爱人群”出发,向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医疗服务。
(二)开办学校,启发民智。1942年8月,济南实业界人士、山东造纸厂资本家、济南分会会长何绍江出资与吴韶九合办“济南红十字分会附设私立慈惠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校董事会由何绍江及在济开业的医药届人士吴韶九、周辅民、郭健秋、杨育生等人组成,吴韶九任校长。校址设在杆石桥以南(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宿舍),占地约10亩,有平房30余间。学校附设产院及门诊,设产床20张,同为学生实习基地。经费来源除学费之外,另有董事长何绍江以红十字会筹集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助。该校学制初为2年,后改为3年,所招收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1945年9月,济南分会会费由社会募捐,用来资助医院和产校开支。1948年,济南分会附设私立慈惠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在中国红十字会备案,1949年改称私立慈惠妇幼保健学校。
(三)开办阅览室,宣介时代新知。在旧中国,“精神食粮之供应,是件很要紧的工作”。1946年,全国有4个分会开设免费的红十字阅览室,其中就有章丘分会。1947年10月,章丘分会新开一书报阅览室,陈列多种报纸书刊,供人阅览,平均每日阅览人数在30人以上。“文化服务是社会中最富有精神营养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新时代新知识的渴求,受到社会公众欢迎,推动了文化事业的进步。
总之,在新中国成立前,济南红十字会作为公益社会团体,竭力履行职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救济活动,虽然能力有限,但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争、灾害对社会民众的伤害,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