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求发展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分析

2021-11-22 21:16谢玲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技能

文/谢玲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道路上,职业教育前景广阔。为此,职业院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方向,坚持德育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和乡村名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供强大人才和技能支撑[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注重学生的技能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培养,努力培养出数亿高素质技术人才,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持久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

以科技变革、产业优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年从事职业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生产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师资培训和办学条件,优化和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技能和习惯,努力培养亿万高材生,综合体建设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地,肩负着社会人才扩散的重要责任。在高职院校,培养卓越精神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需要,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这几年的热点词汇,但它并不是一个新词,在中国古书中能找到它的痕迹。《韩非子》曰:“夫匠者,手巧也。”这里的工匠是指“尚巧”的意思。工匠是工匠精神产生的源泉,工匠精神是工匠的深化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引导从业者具备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能,高尚纯洁的个人品德,鼓励从业者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2]。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标准不明确

尽管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但在高校教学目标中,工匠精神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工匠精神的培养标准不明确。另外,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对象的主体性及个体性发展的现象。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与内容、培养方法与原则不明确,缺乏整体性和规律性,工匠精神培养与课程融合度有待提高。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标准不明确是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2.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较局限

高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应包括对学生的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有效掌握专业技能,有机会成为“企业师傅”。但是,我国培养职业院校的方法相对有限,课程仍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学校教育与企业脱节,缺少实践锻炼岗位,产教脱离,学生往往缺乏实际动手能力[3]。

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主体,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保障。但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资源相比本科院校较为匮乏,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力并不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的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由于“企业的主人”没有有效地参与学校教学,因此主人不能参与学校教学,也无法实现师长的有效融合。

4.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职业认同度、职业意志品质有待提高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清楚,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不重视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专业认可度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精通精神体现了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职业的肯定程度。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只是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与认可度不高,认为自己是在上学。一旦获得了适当的技能和素养,未来就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士的可靠想法。专业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对专业和职业有全面的认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设备只能满足基本培训的标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作为高职学生居住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在这种环境下,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等观念受到潜移默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存在“吃力”现象,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很好地规划。学校在教育学生时需注意观察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高等院校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对知识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实现。

3.家庭因素

家庭养育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它具有相关性、深度、毅力和连续性等特征,家庭环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是,有些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精神品格的培养,对行为习惯的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社会、学院、家庭、大学生自身应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积极性,寻求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培养优秀学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校方面

职业培训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教育职业理念,激发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质,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劳动力,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造社会价值。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明确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贯穿全课程,通过丰富课堂知识和丰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管理型、实践型和技术型人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打造“大师+教师”的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研究生高职院校要与企业通力合作,将技能与素养培养相结合,实行教师加教师模式,扩大教学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和企业家的作用。

(二)学生方面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独立于高职生自身之外,离开了高职生本身,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增强服务奉献意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待每一个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确所要承担的责任,认真地履行,最终将责任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自觉加强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思想。大学生在做到诚实守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充分把握“无信立业,立业无信,立国无信”的思想。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过度膨胀的个人欲望,以仁爱、用心、关怀、付出、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事物,维护社会公德。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家长要运用家庭精神文化载体培育工匠精神,树立良好的家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提高家庭文化素质。家长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发挥示范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受教育者,以提高他们的精神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素质的高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到整体发展。当然,精通工匠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画唇技能轻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