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质量报告构建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21-11-22 21:16刘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8期
关键词:毕业生报告机制

文/刘磊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开展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各高校都在不断地研究和改革,毕业生每年的就业质量报告都能有效地反映其就业问题,基于就业质量报告构建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

构建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就是要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形成良性互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反馈信息,促进学科专业调整与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意义

反馈机制的建立,核心要素是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与发布,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搭建校园就业市场、企业走访调研和校友会三个平台,为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提供真实、持续的基础数据;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多元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搭建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教学平台,进一步巩固了学生专业知识,提升了职业适应能力[2]。

(一)闭环式人才培养验证环节的切入要点

切实结合社会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确立社会发展导向和驱动机制,凝练成为不断修正、扩展和清晰化的发展思路与策略,成为高校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

(二)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对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就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管理;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总结经验,固化成果,作为教学案例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创办“创新创业讲坛”,邀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成为学生的创业导师[3]。

(三)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

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党委副书记为副主任,各学院党政“一把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向基层拓展和延伸,促进全校就业指导及育人工作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构建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路径

(一)构建多平台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通过搭建校内外的“三个平台”,即校园就业市场平台、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平台、校友会平台,系统地开展毕业生调研工作,全校平均每年通过举办大、中、小型进校洽谈会接待用人单位逾800家次,通过网络信息发布方式接待用人单位五百多家次,累计发布可统计的用人岗位需求一万五千多人次,稳固的校园就业市场已经形成;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毕业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走访活动;2012年,学校调整了校友总会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友会工作,目前校友参与意识和积极性状况良好,保证了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基础数据的持续性、真实性、时效性,进而形成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核心数据,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反馈信息,完成闭环式人才培养的验证环节[4]。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一是调整现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独立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与大连市就业管理培训中心、大连市创业公共实训中心分别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共建协议,将大连市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项目培训同时纳入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课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实效性;三是注重发挥社会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孵化、就业指导等服务,并大力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

(三)构建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教学平台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招聘活动,既满足了择业的现实需要,参与过程也是学生接受实际训练的过程和自我认知的过程,更是进校企业实现选人用人、考察评价学生素质的过程,学校注重收集进校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建议,这些数据成为编制就业质量报告的重要数据来源。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平台的建立,是企业解决人才选聘和培养难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高校和企业的紧密联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克难关,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关系。

三、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应用成果

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以就业质量报告为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验证环节,适用于全校本专科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启动并推进“就业能力培养工程”,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讲坛、职场精英挑战赛、就业技能提升项目立项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系列教育活动;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开展结构设计大赛、船模设计大赛、营销大赛、模拟法庭、水族造景设计大赛等20余项具有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并努力将这些活动固化下来,形成特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5]。

(一)总体就业工作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反馈,本校的总体就业工作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和实际签约情况均在省内高校中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初次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的排名中位次稳居前20%。在这些专业中,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航船类、土建类专业连续多年保持初次就业率100%;平均每年升学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15%,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50余所。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良好

学校建校64年来,培养了五万余名校友,他们扎根各行各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在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的反馈显示,毕业生在工作中素有踏实、勤奋、求知、上进等优良作风和传统,并以此成功立足于社会各行各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在一些洽谈会进行多年跟踪报道的媒体认为本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精神面貌良好,思维敏捷,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准确的定位和理性的认识,并对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

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对笔者所在学校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总体满意率都超过90%。我们的问卷评价结构按照学校人才培养四大方向对“敬业、专业、乐业、创业”进行设置,每个评价结构中涵盖六个细化内容,整体共计二十四个评价点。其中,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本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团队中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并始终保持着敬业、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由于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本校毕业生比其他入职人员更为用人单位所青睐,许多用人单位将他们纳入企业重点培养规划。

自2014年以来,学校每年正式编制就业质量报告,并对校内外公开,各教学二级单位同时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全校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人才培养反馈机制信息资源平台基础愈加扎实,通过搭建校内外的“三个平台”,实现了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基础数据的持续性、真实性、时效性,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在内容上充实、完善了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教育体系,将“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相融合,相辅相成、科学合理;第一、第二课堂内的创新型教学内容丰富,覆盖全校全本科阶段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毕业生报告机制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最“叛逆”的毕业生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