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秀娟
社会各个领域对专业技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中职毕业生需求虽逐年增加,但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只关注于眼前的就业率指标数据,而忽视了中职生的整体素养提升。院校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素养的培养,致使许多中职毕业生在走向会计岗位时,不具备克己奉公、洁身自好的基本会计条件。因此,发展1+X证书制度,能有效帮助中职院校以及学生从多方面拓展其会计知识视野、培养其良好的会计道德准则以及精湛的会计实操技术[1]。
现实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以单纯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为依托点,忽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深化创新,这对于学生最终的会计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应当围绕当地的社会会计岗位需求,实施问题导向式会计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中职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提升、会计行业的辅助知识学习,才能让学生的会计学习更加多元化[2]。
许多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缺少针对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会计相关知识学科的系统学习,致使许多学生往往只会做账而不会全盘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效益等重要指标,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记账而学习。1+X证书制度需要中职院校根据学生会计学习现状,围绕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设计更加多元化的证书规划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会计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清晰。但现实的中职会计教学缺少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实训规划,让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与社会会计岗位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差异。
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经常把“1+X”证书教学管理理念当成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往往把学生当成可以免费应用的机器。比如,许多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通俗地看成是去“代理记账公司”学习如何记账、报税、填写报表,这种实训模式完全与“1+X”证书管理模式相分离。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进入综合性较强的公司去理解相应的会计核心要素十分关键。但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缺乏对于“1+X”证书的深入理解,缺少对中职生的财税、风险、审计、合理避税等方面内容的讲授。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中职会计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专业化综合性会计岗位。这正是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单一式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需求。实际上,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中职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学习根基较为薄弱,而没有为学生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案,让1+X证书制度理论被束之高阁。
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围绕会计专业技术证书来展开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加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会计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对会计专业学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扭转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更不应当简单地把会计当成一门只是为了记账而记账的学科;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对中职生的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1+X证书制度的建立是完全以各个中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色与学生学习特点作为基础的,会计专业的学习方向与学生毕业后的未来选择紧密相关。因此1+X证书制度能够促使中职院校的教学体系更加科学。
会计作为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要岗位,如何让中职生有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中职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后的进一步发展,更决定着会计报表、会计数据分析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1+X”证书教学管理模式,能够以多元化会计校企合作模式来展开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会计服务意识、会计数据分析能力、财务风险与合理避税等多元化会计思维。
许多教师认为会计专业不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只需要死记硬背,记住会计理论知识概念,这其实是对会计知识缺少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简单的会计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日常需求,而更多的是需要企业会计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销售预算、财务风险的防范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会计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销售预算能力以及财务风险税务规避方面的能力。因此“1+X”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过程中,许多中职生在校企实训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1+X”管理制度能够根据本校的会计专业学习方向,让校企实训更加注重学生会计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外贸会计中设计英语等级证书管理制度,让学生的会计实训学习与会计外贸英语有效结合;且帮助中职生深刻了解并认识到自身所学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中职院校会计教师根据中职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社会对专业的人才的岗位需求,制定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证书管理方案。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园、社会中的会计软件模拟竞赛,让学生学会以全面系统的眼光去看待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所以,“1+X”证书的设计应当与会计专业的审计核算、会计报税、税务处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让这些与会计方向有关的证书被规划到中职生的会计教学范围之内。
1+X证书制度管理模式有助于中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更加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也是最重要的模块,即是会计专业的毕业证书教学培养模块,这一模块围绕中职生的基本会计知识理论与实操能力培养,让每个中职生都能把毕业证书拿到手,确保中职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人人达标。第二模块即是会计专业技术证书培养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中职会计教师把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的内容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日常会计学习与实际考试内容紧密相关,可以帮助学生在无形之中快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会计专业考试知识。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会计考试分数,这种分数式的教学模式与社会企业需求完全脱节,难以确保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合理的会计专业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财税分析能力融合为一体。同时,中职院校可以联合会计主管部门、财政行业专业协会等机构,联手为中职生打造一体式会计评价体系。这样既能够确保学生的会计学习效率,又能够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1+X”证书教学考评机制。
中职院校在响应国家号召的方面上更应积极主动与社会相关机构对接,服务好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1+X”证书学习模式,还可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同时,灵活开展会计专业与相关证书的技能教学,提升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并帮助中职生以及特殊群体拓宽会计知识面、提升其就业创业的本领。
1+X证书制度对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如果中职院校不能根据会计相关知识的多元化教学方案,设计更符合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体系,则很可能让“1+X”教学模式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中职会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会计方向,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以提升中职生未来职业规划能力。对文化成绩较弱,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学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其会计专业方向,为其开通“会计职业技能培训+企业预培养”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让中职生的会计学习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确保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
1+X证书制度模式下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需要中职教师和管理层高屋建瓴,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证书教学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创新式会计学习思维,为“1+X”证书教学模式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