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加强
在教学体系中,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培养了诸多优质的人才,特别是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当前教学体制改革来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1]。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出更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应强化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快课程体系改革,针对目前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更加合理的改进措施,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但总体而言,人们普遍认同以下观点,即就业能力指的是个体保持工作的能力,体现在工作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自身基本能力等方面,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说,需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在现阶段的就业市场下,学生就业能力指的是实现自身就业理想以及自身价值的一种能力,同时能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职业院校学生在经历系统专业的学习以后,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改善明显,可以在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能够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实现个人价值。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前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从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实现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文件,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通过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调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3]。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不仅受到了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才市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制约,借助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推动,可以为优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保障,对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早在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考察职业学校时就曾指出,职业院校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自身劳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个人价值。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在综合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要求学生重点培养就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尽快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保障个人发展[4]。
目前,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通过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确保其所培养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定位[5]。与此同时,只有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充分就业,才能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指的是内在的要求和规范,并成为职业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来看,在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在工作中好高骛远、挑三拣四,工作作风浮躁。在这种情况下,其很难适应目前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在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支撑的情况下,无法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阻碍了个人成长。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专业技能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学生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就业的可靠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在面对自身专业时,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相关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现状,了解国内外行业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专业技能。但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来看,在专业技能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专业常识不理解,造成自身就业困难重重。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同样如此,只有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能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需要开展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特别是在交流沟通能力方面相对较差,抗挫折能力不强,造成自身的就业能力受到了影响。
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目标能够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适应,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比如说,针对政法类职业院校来说,其自身的教学内容比较明确,学生在毕业以后主要从事金融保险、法律服务机构等基层单位,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法律技能,为基层第一线提供服务,培养优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合理地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改善。
在部分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受到精英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更多的是参照本科院校的方案,造成自身的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对职业院校来说,其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应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为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改革,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比如,在机械专业学生培养中,应将实践课的课时增加到总课时的40%左右,增加综合实训课和专门实训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知识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模拟演练、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需求。
目前,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可以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的提升,加强对引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必须要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地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组织教师到相关公司去学习,实现教师工作经验的提升。通过实现职业院校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方面,这就要求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应该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人才竞争中。在日常教学中,应制定更为丰富的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身到技能型岗位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到企业中去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需求。实施就业指导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借助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其自身的就业能力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必须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学习方向,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