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季奥运会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1-11-22 20:35梁立启邓星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冰雪话语

栗 霞,梁立启,2,邓星华

话语权问题现已成为继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之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甚至行业与行业之间争夺的软实力要素。体育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身份和权益的象征符号[1],作为一种与竞技实力相辅相成的软实力,在国际体育交往中被普遍认知和广泛运用。随着第23 届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如何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提振体育实力,提升体育话语权,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立足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际,结合冬季奥运会的办赛形式和比赛表现,解读体育话语权的内涵、构成,阐释冬季奥运会我国体育话语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以发展全民冰雪运动为基础的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1 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内涵及其构成

1.1 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涵义

体育话语权是话语主体围绕国内外体育发展问题和体育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申述立场、陈述主张、表达意愿的资格和能力[1]。国家是体育话语权最为主要的主体,国家作为公权载体享有以及行使体育话语权,为发展国家体育事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社会团体(各种体育组织)、公民作为私权载体(法人)具有权利主体资格,可以自由表达意愿,其内容与国家话语权力的导向保持一致。从体育话语权的从属范围看,既包括权利意义的体育话语权,也包括权力层面的体育话语权。从权利意义分析,体育话语权是人(或者是社会团体)的一种自然权利,体现出私人利益。只是当政治介入时,权利的主体发生变化,体育话语权具有了公权性质,此时便上升至国家权力层面。当前学界谈论较多的当属政治介入后的体育话语权。

冬季奥运会话语权是在国际奥林匹克舞台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围绕冰雪运动发展的主题、以谋取本国或本地区冰雪运动发展权益的话语表达资格和能力。

冬季奥运会话语权主要由国家行使,国家在国际体育舞台上表达我国发展体育的立场,并且用国家冰雪运动话语实力展现责任与担当,拥有和发挥话语权力以维持国际体育发展秩序。赛事举办权、赛事组织权、比赛规则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文化传播权、虚假事件的揭露权、正当权益的诉求权都是以国家的主体地位发声。

冬季奥运会尽管受项目特点、地理环境、参与人群等因素的影响,在知名度、影响力、辐射作用等方面不如夏季奥运会,但随着体育话语权之争日益激烈,冬季奥运会话语权产生、发挥机制也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

1.2 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构成

“话语权”从表面上体现为一种施动——受动的权力关系,即言说者言说——受众接收的不对等关系,其实质上是言说者通过语言来运用自己的权力达到影响他人乃至社会的目的[2]。因此,体育话语权不仅包括对国际体育事务的解释权、对各种国际体育标准和体育项目规则的制订权及对是非对错的评议权、裁判权,还体现出意识形态与文化强势的宰制力、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垄断[3]。体育话语权的内容分类应该立足本国国情,针对某一事件进行归纳分析。冬季奥运会话语权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舞台,以本国冰雪运动发展实力为话语基础,体现出冬季奥运会的基本特征。依据其表达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冬季奥运会话语权内容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赛事举办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包括冬奥会)是社会文明进步阶段的产物[4],举办奥林匹克运动赛事是继承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全球性重大事件。一国获得冬季奥运会举办权,主动承担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使命,全权负责冬季奥运会赛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既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举办国的崇高使命,又为展现综合国力,彰显体育发展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宝贵机会。按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惯例,谁主办,谁负责,谁即享有话语表达的主动权。中国举办冬季奥运会,获得体育话语表达的机会,无疑再次获得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主动权。

1.2.2 组织自主权

对于奥运赛事承办方而言,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举办地的条件,自主组织赛事,灵活管理运作,才能使话语权发挥得更加充分。曾经在2008 年,中国运用政府主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成功举办第29 届北京夏季奥运会,筹划严密、组织有序、柔性管理、人文关怀为中国赢得无与伦比的评价,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组织经验。北京即将迎来第24 届冬季奥运会,这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模式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中国也将再次运用“中国模式”主办国际体育盛会,充分彰显“世界赛事中国办,中国办赛为世界”的服务宗旨,为维持国际体育发展秩序而发出“中国声音”。

1.2.3 规则制定权、修改权和解释权

公正、透明的规则是保证冬季奥运会各项比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冬季奥运会比赛规则的主体框架已成型,并随项目设置和比赛规模发展已日臻成熟,无论何国再承办冬季奥运会,都不可能以国家的意志随意修改比赛规则。如今,北京冬奥会即将举行,我国更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奥林匹克宪章话语体系之内,认真理解赛事规则,做好规则的解释工作,严格遵从比赛规则,并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保障比赛规则的权威性,推动世界冰雪运动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避免像平昌冬奥会上判罚被舆论普遍质疑情况的发生。

1.2.4 文化传播权

体育话语权是国家体育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没有深远的体育文化做支撑,就没有强大有为的体育软实力,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也就微乎其微。冬季奥运会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观园,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元素都可于此平台展出,中国举办第24 届冬季奥运会,“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为不同文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机会。同时,由50 多个民族互融共生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正慢慢地站到舞台中央,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国话语传向世界。

1.2.5 虚假事件的揭露权

在金牌利益的驱使下,奥运会上弄虚作假、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某些国家或地区代表队为了谋取优异竞赛成绩,甚至达到争金夺银的目的,不惜采用服用兴奋剂、贿赂裁判、操纵比赛等手段,破坏了公平、公正、平等、正义的准则,违背了奥林匹克宪章精神。面对奥运会比赛中出现的虚假事件、违法违规事件,各个国家都有权利揭露和批判。国际奥委会赋予各个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举办国揭露冬季奥运会虚假事件的权利,表达正面声音的权力,严查比赛中的虚假事件、违法违规事件,还更干净、更纯洁、更公平的奥运比赛于公众,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1.2.6 正当权益的诉求权

冬奥会规则赋予参赛队申诉的权利,当个人或组织的正当权益遭受侵犯时,有权向奥组委提出诉求。正当权益的诉求权给予了权益受损者话语表达的机会,通过合理的申诉渠道,挽回受损的权益,或在结果确定的情况下,询问具体情况,谋求合理解释。冬季奥运会上诉求正当权益的案例屡见不鲜,如韩国平昌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3 000 米接力决赛,中国队紧随韩国队第二个冲过终点,但最终被判犯规,无缘奖牌,比赛结束后,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及时走向裁判席,询问具体情况。虽然此举未改变裁判结果,但通过申诉渠道让中国队获得了话语表达的机会,最终获得的不尽合理的解释也为中国队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

2 我国冬季奥运会话语权水平向好表现

2.1 话语实力有所增长

2.1.1 竞技能力和水平增长快速

话语能力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所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6],中国非常支持冰雪运动的开展。回顾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国与冬季奥运会虽然结缘不足40 年,但其冰雪运动发展速度和力度却是惊人的。在1980 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 届冬奥会上,中国首次派出28 名男女运动员在18 个单项参加的比赛,竟无一人进入前6 名,但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从未止步,到1992 年中国代表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2002 年实现金牌零突破,在不足40 年的时间里,中国队参赛人数、参赛项目不断增加,比赛成绩不断提升,截至2018 年平昌冬奥会,取得13 枚金牌、28 枚银牌和21 枚铜牌的佳绩,证明中国冰雪项目竞技实力和水平发展快速。

2.1.2 大国话语形象初步树立

综合国力的提升促进了我国体育实力和水平的整体发展,获得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和好评,中国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第3 个举办冬季奥运会的亚洲国家,北京也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如今,冬季奥运会已经进入“北京周期”,这对于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以及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2.1.3 话语地位逐步提升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与冬季奥运会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在过去不足40 年的时间里,冰雪运动的话语能力快速成长,中国从取得冬季奥运会参与权、参与项目的持续拓展、冬奥奖牌的不断突破,再到成功获得冬季奥运会举办权,中国获得了话语表达的机会,相伴而生的冬季奥运会体育话语权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2.2 话语空间持续拓展

2.2.1 参赛项目走向全面

话语空间是话语的载体,也是支撑和延展话语权的场域,某种程度上,占据了话语空间就意味着占据了话语权,话语空间决定了话语权的辐射力度和范围[7]。冬季奥运会是竞技的盛会,国家或地区冰雪运动发展实力与水平最终是通过舞台竞技体现的,竞技项目参与度最能反映话语空间的广度。中国最初只参加了冬季奥运会的18 个单项比赛,在设7 大项15 分项102 小项的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中,中国派出82 名运动员,参加5 个大项、12 个分项、55 个小项的比赛,这是中国代表团参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并力争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冰雪竞技实力,将实现项目全覆盖、布局全覆盖、参赛全覆盖。

2.2.2 普及范围逐步扩大

冰雪运动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实施“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后,朝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群众性冰雪运动已经从东北地区逐步向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延伸。青少年群体是冰雪运动的未来,目前实施的《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旨在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夯实青少年参与冬季运动的基础,为未来冰雪运动话语权的发挥筑牢根基。

参赛项目日渐全面,普及范围逐步扩大,使我国冰雪运动话语空间持续拓展,充实了我国体育话语权的内容,提升了冬季运动的话语质量,加强了我国冬季运动话语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全面发挥夯实基础。

2.3 话语风格渐见特色

2.3.1 执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话语风格是具有独特样态的语言表达程式[8],独具样态的体育话语表达程式是中国特色体育话语权的主要内容,也体现出体育话语权中国特色的表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9],指明了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应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权利为目的。

申办、举办冬季奥运会并非中国的唯一目的,而是借此机会推动冬奥知识、冰雪运动进校园、入社区,实现“到2025年,我国将大幅普及冰雪运动,让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 000 万,并带动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10]”的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升民族素质,折射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思想,映照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愿景。

2.3.2 和谐发展局面良好

以人为本、互利共生、美美与共构成传统中国的价值倾向,和谐也就成为中国话语的典型词汇,“北冰南展”“北雪西扩”,冰雪运动坚持“走出东北、落地西北、扎根华北”[11],体现出东西南北和谐布局、平稳发展的思路和稳扎稳打的战略构想;谋求均衡发展,推动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齐头并进,力争实现比赛项目全覆盖;注重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互动互融、和谐共进,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底气。总之,冰雪运动和谐发展助推中国体育话语权彰显出“特色、风格、气派”。

2.3.3 协同发展要素突出

一场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必将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2022 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地所在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脉相承,在文化、产业、市场、医疗、交通、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12]”。通过奥运盛会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以此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形象。

3 我国冬季奥运会话语权存在的挑战

3.1 话语经验比较匮乏

3.1.1 国内冰雪赛事举办不足

举办丰富多彩的冰雪赛事,不仅能够通过实战检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检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状态,而且还能为我国举办冬季奥运会积累宝贵的办赛经验。每年,都有一些国家级、省市级的冰雪运动赛事举办,但关注度高、参与广泛的大型赛事并不多见。始于1959 年的四年一届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是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至今已举办13 届。虽然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全国性大型赛事,其比赛规模、辐射范围、宣传力度、赛事效果、重视程度等方面,远远无法与全国运动会相媲美,甚至其参与程度和影响力还难以与CBA 联赛、中超联赛等职业赛事匹敌。缺少举办大型冰雪赛事尤其是国际性大赛的经验,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办赛局面。

3.1.2 国际冰雪赛事参与有限

从1980 年正式参与第13 届冬奥会开始,中国在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和所获成绩上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直到2018 年韩国平昌,虽然参与率明显上升,但还没有实现冬季奥运会7 大项15 个分项102 个小项比赛项目的全覆盖或者大范围覆盖,存在近一半的差距。根据冬奥会的备战部署,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将参加所有小项的比赛,不仅要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还要在参赛项目上有参与度。目前,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尚处于起步期,运动员缺少参加国际职业大型冰雪赛事的经历,大赛经验欠缺,即使未来在家门口比赛,占据主场优势,还会影响刚起步项目的竞技水平发挥。此外,中国在国际冰雪运动组织中身居要职者寥寥,目前仅有一人在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担任委员。在国际冰雪运动赛事执裁的裁判员中,中国裁判员数量也相当有限。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冰雪运动要想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就必须有代言人和发言人,而目前却存在参与不足、经验短浅、话语空间有限的问题。

3.2 话语基础不够稳固

3.2.1 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高

参与人数少。我国冰雪运动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人参与冰雪项目的意识较弱,大众对冰雪的认知较肤浅,仅停留在冰雪运动是一项新兴、时尚运动的认知表层。虽然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有所增长,但群众的冰雪热情尚未充分激发,1 510 万的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13],距离“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差距不小。

开展范围小。由于冰雪运动对气候、场地及设施的要求较高,我国符合条件的地区不多,仅从我国冬运会的举办地来看,第1 -12 届全国冬运会举办地存在“黑、吉”两省轮流坐庄的现象[11],长期位居竞赛冠亚军位置的队伍也是黑龙江省代表队和吉林省代表队,由此可见,冰雪项目受气候、地理、雪质等条件影响较深,开展范围不可能太广泛,很大程度制约“南展西扩”战略的顺利实施。

发展方式单一。长期以来,靠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体育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靠强力推动冰雪运动的开展,但其发展的持续性和灵活性容易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靠制度统管会限制市场化。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冰雪协会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民间冰雪运动组织的自由成长,影响可持续发展。

关注点狭隘。冰雪运动是“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结合体,作为惠及民众的体育活动,应该无差别、全面均衡发展,在“南展西扩”的推动下,冰雪项目却都有发展,但“冰强雪弱”的格局业已形成。除此之外,冰雪运动的市场化运作更多关注扩大冰雪产业规模,获取更多盈利,常常会忽视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利于广大民众参与冰雪运动。

纵观德国、挪威、加拿大等冰雪运动强国,之所以长期稳居奖牌榜前列,与其国内冰雪运动的高普及度紧密相关。目前,我国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民众基础还不够稳固,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明显。以冰雪运动强国为榜样,扩大普及率,夯实社会根基,确保我国冰雪运动话语更有底气。

3.2.2 冰雪竞技优势不突出

竞技体育领域的优异成绩提高了我国体育的国际知名度,也赢得了不少话语权,今后仍然可以将其作为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突破口[14],但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很难与德国、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冰雪强国抗衡。具有争金夺银能力的优势项目屈指可数,即使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传统优势项目,也遭受着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后来者的围攻。目前,中国冰雪项目不仅优势项目少、拔尖运动员缺失,而且在赛场上常常因裁判、规则、环境等因素引发争议,每逢此时,民众会萌生对“朝中无人”“话语权天然缺失”的哀叹。

3.3 话语特色不够鲜明

话语彰显文化实力,表达文化自信。我国冰雪话语缺乏文化自信,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原因是对民族民间传统冰雪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我国地处北半球,幅员辽阔的北方大地冬季漫长,积雪深厚,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踏冰而行,踏雪而出”,长期与冰雪打交道,自然地发展了极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活特色的冰雪运动,如滑冰在清代称作冰嬉,是满族体育的瑰宝,是满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体现;至今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图瓦人部落精通骑术、善滑雪,马拉雪撬、毛皮滑雪板是当地村民外出的必备交通工具,其传统特色非常鲜明。北方地区冰雪运动历史悠久,民族民间冰雪文化盛极一时,具有广泛的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挖掘其内涵,能够唤起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提升我国体育发展软实力,增强我国冰雪运动话语特色。然而,历史上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向外不断迁移,以及长期以来对民族民间传统冰雪项目保护不力、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冰雪活动逐渐消失,造成当前我国冰雪文化内涵不够丰富、话语特色不够突出。

3.4 话语表达时机不够准确

恰当的话语表达时机能扩大话语传播的范围。第24 届冬奥会将于2022 年2 月4 日至2 月20 日在北京举行,历时17 天,恰逢中国春节假期后半段,彼时交通运输最繁忙、最紧张,交通运力、运量、运营都遭受着“春运”的挑战,而冬季奥运会选择此时段无疑会为中国的交通运输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此外,冬奥会期间不免会有一些参与奥运会组织的工作者和一大批志愿者放弃阖家团圆的机会,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投入到奥运会组织与管理工作中,这种舍弃个人权益的做法很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曲解攻击、说三道四。如何科学合理处理冬季奥运会举办时间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冲突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

4 我国冬季奥运会话语权提升的策略

4.1 提升话语能力,维持国际体育发展秩序

现代奥运会虽源于西方却属于全世界,尤其是步入21世纪,东方文化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体育项目登上舞台,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日臻完善。中国倾全国之力举办奥运会,并非让奥运会为我所用、唯我独尊,而是为了推动国际体育和谐发展,造福全人类。因此,中国积极承办奥运会,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寻找和创造机会传递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影响力,从而改变“西强东弱”“大国独霸”的格局,维持国际体育发展的秩序,这是中国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的根本出发点。以举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运用强大的话语权谋求本国冰雪运动的大发展,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充分利用冬季奥运会提供的话语权平台,根据“谋求建立不受霸权主义影响的新秩序,使得世界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始终围绕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标”[15]愿景,反对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任何歧视”的行为,反对无视国际体育游戏规则而践踏他国、他人正当体育权益的行为,推动国际冰雪运动朝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方向发展。

4.2 强根固本,增强话语实力

没有扎实的综合实力做基础,言说如何获得和提升国际话语权只能是一种妄想[16]。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实力和水平惟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程度。强固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与任务,也是提升我国体育话语质量的根基与关键。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冰雪竞技成绩差强人意,但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仅靠数量有限的运动员去实现建设冰雪强国的目标,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打破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扩大参与冰雪运动的群众基数,强根固本,有力增强我国冰雪运动话语实力。

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应该主抓两个阵地,一是紧抓冰雪消费市场,从供给侧入手,盯住冰雪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冰雪+”的发展,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资源的开发,促进冰雪运动与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二是冰雪运动进驻教育阵地,冰雪运动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加快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并在夯实冬季运动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实现“教体结合”,源源不断地培养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前者既扩大冰雪消费人群,又促进冰雪资源的优化开发;后者既推广普及青少年冬季运动,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市场上激活冰雪产业和教育领域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实现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的战略,强力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整体上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实力与水平,为提升我国冰雪运动话语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3 丰富办赛经验,营造浓郁的话语氛围

以举办第24 届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积极主动引进国际冰雪赛事,积累办赛经验,营造浓郁的冬季奥运会氛围。目前,北京将持续举办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中国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多项高水平冰雪赛事[17],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将举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赛、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赛等高水平的国际滑雪赛事[18],这些高水平国际冰雪赛事的举办,有助于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赛事管理经验,积累我国举办冰雪赛事的经验,提升冰雪赛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能力,提高冰雪赛事场馆设施的运作效能,为2022 年冬季奥运会的顺利开幕做好“预热”。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落户中国,各国选手交流沟通,带来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有助于提高我国冰雪项目训练水平和参赛成绩,提升冰雪竞技的话语水平。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围绕群众冰雪运动,先后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 -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 -2022 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 -2020 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 -2020 年)》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和引导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国际冰雪赛事和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冰雪运动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营造浓郁的冬季奥运会氛围。

4.4 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特色话语风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9]。在争取冰雪运动话语权的过程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冰雪文化既是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不可缺失的力量,也是打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话语风格的重要元素。中华民族在5 000 年的文明进程中孕育了优秀的冰雪文化,图瓦人滑雪的历史早在《新唐书》中就有记载,国内外人类学、史学专家纷纷考证,图瓦人马拉爬犁与毛皮滑雪具有千年历史,图瓦人聚居的喀纳斯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之一;清朝满人冰上运动盛极一时,“冰嬉”成为国俗,而且当时的滑冰运动就有了速滑和花样之分。我国冰雪项目历史悠久,冰雪文化博大精深,应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召唤下,深入挖掘隐匿在白山黑水间的民族民间传统冰雪文化,加大冰雪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传承与发展优秀的冰雪文化,加强冰雪文化认同,增强冰雪文化发展的自信心,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风格的冰雪话语权。

4.5 把握话语表达时机,展示中华文化元素

第24 届冬季奥运会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开幕,迎来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好时机。在冬季奥运会的赛场上,开幕式、闭幕式、吉祥物、会徽、会标以及管理体制、组织方式、运行机制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冬季奥运会的赛场外,继续“红红火火过大年”“家家户户庆团圆”的热闹场面,并诚邀国外宾朋来到中国,借此时机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他们体会中国浓郁的“年味”,深切感受中国人民真诚好客以及对冬季奥运会的热情,并由此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古朴、纯真的形象,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20],增进各国体育文化的交流,共促冬季奥运会向好发展。

冬季奥运会已经进入“北京时间”,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冰雪项目,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项目话语体系。在冰雪话语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国体育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应对冬季奥运会一系列挑战,努力捍卫弱小国家体育发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话语环境,维护国际体育发展秩序。

猜你喜欢
话语权冰雪话语
画与理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