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凤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音乐是一种视听艺术,音乐游戏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参与游戏的一种音乐活动,是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并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聆听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音乐精髓,还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接受音乐信息,传统单一化的音乐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音乐游戏的参与,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与旋律,还能让学生在与音乐的互动中,增强音乐表现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生认识简谱的时候,教师发现枯燥的重复练习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创设了游戏环境,将“1,2,3,4,5,6,7”这几个音符做成“梯子”形状,让孩子们玩“爬楼梯”的游戏。教师请一学生扮演小老鼠,小老鼠爬楼梯,爬到哪段梯子上,其他幼儿要准确的唱出相应的音符,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加强音符的记忆,在感受音符、学唱音符中增强简谱的了解。
又如在《画音乐》中,教师弹奏一段乐曲,鼓励学生用波浪线的方式画出相应的旋律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力与理解能力。
在小学音乐游戏中,有许多音乐活动适宜于边唱歌边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比如在歌曲《虫儿飞》时,教师结合歌词内容,鼓励孩子们学习虫儿翩翩起舞,营造优美的音乐情境,在旋律中边歌边舞边游戏,做一些配合旋律的动作,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音乐的旋律与意境。又如在《吉祥三宝》中,孩子们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小孩,采用问答对唱的形式,边模仿蒙古族的肢体动作,在唱唱、跳跳、玩玩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小学音乐活动中,有许多集体舞都带有游戏性质,孩子们边唱歌边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愉悦身心,获得积极地情绪。集体舞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旋律,孩子们在重复性的音乐游戏中满足表现的欲望,获得乐趣。比如《铃儿响叮当》中,孩子们三人一组,钻山洞、轮流交换舞伴等,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情节,他们玩起来乐此不疲。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音乐游戏,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让孩子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其中,使孩子们更乐于学习音乐。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充斥民族音乐、红色歌曲的教材中,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与游戏性质无疑深受学生欢迎,音乐游戏的加入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使更多的孩子爱上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比如在音乐活动《时间像小马车》中,教师创设游戏性情境,利用多媒体制造视觉效果,一辆小马车在钟表上不停地走,时针走到9点,孩子们就要模仿上课认真听讲的模样,时针走到12点,孩子们就要模仿吃午餐的样子,时针走到下午三点,孩子们就要做出各种户外活动跑步、打篮球、跳绳等的模样。趣味性的音乐游戏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时间的珍贵,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教学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以钟表游戏为暗线,将孩子不知不觉中引入知识的殿堂。孩子的音乐学习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在视听享受中体会音乐的美。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音乐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被教师所重视。在教孩子五线谱时,孩子们总是记不住五线谱,怎么办呢。教师拿出橡皮筋,让孩子们玩“跳皮筋”的游戏。唱到哪个音,孩子们就跳到哪个音上或者间里。孩子们边玩边唱边记,很快就记住了五线谱的位置,在视唱的时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将游戏引入音乐教学,教师也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明确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利用音乐游戏的游戏性、趣味性,设计适合学生的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利用音乐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鼓励学生积极表现欲创造,探索音乐的奥秘,不断提高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