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祖权 陈红梅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娱乐的地方,班级里学生间的交往十分微妙,同伴间如果能健康相处,不但可以使同学们热爱学习,还能让班集体团结奋进。同伴间如果交往不畅,则会产生同伴不信任,对他人不友好,出现厌学、逃学现象,这样的情况对于班级成长不利,更是对班级管理带来了考验。怎样让小学生学会处理分歧?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自己充当矛盾冲突的金牌调解员?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非暴力沟通来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它不但可以转变我们谈话和聆听方式,还可以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
以笔者在处理小学四年级班长和纪律委员,换桶装水引发矛盾冲突为例,班长是一名女同学,纪律委员是一名男生,班上所饮用的桶装水需要去保管室更换,这天中午,班长看到教室里面的桶装水喝完了,拿起桶装水壶正出教室准备去换水,这一幕被班上热心的纪律委员看到了,他也一起去帮班长换桶装水,当走到教室门口时,过道跑来许多隔壁班的同学,走在后面的班长不知道是因为拥堵还是不小心,把走在前面的纪律委员推了一把,纪律委员觉得自己被班长打了,马上还手打了班长。
事后处理我问纪律委员,你为什么要打班长,他说是班长先打他而且还很用力,我问班长你为什么推纪律委员,她说我只是轻轻推了他一下,最后我告诉他们,造成这样的冲突,其实质是因为太关注自己的得失,缺少了对事情观察的环节。
小学生冲突产生另外一个的原因,不能清楚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如:你把我东西拿走了,感觉就是对我不尊重,为了捍卫我的利益,就出手打对方,让矛盾冲突没经过沟通,就直接升级为肢体冲突,或者你骂我就是在侮辱我人格,为了不让你骂我,我必须动用武力来阻止对方错误的行为。如果能在矛盾冲突之前,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如“你拿我东西我很不舒服,你可以还给我吗?”“我很心痛,你可以停止这样的行动吗?”等,这样不但可以化解同伴之间的冲突,还会增加同伴对你的了解和认识,让小学生人际关系健康发展。
对同伴进行指责、批评,同伴的反应肯定也是指责或者暴力冲突,如果我们让小学生说出他此时的感受,那么其同伴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同伴的想法,相反它是重视同伴的需要。
小学低段1—3年级学生,语言各方面还处于基础阶段,不能完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解决矛盾冲突,只需要采用“感受+请求”式,即说出自己的感受,请求对方怎么做,如:“你这样我感觉很难受,你可以停止这样做吗?”“你这样我心情很低落,你可以还给我吗?”“你这样我真的要崩溃了,你可以停止吗?等这样的短语,来化解小学生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
非暴力沟通除了上面介绍的两个要素外,还有观察,它提倡在发生的事情中进行观察,并清楚说出经过,切记在经过中不带评论,例如,他会说“小张在刚才的5次投篮中,没有一个投进”,而不是评论地说“小张投篮很差劲”。最后一个要素是需要,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有助于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欲望或者念想。
4—6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可以用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来化解矛盾,即采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我刚才看到你拿走我数学书了,我很失落,我需要它来提高学习成绩,你要归还给我。”“你刚才在我背上敲打了一下,我感觉很痛,我需要健康的身体,你应该停止敲打我。”“你刚才在你我课桌下面扔了一团纸,我觉得我脚底这一片变脏了,我需要干净的环境,我请你把这团纸捡起来。”
笔者现任教的是小学4年级,通过使用非暴力沟通后,班上辱骂他人,打架斗殴的现象逐渐变少。如果班级管理中持续不断要求学生使用非暴力沟通,到时候一定会看到它的奇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