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莹 吉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职工住宅维修处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也就是指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有关财政资金分配、使用、领拨等方式,建立以职责划分为根本的组织机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包括全面预算和差额预算管理。而预算管理工作又划分为三个层级。①一级预算单位。即预算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预算,筹集、拨付预算资金;②二级预算单位。其负责将预算管理工作形成报告向一级单位汇报。③三级预算单位。其属于基层预算单位,负责向二级预算单位或一级预算单位上报预算,并统筹安排、分配预算资金。通过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将预算管理效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
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基期法应用广泛。由于数据采集方便,基期法一般以上年数据为基础,便于操作,得到各单位的认可。事业单位年初预算编制中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是通过预算部门的输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导入的数据,在系统的作用下自动形成的;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则主要根据预算单位上一年度的项目支出数据。由此可见,基期法实质上是增量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缺少对之前年度预算编制方案可行性的思考,如果仅仅按照上一年的项目支出数据来做这一年的项目支出预算,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和预算管理结合不密切,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作为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关注点,而对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经济业务不太重视,也没有在年初预算编制中充分展现,这样就造成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和年初预算编制不符,不利于后续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不充分。通常情况下,各地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一般安排在10月至第二年3月之间。预算编制时间较短,这就导致从工作部署到工作汇报仅有50天左右的时间。明年的工作计划还没有确定,导致单位各个部门人员只能按照上年度预算方案执行,使得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项目预算编制不精细。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对计划开展的项目进行预算控制,出现虚增项目或者虚列支出的状况,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到位,导致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存在“资金等项目”的状况,阻碍财政资金使用水平的提升。最后,管理层缺乏对预算管理的重视。部分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管理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从预算管理可行性和科学性角度入手,而是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存在如何为单位获取更多财政资金的思想。对于下年度预算编制缺少深入调查和分析,出现多立项多要钱的预算编制误区,预算刚性差。
首先,预算调整不专业。事业单位预算经过审批以后,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调整。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变,或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有必要对预算进行修改。有的单位认为,只要有理由调整预算就可以随意调整列入支出,修改资金使用途径,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调整审批要求和流程进行,使得预算约束力受到影响。其次,预算审核不严,预算执行效率低。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充分重视减少行政运行成本的状况,在实际工作中,各个事业单位规范了各项费用支出原则,如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但仍有一些费用报销程序不规范。例如,在会议费用报销中,缺少参会名单和电子凭证。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包含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收支审批等业务流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足,预算执行偏离项目执行进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很多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占到预算总额的70%左右,导致年底有大量的新结转资金,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在预算执行中,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对策。预算执行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将会给预算管理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即便预算执行展现出约束性、权威性等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将会发生基本支出占用项目资金超标准执行状况,随意修改项目资金使用途径。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比较松懈,上半年执行进度缓慢,下半年“突击花钱”。部分单位在核算中要想让支出数额和预算指标高度统一,人为拆分,将整个经济业务强制分配在不同预算项目中。由于缺少规范的监督管理方式和机制,使得预算执行轨迹偏离,影响预算管理效果。近几年,结合财政部门下发的工作要求,事业单位已经开展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单位展现出的行业特点各不相同,评价标准不统一,诸多评价指标没有做到量化处理,绩效评价比较繁琐,严重打消各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导致部门预算绩效考核比较被动,无法发挥应有效能。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预留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保证预算编制质量。建议财政部门给预算编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各单位做好准备,在对上年度预算管理情况深入调查的同时,还要了解本单位人员编制、资源配置等信息,精准预测收支总需求,按照“二上二下”要求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其次,确定定额预算标准,实行零基预算。部分单位采用“标准收益计量算法”来实现收益预算,将零基预算工作落实到位。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理念,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科学编制预算方案,统筹单位财政资金。最后,确定预算管理职责,把资金预算管理到位。各级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认真学习和预算管理相关的政策,将其作为管理重点,和财政部门积极交流,统筹项目资金,按照单位各部门按照有增有减的要求,调整组织结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大预算执行力度,规范预算管理方案。各单位财务部门需要把上级下发的预算方案分配到对应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业务部门应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审核,之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强化项目追踪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追踪调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抽查结果要对外公布,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整治与处理。预算经过审批以后,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调整,如果遇到特殊状况,如政策改变、不可抗力因素等,才能对预算方案进行修改。预算执行部门需要提前提交书面申请,论述原因,经上级部门审核以后才能调整,这样预算管理才能更加规范和严谨。另一方面,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加快进程,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事业单位预算的最终目标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科学分配到相应的项目和部门。业务部门要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及时跟进政府采购活动、合同签订、执行等活动。财务部门应对项目推进情况有充分了解,将获取的信息如实反馈给各个部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应充分交流,加快预算执行进程,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秉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加强各级部门监督管理,保证预算执行刚度。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采购预算方案过程中,应结合下阶段工作任务需求和资产实际情况,科学预估政府采购所需产品数量、规格及类型,秉持统筹兼顾的要求,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在采购执行中,根据下发的采购标准进行采购,不可出现违反标准的状况。事业单位内部应构建一套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单位外部由财政部门领导,通过采用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方式,由内到外,全方位对政府采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加强采购预算约束,保证采购资金的科学使用,顺利完成采购目标。另一方面,完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全面了解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的意义,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专业且规范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不但要将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职能全面发挥,同时也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下,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如果在事业单位外部,在财政部门的引导下,逐步促进预算项目绩效考核,内外结合,保证评价的全面性,把评价结果和下阶段预算编制充分结合,有效提高绩效评价水平,获取理想的预算管理效果,促进预算管理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我国事业单位当前已经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工资机制,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考核中工资相互结合,把预算执行职责细化处理,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完善预算考核机制,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强化人员工作意识,提高其工作责任感,让其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促进预算管理活动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有效执行,适当调整预算管理方案,加强预算绩效考核,能够将财务监督关口前移,进一步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追踪和监管,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水平,避免国家资源随意消耗,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作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