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乐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
王 乐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进行探究,提出课程构建方案: 一是深入学习健康体育课程,树立教师的引导地位;二是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包括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诉求及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三是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总体要求。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高校体育;体育课程;课程构建
在教育事业大力发展与改革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被充分重视起来,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的引进,使得高校体育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模式应用逐渐频繁与成熟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教育使命、育人职责,急需高校体育课程全新升级与改变,以此满足高校学生身体锻炼需求。
在教育事业大力发展阶段中,涌现出了较多的创新教学模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也在其中,该模式主要突出“健康”和“体育”两个主题,无疑是将两者进行了挂钩与连接,给体育课程赋予了新的意义和重要使命,也为实现健康打通了渠道、疏通了路径。季浏教授就曾对健康体育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进行过详尽阐述,他认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包含多方面内容,涉及外在体魄、体格培养,也涉及内在精神、心理干预,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与此同时,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上做到了升级与完善,具备了教学多项功能,贯穿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中,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感与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首先,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党和政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为看重,并为此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实际支持,在《课程标准》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均有所体现,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遵循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而进行合理构建,这是时代推动下的新兴产物,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符合身心健康的学生才可称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企业所需求的真正人才,出于对人才标准的考量与切实需求,才更有必要借助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达成高校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再次,教育事业大力改革视域下,课程进行全新革新与升级,也是促成高校体育课程走上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催化剂,只有提高了课程教学内涵、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更具新时代标志与特征的新型人才;最后,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落实,是符合素质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通过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构建,可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也可确保高校育人轨迹不偏离正确轨道,极具现实意义。
我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包含动作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等多种内容,做到了多项内容与模式并驾齐驱,对高校学生身心产生较多正面作用和影响,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其实施具体意义,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通过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可让学生深切感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健康意识,有效颠覆学生锻炼传统认知、传统理解,从而认知到体育课程对于自身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利于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课程带去的一些益处。除此之外,学生还可更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学生会无形中加强自身约束和管理,利于在教师的协助下增强体魄、加强心理健康。在健康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更关注和重视课堂训练,可在汲取教师建议、经验下积极、主动的投身训练中,再加之教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方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挑战自我、乐于助人等体育精神和品德,加快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标。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落实,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因为想要达成健康目标,就需要通过学生运动来达成,对学生心肺能力、肌肉力量、身体柔韧性均可产生良好成效,利于学生体能简单直接的提升。除此之外,还会对学生力量、反应、协调度等方面进行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会更出色、身体潜能被大力挖掘、精力更旺盛,从而带动整体运动能力达到质的飞跃。不管怎么说,想要让学生身体更健康,只能在运动层面下手,而身体强健的基础上,也会对心理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利于达成身心和谐、身心健康发展。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尊重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教学原则脱不开关系,只因想实现健康教学、对学生健康产生真正益处,就需要听取学生的观念、感受,也只有加深了解、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和热情,才可在运动与学习中做到事半功倍、达成预期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尊重与满足学生更利于学生了解教师用心,转而更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展开各项教学工作,教师各项实现健康主题的举措才能发挥不错成效,这在课堂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尊重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更易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之前,需要相关教师首先深刻认知与理解健康体育课程内涵、内容、价值及实施意义,只有确保教师对健康体育课程有一个全面且深入了解,才能发现以往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与健康体育课程之间的差距,才可制定与实施填补以往教学漏洞、更具先进理念与实际作用的教学方案,才可更快速、更高效的完成体育课程构建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定位,并有意识的将课堂交还于学生,更要尊重与满足学生的各项运动需求、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借助自身引导达成多项教学任务,相信可以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为了教学方案的合情与合理,还需教师反复斟酌自身制定的条条框框,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与其他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为后续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提高运动能力。让学生投身运动,只是体育教学的过程,而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充分符合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言传身教的将运动技巧、知识进行传授,还要进一步向学生简述安全的运动方式、健康的运动细则信息,使得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也让学生真正享受、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实际健康益处,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这点至关重要。
(2)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只是学生成长及发展中的一个过客,不可能时时刻刻给予学生健康建议、健康指导,所以,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可让学生终身受益,犹如“授人以渔”,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洞察及杜绝男同学吸烟的同时,向他们讲述吸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运动过度学生一些合理建议,向他们阐述运动强度与健康之间的关联,使得这部分学生合理、恰当、适度的进行体育运动,从而达成保护身体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身心健康、养成健康行为,进而促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满足学生诉求及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想要让健康体育课程构建得更合理、落实得更有效,就需要尊重与了解学生的诉求和需求,并尽力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课程构建中,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更主动的投身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满足学生诉求及需求是理所应当,这本无可厚非,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关怀,利于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想要达成该目标,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加强良好互动,教师方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方可满足学生的各项诉求及需求。
(1)制定科学学习目标。在构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之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只有这样,才可匹配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才不至于让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得盲目而混乱,便于教师迅速、圆满达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是单纯提高学生的体魄与身体健康水平,也可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更可确立为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等等,不管是何种教学目标,都需要围绕学生而展开,切不可脱离身心健康主题,进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
(2)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关乎教学成果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所以,要认真对待教学内容的筛选、整理与渗透,更要多站在学生视角考虑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趣味性与新颖性,使得教学内容摆脱以往固定、刻板、单一的特点,进而呈现更多新鲜元素,使得教学内容对学生形成较强吸引力,利于学生学好并掌握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有趣内容与严谨内容的连接需要巧妙结合,切不可照搬与生硬结合,使得内容过于死板,需要重视起来。
(3)巧妙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在教育事业发展新视域下,涌现出了较多的创新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可酌情将一些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健康体育课程中,对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基于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筛选与引入一些合宜的教学方式,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锻炼兴趣及热情,如常见的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均可纳入课程中,利于学生收获更多体验、收获更多知识与感悟,这对于健康体育课程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4)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讲究突出师生互动,以往师生互动不理想大多与课堂氛围相关,课堂氛围过于严肃、枯燥、紧张,会进一步遏制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也不利于师生交流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构建下,体育教师要积极改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愉悦,进而为师生良好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在学生不主动交流情况下,教师要更主动一些,以亲切的话语、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友好,更可借此机会,实现平等交流,利于双方加深了解、携手共创高质量的健康体育课堂。
(5)科学实施体育学习评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评价在体育课程中都是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理念相冲突、相违背,不符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基本原则,所以,在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落实和推行科学的学习评价活动,可在教学尾声开展与落实,让学生的发声权利得到彰显,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且还会让教师加深对学生运动优势、潜力、不足的了解,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机制、教学方式也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为了让学习评价更精准,可落实体育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也可为体育学习评价的合理、科学、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见表1。
表1 体育考核评估体系对照表
年级体育课(技能)理论成绩体制健康标准学习态度 1-2年级50%10%25%15% 3-4年级以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为评定方法
综上所述,在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广泛应用双重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更重,与此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切的期待和希望,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认知当下教育新理念、新形势,并追随新的形势与理念积极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在不断学习、摸索与实践下,构建更具合理、科学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进而让高校学生真正受益,使得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以此达成体育教学根本目的。同时也需为此倾注较多心力、精力,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育人成效。
[1]徐锋,陈子超.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西藏高校体育课程实施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77-78.
[2]李丹.“健康中国”背景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理论观察,2020(1):155-157.
[3]郑金寿,张秀云,曾藩秋.基于健康中国视域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设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6):158-159.
[4]杨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方案构建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48-49-58.
[5]马婧瑶.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程教学反馈体系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6]徐立红.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内蒙古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新西部,2019(33):24.
[7]范少伟.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推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9.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Chinese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
WANG Le
(Shanxi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山西工商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课题名称: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课题编号:JG201968。
王乐(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