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淋蛟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物资源的有限性与大众健康需求间的矛盾问题越发突出,还需利用药物经济学推动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医院药学服务体系逐步优化,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随着临床药事管理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价值逐步拓展,更利于给药方案的逐步优化,从而加速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药物经济学是基于经济卫生学演变而来的新兴经济类学科。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及经济学等,适用于分析临床用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比较同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积极性与效果等。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医生本着对症的原则用药,以确保临床疗效;药物价格符合患者经济情况与后续市场的供应,确保疾病治疗的持续性;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
在药品价格改革的影响下,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地位逐步提高,药物经济学的适用范围随之拓展,为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性研究法与实际临床试验法及随机临床试验法的三类,其中随机临床试验法的应用比较常见。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有效的评价,可实现药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评价方式入手分析,一是最小成本分析:通过货币计算成本后,再比较备选方案,择优最佳的治疗方案。二是成本-效益分析:将成本与产出等数据信息,规范转变为货币单位,通常用于对比某项目或干预措施所消耗的价值及预算效益。三是成本-效果分析:作用于成本-效益分析之上,当备选方案的收益数据信息,无法转变为货币计量单位时,利用该方法对成本展开货币化计算,利用临床指标计算该结果,当效果单位的耗损成本较低时,表示该方案的成本优势越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越高。四是成本-效用分析:作用于成本-效果分析之上,也是临床常用的评价方式。
药物经济学的药事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较高,从药物经济学的对比各种临床治疗方案的任务入手分析,通过对比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等指标的比值参数,能够实现药品费用的节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性与临床治疗决策的科学性。医生在疾病诊疗中选择不同价位的药品,与治疗方案的好坏无关联,因为药物经济学关注药物成本的同时,也关注整体疗效。因此,在评价临床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单纯看重成本消耗,或是单纯看重疗效,都是不可取的。唯有平衡疗效与成本,才能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化。为切实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价值,在医院范围内加大药物经济学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应用推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于任何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都需要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加强协商,灵活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制定出成本最低与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案,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实现卫生资源与大众健康状况的高度契合。
随着我国医疗保健体制的不断完善,卫生保健费用支出逐步提高,卫生事业的发展负担增大。除此之外,我国的医疗制度的经济改革进程缓慢,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在此背景下,发展与应用药物经济学,更利于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临床药师科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干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促使医护人员加强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二是监测药物血药浓度,患者的体质不同,对相同剂量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当通过监测药物血药浓度等途径,加强对标准给药剂量的合理调整,确保给药方案的针对性与安全性,切实发挥药物的价值效应。放大药物使用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及有效性,确保药物效益的发挥,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实现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
我国医药生产厂的数量较多,普遍存在同种药物多家生产的情况,在价格方面多有不同,不利于药品流通市场的有序发展。为减轻患者的用药经济负担,还需深入推进招标采购的约束机制,确保了药品的质量与治疗效果及经济性。药品是疾病预防与诊疗的重要物质,药品质量直接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生产工艺与贮存方法等因素,会出现药品疗效降低或引起副作用等问题,不利于临床治疗方案作用价值的发挥。失效的药品会增加患者的家庭与社会负担,同时会浪费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加强对药品的采购与储存管理,是保障药品治疗与治疗方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2]。
医院制剂的医疗服务,有安全有效与经济及使用便捷等特征,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保障。在医院制剂的研制与生产中,不能忽视成本与产品治疗与疗效等问题的管理,以研制生产出疗效佳与成本低的药品。在制剂的研制中,可引入药物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新工艺与设备及技术的可行性展开评价。将药物经济学分析法渗透到制剂生产的全程,对于各制剂品种的生产,积极引入新工艺与设备及技术,打破以往生产的设备与技术及工艺滞后的局面,通过工艺的创新,带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各种新工艺与生产理念的引入,可以将人力资源从以往的人工研磨与分装等工作模式中脱离出来,制剂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随之提高,实现了生产与设备等成本的有效控制,更利于实现制剂研制与生产管理的目标。
利用医药学的先进学术水平,评价上市后的药品,是指从药物政策与药物流行病学及药剂学等方面入手,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从药物的疗效与稳定性及副作用、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其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等药品应用原则[3]。评价估计的内容繁琐,涉及到经济性与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评价,引入药物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后,可从社会角度比较药品的成本与效益,最最佳医疗服务方案的制定提供价值依据,以实现药物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尤其是对药品经济性的评价,可切实降低患者的享受代价,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药物经济学对药品情况的调研分析与评价,可了解药品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切实维护了患者的利益,对于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等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巨大,加强对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更利于推动医院药事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为医院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药品市场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药物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政府与医院的重视支持,通过学科应用价值的多维度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进程,减少医药等资源的浪费,提高药品的研制与生产及应用等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