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全球化: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思考*

2021-11-22 15:46:52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代传统体育

刘 芸 陈 灿

碎片化、全球化: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思考*

刘 芸 陈 灿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64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对碎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具有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时代之美、未来发展之期三重价值意蕴,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传播渠道和内容的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面临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差异之实,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型创新之困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之危的时代挑战,提出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夯实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生态环境;拓展新渠道,充实新内容,构建多元体育文化传播主体;理性审视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分歧,深度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记忆;净化“碎片化”,营造健康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空间的几点建议。

碎片化;全球化;新媒体;高校体

1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

1.1 传承历史文化

我国国家领导人自新中国成立就高度重视体育的发展,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水平,为国争光”、“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到习近平同志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汇聚了各个时代国家领导人对体育工作的期望,高校体育工作在时代的浪潮下紧跟时代步伐,从“快乐体育”到“健康第一”以及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充分体现了时代的需求,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但在人才培养上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在高校生的社会化养成过程中,传承和创新着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对其内涵的丰富作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西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融合,并在高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广泛传播,深刻影响着高校生在高校范围内的体育实践。高校生在高校范围内通过体育实践形成新的价值观,并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形成其自身的社会行为准则。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谈体育时说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目前,高校体育工作中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人们所重新提炼并赋予时代价值。由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步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例如,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等等广泛传播于各种节日礼仪中,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生在走向社会过程中,不仅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传播者,其社会体育行为更是彰显了独特的我国体育文化烙印。由此也可以说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是历史诉求,面对全球化体育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也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及传播,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彰显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自信。

1.2 彰显时代之美

随着以奥运会项目为主流的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开展,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一汇聚全球的大学生盛会在我国成功承办,2001年中国北京、2011年中国深圳、2017年中国台北、2021年中国成都,在这一盛会上展现着我国大学生独有的中国文化烙印,传递着象征着“和平、和谐”的中国文化。从最初金牌榜第五到2011年深圳世界夏季大学生运动会奖牌榜榜首,无疑不体现我国大学生体育在世界舞台上的进步。2011年深圳所践行的创新简约、和谐包容的办会理念,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友好的新面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一系列政策,以此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新媒体时代所独特的“碎片化”和“全球化”特征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在知识碎片化,体育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间的体育文化发生着冲突与融合,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在全球文化碰撞的外围环境中传承与创新,在此,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在这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更应坚持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其发展应面向世界,向世界发出中国之声,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以顺应时代要求。

1.3 未来发展之期

体育文化是伴随着体育运动的起源而产生的,同时又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与延续[1]。体育事业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产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还包括体育科技、体育教育、法制制度、体育文化等等,在体育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是新时代的新需求。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被逐步为人所认知而重视,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得到最大范围内的认可,随之赋予传播的体育文化也逐步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2],为此也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指向未来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之路。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碎片化的文化资讯冲击以及西方体育价值观渗透,如果在全球化体育的浪潮下不能坚定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自信,那么在高校生社会化养成过程中将会逐步失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播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由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渠道新内容净化高校体育文化场,以此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规范其行为准则,从而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世界认同,这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未来指向。

2 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生态场

2.1 高校体育文化外部环境

体育从来都不是纯粹、独立或纯技术的,各类体育活动中都包含着许多非技术性的内容[3],体育文化就是伴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而潜移默化的为人所认同,而在体育活动开展及传播过程中又伴随着政治、经济等相关因素。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呈现复杂化,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路径出现新的格局,微信、微博、网络平台、智能手机等新的传播手段盛行,传递着代表西方价值观念的文化碎片。新媒体时代资讯的迅捷加速了西方传统体育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播,“碎片化”体育思想的传递并不能完整传递其所包含的内容,例如,高校生无法知晓所获信息的社会背景、前因后果,这也就无法正确的对资讯加以判断和认知。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全球化体育下的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特征更加速了这一冲击的力量,使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传递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的竞争更为激烈和复杂。

2.2 高校体育文化内部结构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的“军国民体育”,“自然主义体育”“社会主义体育”和“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4],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指向,也是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的有力补充,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传承和创新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以此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使得高校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充斥着“碎片化”无序信息,新媒体时代迅捷的资讯传递能更好的抓住受众人群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无序引导,高校生从全国各地汇聚一起其本身受其原生地的影响,本就具有不同的社会观念,随着新媒体时代全球化思想潮流的涌入,高校生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将呈现多元化发展,容易分化高校校园内的意识统一,形成不同价值观念的社会分层,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内部结构将逐步复杂化。

2.3 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渠道与内容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将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零散化特征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应用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5],传统的电视、报纸逐步被新媒体时代新传播方式所替代。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内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场域内浸润式的感知,网络平台、大众软件、智能手机、各类推广式的文化思想传播逐步形成多维度的文化思想风暴充斥着高校生日常生活空间。高校范围内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是当下时代的新特征,增加了知识获取的维度以及更迭的速度。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也不再单一,基于新媒体时代特征,高校生更容易接收到西方体育文化思想,传播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传播受众不再局限单一的群体,高校生所获取的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均是面向社会所有人群,其主体内容体现在吸引眼球和无序,快餐式的简短资讯无法叙述整个知识结构,且更迭速度较快,高校生所获取的体育文化思想内容呈现碎片化、无序化以及零散化。

3 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时代挑战

3.1 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差异之实

中西方体育文化由于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制度不同,从而导致中西方在文化价值方面的认知差异。随着奥运会这一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也标志着西方价值观念成功的融合了各国的意识形态并形成部分的统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价值认知差异,其本质还是社会环境与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鸿沟。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更为注重和谐、养生、内在精神的锤炼与游戏的态度,典型的代表太极拳、武术。西方体育文化早期受古罗马思想的影响,角斗场精神的延伸,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比赛中胜负的博弈,更为注重竞争、个性的张扬、个人崇拜与战争的态度。总的来说,中西体育文化价值认知的差异也是各自存在的意义体现,在当下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主流体育文化的背景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化传播路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难免受到冲击。

3.2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型创新之困

体育在新的时代承载着促进人们健康、传承优秀文化和丰富民众生活、展大国形象的历史使命,体育不仅是一种文化想象和精神生活,体育更是凝聚民族力量、汇聚民族精神、超越自我的力量[6]。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以西方体育价值观为主流的思想冲击,其当代转型困难重重。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始终将与时代共同发展,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依旧需要更新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当下时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加拿大的冰雪运动,无一不是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在世界体坛上拥有较高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我国的风采,“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运动开始自上而下贯彻落实。在奥运会这一主要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比赛为重的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后继乏力,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这也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并没有广阔的群众基础。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其国家体育发展战略方向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普及度依旧不高,传统文化的太极拳、武术在高校内依旧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内如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媒体时代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形成和谐与稳定,包容与个性的价值共识,任重道远。

3.3 新媒体时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之危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与认同,西方国家成为体育全球化的推广者和受益者,时常打着“自由、平等、民主“的旗号实施西方体育文化价值的霸权输出,其目的就是将体育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对外实施文化西化,价值一体化[7]。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场充斥着迷惑性、隐蔽性的西方体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外围环境更为复杂。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资讯的传递让人对文化不加思考,容易患上惰性思维,浅阅读方式的碎片化资讯迅速复制传播,也使得受众缺乏价值判断,演变成文化群盲[8]。新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如何辩证的处理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差异与认知,采用何种方式唤醒高校生民族精神追求和构建社会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需努力。

4 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思考

4.1 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夯实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生态环境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制度保障,高校体育制度不能是简单的对上级文件的复制传达,更多的应该从本校角度考虑。高校体育工作制度需要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发展来进行,其内容应该涵盖教学、训练、教师、学生、场地、特色传统文化等方面,在每个层面制定多维度的发展规划,准确把握不同阶层来源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爱好,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9]。例如,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加强校园体育活动中的仪式感,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及精神彰显出来,让高校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增强文化认同感。积极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新内容,将时代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通过校园网络平台、院系间的交流、各类协会、各类活动充分展示,鼓励高校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利用互联网通过游戏的方式积极参与互动,洞悉高校生的行为目的后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正面舆论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夯实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生态环境。

4.2 拓展新渠道,充实新内容,构建多元体育文化传播主体

高校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拓展整体文化受众面,只有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文化的发展才拥有了发展的土壤,而受众面的拓展又依赖于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高校体育文化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传播宗旨,将奥运会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核心精神进行提炼并进行符号化编码,如活动主体口号、旗帜、活动主题音乐制作,活动开展仪式等等,既需要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又要彰显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激发高校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引起高校生的时代共鸣。通过互联网,采用弹幕、直播、表情包、网络社区、公众号等等新方式,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快速传播。另外,需要构建传播的效果评价制度,辨析文化传播的内容,甄别幽默搞笑与故意恶搞内容并进行监管和控制。将高校体育文化线上线下的传播路径进行整合,拓展新渠道,充实新内容,多维度的丰富高校体育文化传播主体,才能促进高校生社会化养成过程中规范的行为准则与社会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4.3 理性审视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分歧,深度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记忆

在全球化体育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视地域距离,中西体育文化价值认知分歧并不能完全消除。如西方的搏击术与我国的武术,西方注重实战,我国注重内在修养,虽外在表现不同但仍然属于同一体系。所有的文化存在均由一定的社会背景发展而来,都是整体文化的一个方面,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渗透中固然有矛盾的产生。在此,需要理性审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歧,吸收促进人们健康发展的价值观,且不断提炼自身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文化,以此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体育文化传播中把握好尺度,有利于传播制度的制定。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绵延几千年,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信仰、传说、神话以及源起进行整理和深度挖掘,在高校范围内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与地域体育文化的体育文化馆,唤醒高校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中进行理性思辨,从而准确认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价值分歧,从而在碎片化、全球化的新媒体时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国家认同。

4.4 净化“碎片化”,营造健康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主体地位不断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受到挑战,在高度链接化的群体传播中逐步构成了传播的新环境与新格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使得“人人都能生产信息”的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10]。由此,在高校体育文化线下线上的传播过程中,应优先制度建设,严格评价制度与审核机制建立。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在传播内容选择应避免过度娱乐和庸俗审美的表达方式,其内容选择应该兼具个性化和传统文化正面传播,打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外围环境。通过净化“碎片化”的浅显资讯以及不良价值观念的传播,营造健康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空间,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提升高校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构建特色高校体育文化。

[1]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4):28-3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3]张振华.论中国特色体育的思想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06-307.

[4]王芳.南京国民政府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探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99-103.

[5]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4):47-51.

[6]杨铃春,高杨,王翔宇,等.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解读[J].体育与科学,2019,40(5):1-7.

[7]刘旺旺.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的意蕴、挑战及对策—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8(1):16-23.

[8]周南焱.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N].北京日报,2010-4-20(12).

[9]邹红,谢忠萍.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路径的新选择—基于社会分层理论[J].中国学校体育,2017,4(4):30-33.

[10]俞鹏飞,王庆军.新媒体时代中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的机遇、困境及路径[J].体育学刊,2020,27(1):19-24.

Fragment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Age

LIU Yun, etal.

(Sports Depart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9年一般课题:新时代广东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GDGZ19Y108);校级竞争性教改项目(GDKM2020-50)。

刘芸(1981—),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时代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HANDS OFF THE WHEEL
2016体育年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