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思考

2021-11-22 15:43朱海安江西安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银行业信贷常态

朱海安 江西安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新常态下,全球经济得以飞速发展,金融业随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并获得了较好的成就,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其近些年更是获得了很多成绩。然而,对于当前我国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持来说,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说道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就需要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也在随之增加,所以说若想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就需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以此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除了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以外,同时还可以提高就业率,对社会群众的生活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非常关注和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客观的角度看,仅凭借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增长,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就需结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二、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银行业对扩大利润和风险控制的追求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银行业竞争主体为现金流,所以银行业非常重视利润的扩大和风险的控制。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态势都较为低迷,供给与需求之间明显失衡,部分企业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经过评估后,银行业便不再为其提供任何的信贷服务。还有一部分实体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规模得不到发展。相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比较小,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利润回报。因此,银行业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虚拟经济中,与实际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矛盾[1]。

(二)银行对实体经济发展缺乏充足的信贷支持

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的开展较为保守,特别是在针对对中小型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更是缺乏充足的信贷支持,所采取的策略经常发生变化,并且额度一般都比较小,周期较短。因此,银行业信贷开始朝着短期化的方向发展。实体企业若想从银行业获得充足的信贷资金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银行业信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倾向,不单单是因为银行比较重视自身的利润和风险的控制,同时还因为现阶段银行业自开展信贷服务时侧重点有所不同,银行业推出的很多信贷产品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不适用,大多数都比较适用个人消费、房地产开发,并且额度较为灵活,贷款周期也较为合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实体企业的融资面临着重重困难。

(三)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不善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对于前几年的经济来说,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变得比较缓慢,全球经济都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阶段,这对我国实体企业的发展避免不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第三产业、绿色经济,一些传统的重工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打击。新常态下,实体企业若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得以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具备加强的综合竞争实力,以此更好的迎接新的挑战。与传统实体企业合作的银行自然也会被影响,像因为产能过剩很可能会导致不良信贷的出现。虽然我国多数银行都具备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但是一些基层银行却很难承受得住过大的损失,这就会频频发生抽贷的情况,这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显然是更大的打击[2]。

三、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我国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一,新常态下银行业应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银行业需要准确地把握实体企业的发展趋势,不可以直接放弃任何一个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型企业,仅单纯地通过抽贷来降低自身的损失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并且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第二,银行业要尽可能地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推出一些中小型企业比较适用的信贷产品,以此建立起新型的银行和企业合作关系。第三,银行业不单单要支持发达地区的实体企业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为一些地处较为偏僻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实体企业提供信贷服务[3]。

(二)完善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一,积极的转变以往的经营理念,优化配置相应的资源,意识到新常态下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合理地安排投放信贷的次序,对于不同的行业要实施具有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第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资产的稳定性。银行业可以通过综合计划贷款额度的使用、合理安排投放信贷的顺序,限制信贷额度等方法实现信贷收益的提高,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提高信贷服务的质量。同时,银行业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监测实体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以此提起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保障银行业的资产的稳定性和质量[4]。第三,银行业还应该主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切实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注重加强对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有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战略。

(三)促进金融改革与银行业的创新

银行业应该的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大力实施金融改革,逐步地开放以往较为保守的金融市场,让各个行业、企业也参与到金融改革中,简化银行业务流程,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以此实现新型银行和企业合作关系的建立。除此之外,我国银行业在发挥自身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时,应该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为提倡绿色发展的实体企业设置“绿色台账”,开通绿色通道,以此为其提供发展保障[5]。

(四)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

新常态下,不管是银行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都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以此避免对金融产品的创新造成阻碍。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较好的金融产品发展平台,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进步的时代,银行业在推出金融产品时的选择也就比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以此更好的创新金融产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带动下,金融产品开始不断的更新换代。银行业若将先进的科学金融融入到创新金融产品这项工作中,便可以很好地控制创新金融产品的成本,并且还可以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性[6]。由此可见,新常态下银行业非常有必要加大科学技术的引进力度,这将为银行业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很大的便利,促使创新出的金融产品更加的现代化,更加地适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样除了可以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外,同时还可以扩大银行业的利润空间,可以实现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同时发展。

(五)注重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体制的完善

金融产品的创新指的是在新常态下衍生出的各种创新产品,其也是金融市场大创新时代的产物。银行业需要拥有一个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体制,而该体系需要具备动态性的基本特征,并且还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对金融产品创新体制不断的加以完善和优化,以此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银行业还应该注重加大研究创新资产类金融产品方法的力度,这也十分的关键,这样不单单可以合理地控制银行业内部资本构成,同时还可以扩大银行业的利润空间。同时,银行业还需要确保研究、推出的金融产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符,并且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

(六)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指导作用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业信贷业务的监督与管理,特别对于不良贷款的监管,应该采用差异性策略,这样更加有助于消除银行业对不良贷款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另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强对银行业的引导,促使其积极地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展开合作,丰富业务开展的形式,同时创新合作模式,这样除了可以很好地缓解银行业在信用额度方面的压力,同时还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并且,监管部门还应该科学的引导银行业准确的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科学的选择客户,以此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不同时推动实体经济与银行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业在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对扩大利润和风险控制的追求导致其并不愿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企业的经营不善也将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银行业一定要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根据实体经济的具体发展需求,注重加强对支持措施的完善,以此促进金融改革与银行业的创新,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并注重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体制的完善,同时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指导作用,以此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的实力水平。

猜你喜欢
银行业信贷常态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