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王成波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是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同时汽车行业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构建新型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岗课证考”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契合当前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汽修人才。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面向市场、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满足个体发展。近10年来,汽修行业在市场宏观环境、能源配置、信息化使用、维修与管理工艺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汽修职业岗位发生了变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逐渐增多,拥有高新技术与材料的相关车型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这些汽车的维护内容、方法、要求与传统汽车的维护有较大区别,从而导致了汽修岗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在汽车维护方面更加注重对动力电池、电机、底盘部位的检查与保养,与传统的汽车维护内容有较大的区别。
(2)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一轮中职课程改革中,育人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倡导以实为主导的教育导向,重点传授汽修项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规范、工量具的使用,非常注重技能大赛的成绩,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方面略显不足。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一政策的落地,势必要加强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等方面的培养,学校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3)学生课程思政有了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微观方面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树立顾客利益至上的服务意识。宏观方面是是响应中央号召,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职汽修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思政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内容,力争影响每一位学生,做到全方位课程思政。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对中职汽修人才的需要,确立了“岗课赛证”的育人模式。
(1)“岗”是汽修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它是课程学习的标准和方向,例如我们汽修专业毕业生所对应的机电维修岗位、汽车钣金岗位、汽车美容与装潢岗位、汽车鉴定评估岗位等一系列对应的岗位。学校将汽修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和活动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有目标、有方向地培养汽修人才。
(2)“课”是汽修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它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汽修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也要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1+X证书考核和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融入当前的汽修课程体系中。
(3)“证”是要求学生考取各类汽修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也是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行业检验。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目前我们针对汽修专业的考证包括汽修初、中级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汽修高职考的过关考证、汽修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协会认可的证书,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综合优化考证内容,把相关的考证内容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同时也要体现技能学习的实用、够用、适用原则。
(4)“考”是课程教学诊断与选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考核(试),最常见的是地级市组织的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或称为“会考”),不同学期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其次是高职考,应遵循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鼓励学生参加各省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考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再次是汽修专业的各类竞赛,它是中职教学的高端示范和标杆,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按《职业教育提升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原则。
(1)教师资源的局限。汽修工艺是专业性、规范性、技术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也会受到师资方面的影响,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证考”人才的培养,对育人标准提出了很高要求,从专业技能方面,对标了大赛,职业素养方面对标了真实的岗位需求,在文化素养方面,对标了要升入高等学府的学习能力。目前能适应新模式的优秀“双师型”教师较少,无论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还是由企业师傅引进到中职学校任教的,他们在专业技能、教学研究、课堂模式创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等方面互有欠缺,教师真正投入教学,潜心教学改革,研究中职汽修教学的不多,学校要进行针对性地有序培养。
(2)教材资源的局限。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通过呈现“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按“岗课证考”的育人标准而言,现有的教材大多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教材重视技术要点、技能规范却缺少了理论的支撑与拓展;有的教材有详细的理论阐述,却存在内容枯燥陈旧,无法跟上教学的需要,也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根据现有教学标准,教材必须结合课证融通、结合升学、结合大赛标准、结合就业岗位素养、结合课程思政。目前这类教材尚处于建设中,可参考的不多。
(3)教法创新的局限。目前中职汽修专业教师的教法改革创新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实践教师已习惯于先示范、后练习、再总结的教学模式;而明确要进行高职高考班级的教师教学倾向于采用讲述法、练习法、讨论法。以上两类教学方法与目前中职学校进行“岗课证考”育人模式的推广有一定的差距。适合“岗课证考”育人模式的中职汽修专业教法改革,重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借助 “互联网+教育”推行“课堂革命”,运用好相关政策,打造课堂教学新模式。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法”的改革,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虚拟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以“岗课证考” 融通与“三教”改革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对中职汽修专业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重在推进中职汽修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现代汽修人才,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在师资建设、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作深化研究,并不断完善,引领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