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升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扬州 225800)
比起鲁迅先生的文章,让学生更加崩溃的是文言文的学习。由于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语法以及结构顺序和我们的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由于历史的演变,政治文化的影响,没有一点积累,是很难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1]
1.1 缺乏阅读兴趣。文言文本身就比较难,字数不多,却涵盖了丰富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字一句的翻译,讲完之后,再进行所谓的内容分析。课堂上没有阅读的声音,没有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
1.2 依懒性较大。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没有自觉意识,自然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大程度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基本也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依赖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自我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1.3 内外含义,相分离。虽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但最终还是落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翻译之中。导致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的表面层次,加上教师枯燥无味的讲授,长此以往,文言文教学就会产生重言轻文的情况,学生只了解到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虚词、实句、古今异意,却忽略了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文学价值。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根本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汉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就要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移》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注解和工具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章进行翻译创编,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创建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2]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木兰出征的历史背景呈现给学生,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生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用提问和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木兰为什么会替父出征?木兰出征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来理解文章的大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突出生本课堂的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对生僻字的标音,通假字的规整,注意积累,为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质量做准备。
2.3 利用分层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背景也不同,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让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利用思维导图填充,作为预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个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填充情况得到反馈,针对学生在预习情况下,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差得同学,要求他们掌握对字词的翻译,基础好点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整句翻译,然后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分层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本节课内容结束之后让学生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文言文以它浓厚的沉淀,独特的审美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现代文化不可代替的。初中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讲给学生,这样有利学生提高语文的知识素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