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比德:论武术的德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2021-11-22 12:32刘丽芳杜建斌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观物比德招式

刘丽芳 杜建斌

1.西安外国语大学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128;

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武术象形拳的借形显意、神形兼备的特点得到武术界的普遍认同,研究认为“象形武术是用身体思维来展示它物特征的特殊文化符号”,[1]武术拳家们运用 “以形喻势 ”的方式,通过塑造各种“象”来表现武术技术技法的运动特点,来体现武术技术技法的独特寓意。[2]武术习练者的思维方式就是“立象以尽意”即通过“象”来表达那些微妙不可言传的“圣人之意”。[3]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武术技法中所要表达的“意”,本文侧重讨论武术“象”中的道德观照。“观物比德”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所谓“观物比德”就是“以自然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比征人的道德品质”,[4]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观物比德”思想的观照下,中华武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理论和实战技巧,从而对培养健全人格起到积极作用。

1 武术中招式套路以及拳谚拳理中的道德意象

武术中的“比德”思想体现在拳谚、拳理、招式、套路中。武术活动中包含着人们对山水属性的感悟和对良禽、瑞兽动作形态的模仿。但这种活动不仅仅是对动作形态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对这些自然物品性的肯定与向往,即通过动作的模仿体悟到这些自然物的高洁品性,进而实现武术的德育价值。武术习练通常会模仿鹤的高逸、燕的轻盈、虎的勇猛、龙的威严、猴的灵动等,在一招一式间对动物的特征进行意象化的加工,将人赋予动物的这些品质展现出来,让练武者不仅做到形似,更要在神韵上高度契合,最终将人类赋予这些自然物的品性在长期的练习中内化为自己的德义操守和风神韵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的拳种和招式的命名中,所涉及到的动物往往是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美好品德的良禽、瑞兽,而不是被赋予丑恶品行的动物,如猪、狼、狐等都没有被纳入其中。虽然武术中也有以鸡、猴、蛇、马这些寻常动物命名的拳种和招式,但是这些动物都与其它有灵性的动物密切联系,如凤源于鸡,龙源于蛇,马中有龙马,猴与白猿同宗。这进一步说明用动物命名武术的拳种和招式绝不仅是形态的模仿,而更多是一种意象表达,即对这些动物的德性的肯定和推重。“观物比德”的“德”通常就是传统儒家中提到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五常”是道德原则,“八德”是具体德目,“五常”是“八德”的内在根据,“八德”是“五常”的外在化表现。武术中的道德要求,可以从大量的武术谚语中反映出来,如“人讲信义、拳见正义”提到的“信与义”;“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中讲到的“礼”;“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打刁结合,奇正相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互用,刚柔相济”中体现的“智”。由此可知,许多武术活动都表现着儒家所提倡的“五常”之德,而且习武以养德为先。习武之人给人最直观的认识是勇猛,这也体现在武术的谚语和拳理中,如“英勇奔山虎,严肃莲台尊, 自然暖刺绣, 活沙燕穿云”,太祖拳谚云“囚身似猫, 抖身如虎, 行似游龙, 动如闪电”,八极拳谚云:“虎一样威猛, 熊一样镇定”。在武术中许多以虎命名的拳种和招式也是明示习练者练武要有勇猛的精神,但武术之“勇”一定是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不是鲁莽冲动的匹夫之勇。论语中多次提到勇的前提,如“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有勇非以持是, 则谓之贼。”(《论语·阳货》)“好勇疾贫, 乱也。人而不仁, 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篇》)。这说明没有道德修养的“勇”对人对己都有严重的危害。武术重道德修养,所谓“武以德立,德为艺先”,“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远行须问路,授拳先教德”。历代各家门派都重视习武者德行的培养,因此,“观物比德”在武术中的应用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习武者在对自然物的形态模仿中将肢体运动的美与德育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犹如“盐在水中, 有味无痕”,不刻意、不牵强。相应地,肢体运动的情感化育也使人的道德情感潜能得到了最大地开发、丰富和提升。

2 武术中“观物比德”思想的体现

2.1 武术中的山水元素及其意向表达

儒家经常用自然界的山水来比喻君子的德性和修养。最广为传颂的是《论语·雍也》篇中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以山水的动静,比喻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5]的品质。另外,山具有厚重稳健的特征,水具有清澈灵动的特征。人们常用山的厚重来比喻君子的高尚,如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舝》)用水的清澈来比喻君子的仁德,如《管子·水地》云:“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对山水的体悟与应用在武术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桩功”就是对山的体悟与应用。在武术中,无论何种门派都强调下盘稳定,所以武术中的站桩就成为入门功法。形意拳有一句名言叫“万法源于三体式”,即练形意拳的根本就是练好“三体式”的桩功,使人如同一座会走的山,推之不动,浑元一体,如山岳难撼,这也是武术习练的基本要领。《易经》的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武术中就是利用了山的厚德而后可以载物,悟出功法中只有下盘稳固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实现身体的闪转腾挪、灵活多变。习武者在练“桩功”的过程中,也将山的厚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操守。这是武术中对山的体悟与应用,而太极拳则是将水的品质发挥到极致。太极拳动作的连绵不断似水的奔流不息;劲的蓄势待发似水的待机而动;架势的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似水的矢志不渝、盈科而行、百折向东;招式的灵活多变似水的无形而无所不能。武者之勇似水的“其赴百仞之谷而不惧”。

2.2 武术中良禽的模拟及其意向表达

武术中有大量以禽类命名的心法、招式和拳种,如练气中提到的“吐如落雁、纳为鹰扬”,劲法中的“勾手如鹰嘴,擒拿如鹰爪”“掌似飞凤”,招式中的“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南拳里有白鹤拳、宗鹤拳、永春白鹤拳等以鹤命名的拳种。这些禽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不同的品性,如大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集“义、礼、信”等美德于一体的禽类,所以中国古代有以大雁为聘礼的习俗。清人黄钧宰《金壶七墨浪墨》卷六曰:“禽类中雁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定兴县志》载:“万历初,北郭有崔伯通好鸟,畜一雁逾岁,颇驯。乃有一雁解群而下,交颈哀鸣,如泣如诉,观者押至不惊,饮食之不顾,相持两昼夜,竟俱藉,观者唏墟泣下。”这都说明大雁是“义”的象征,因此,“人们见雁而起相思之情,不仅是因为鸿雁可以传书,雁的守信、雁的忠贞,都使人们钟情于雁。”[6]雁之礼在于“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如此有序而团结的整体,在其它禽类中实属罕见。因此,雁这一特性,被古人所关注和赞颂,并赋予其长幼有序、团结互助等丰富的文化内蕴。雁之信在于它秋去春来,周而复始,从不违约。所以武术套路中有“大雁掌”,动作名称中有“伏身回探、翻身寻食、旋膀收翅”等,但实际上是模仿禽类共有的特性,而非大雁独有的动作形态,取名“大雁掌”应该是取雁的德性,并非习性动作。

仙鹤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都是高逸、有德的象征,如《诗·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九皋,闻于天地,深远、嘹亮、高亢的鸣声让人深喟其遗世独立、神通天地的风姿。鹤是一种关乎德性的祥瑞,它常出现在有德的君子和君王身边,王逸《楚辞章句》云:“君有德则来,无德则去,若鸾凤矣,故师旷鼓琴,天下玄鹤皆衔明月之珠以舞也。言已听玄鹤振音晨鸣,乃于高岗之上,峨峨之巅,见有德之君乃来下也。以言贤者亦宜自安处,以须明君礼敬已,然后仕也。”以广为熟悉的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动作“白鹤亮翅”为例,其动作做法与鹤的习性相去甚远,之所以以鹤命名,也是对其高洁品性的向往。

在中国古代一直以来有鸡与凤不分家之说,鸡也是中华民族创造“凤凰”形象的主要材料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释凤有“鸡喙”,《尔雅·释鸟》郭璞注认为凤有“鸡头”。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一书也考证凤的形象为阳鸟、鹰号鸟、孔雀和鸡四类鸟的变异和升华。可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凤鸟崇拜中,也包含了对鸡的顶礼膜拜。”[7]所以,武术中出现的鸡元素都与凤凰承载的文化信息是一致的。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凤凰被赋予了神性、高贵与不俗的品质。在民族记忆里,凤凰一开始就不是一般的凡鸟。如《东观汉记》卷一载:凤凰高八尺九寸。陆德明《经典释文》说鹏是古文的凤字。《庄子·逍遥游》对鹏作了夸张描写:“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 绝云霓, 负苍天,足乱浮云, 翱翔乎杳冥之上。”《山海经·南山经》记丹穴之山“有鸟焉, 其状如鸡, 五彩而文, 名曰凤凰”。凤凰经常被赋予德行操守高、风姿仪容美的特性,所以古人经常用凤来称颂友人,如王昌龄《山中别庞十》:“琼树方杳霭, 凤兮保其贞。”李颀《送刘四赴夏县》:“九霄特立红鸾姿, 万仞孤生玉树枝。”以红鸾赞刘四姿态高雅、气宇不凡。李白《赠瑕丘王少府》:“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武术中的“金鸡独立”、形意拳的“鸡步”在形态上是模仿日常能接触到的鸡,但应是向往凤凰的风姿仪容而命名的。武术中不仅通过对良禽的模仿体现招式的飘逸、多变、不拘一格,也是让习武者在练习中领悟雁的仁、义、礼、信;鹤的高洁,与世无争;凤的高贵与灵性。

2.3 武术中对瑞兽的模仿及其意象表达

武术中涉及到的兽类有猴、熊、虎、马等,我们从中列举一些来说明模仿这些动物主要的意象表达。古人认为猿猴也是有德性的动物,在吴箔《玄猿赋》中便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猿的德性,即猿有“君子之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性高洁、居山林、啸清幽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神秘感、重人伦、母子情深令“邓公折箭”。文末还抒发了慕猿思隐之情。[8]武术中对猴的模仿产生了“白猿通背拳”“猴拳”“猴棍”“子猴拳”等套路,以及“猿猴献果”等招式。拟猴之态悟“猿”之品格。上述套路与招式在动作上模仿猴的灵活、闪转腾挪,但在意象上是学习猿的高洁不争、重人伦等品质。武术招式中的虎元素,也是从模仿虎的形态勇猛到通过伏虎来展示技艺的高超。所以虎也成为武术中最常见的动物,以武当武术为例,就有以虎命名的套路武当虎爪功。以虎命名的动作、功法名称:武当太极拳黑虎扒心、抱虎归山、恶虎扑食、伏虎下式。武当剑法中有“刺虎斩蛟、黑虎舔档、伏虎迎门、饿虎待食、黑虎剖心、暴虎凭河、虎视耽耽、饿虎扑食、猛虎蹿山”等招式。[9]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是又爱又恨,爱其步履威重,斑斓健美,黄质黑章,锯牙钩爪,吼声如雷,百兽震恐;恨其凶猛、无谋、性不智。虎不入四灵,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成为灵动聪慧的代表,才会被“狐假借其威”。但又通过其凶猛来反衬将士武夫的勇武强壮。如杜甫《曲江》诗:“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战国《穆天子传》曰:“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10]武术中有体现虎的威猛的套路和招式,也有体现武者勇猛的打虎、擒虎、伏虎等动作。要表达的意象是习武者要学虎之态,不学虎之智。要有虎之勇猛、威武,赳赳武夫之态。如果勇而无谋,勇而无义,勇而不仁,就会被擒、被打、遭人唾弃。所以武术中多虎的元素,更多的是警示意义。在传统文化中,马是有良好寓意的动物。古人以马比兴君子之德。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将马与德才兼备的“君子”并举。诗经中多有以马喻君子的句子,如《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人还以马的美好、雄壮之姿喻人之开拓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即“龙马精神”。武术中亦有马的元素,形意拳中的马形拳拳谚云:“撞槽妙法少人知,渴马奔水把头低;野马分鬃拥身进,扬拳跺足硬相欺;顺步抖僵随它去,悬崖收马把身提;神形全仗马奔驰,进退合宜见神奇”。八卦掌里有“马形掌”,如“马挑”“马横”“马撞”“马翻”等。武术中对马的模仿主要是在神不在形,更加说明了观物旨在比德,主要是看重马的德性。

3 武术的德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3.1 武术的德育价值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拳理阐述、技法概括、训练机理、技击原则、武德修养,都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武术套路中的象形拳,各种拳法中的象形招式,是古人参读自然、揭密自然之机理把对自然物的品质的赞赏融入到拳理、拳法、动作名称等方面,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物之形态的简单模仿,还蕴含传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即“观物比德”。以自然物隐喻道德人格,化景物为情思而陶冶性情。从而实现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探求“仁者与万物一体”的武术修炼的最高境界。因此,习武不仅是修身,还是养德。孔子在谈到射箭时就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又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这都是以道德统摄武术的体现,说明了道德在武术修炼中的重要性。反之,若不能以道德统摄武术,那么武术也可能变为一种害人之术,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扰乱社会治安。总而言之,武术修炼也包含道德功夫,通过“观物比德”,武术由“制人”之术的搏击技能发展为“克己”的道德约束,进而成为习武者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精神追求。

3.2 武术的现实意义

学生虽然对于知识点可能非常熟悉,但是却不能将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内化于行动中。基于这种情况,政府提出了思政课堂的改革。对于体育课中的思政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讲述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和夺金、夺冠的经历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爱国、勤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品德与精神,笔者认为,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还是不够充分。“拳脚小功夫,人生大道理”。武术中大量存在的“比德”教育使其可以成为高校体育课堂进行思政教育的新的切入点,在学生学习武术动作时结合传统文化将其蕴含的深层品质讲解给学生,用可见、可感、可触,客观的、实际的、存在的自然物来展示人的无形无影、不可触摸的品德,使德育过程生动化、具体化。对受教育者来说,则是超越现实的自然物自主地体悟到隐蔽的、未言明的道德人格。此外,“观物比德”思想始终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诗词歌赋;从论语延伸到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从儒家发展到道家、佛家。学生也可以通过武术中体现的“观物比德”思想,扩展到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认识,了解在传统美学中这些自然物的意向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观物比德招式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观物取意2018“正艺术”油画作品展
季后赛高光时刻乔尔·恩比德没有遗憾
过程
大帝重生 乔尔·恩比德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
邵雍先天之学对时代的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