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颖
(吉林信息工程学校,吉林 吉林 13202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应注重融合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有效性和专业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部分中职院校并未落实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的融合,这就要求各管理人员和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系统研究和分析,确保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学生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加强实践。
中职院校的汽车电气检修,因为就业率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汽车电气检修课程本身就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为学生开展专业化教学工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性技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是对于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来说,未能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单纯地通过理论性讲解以及板书的形式为学生们开展汽车电气检修课程中电气元件结构以及车身组成等相关问题,讲解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而且在这一学习背景下部分学生也会逐渐对该学科产生错误的认知,很难形成良好学习理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最终影响整体教学质量[1]。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维持课堂纪律的难度系数也将会大幅度提升,本身对于处于中职时期的学生来说,就具有叛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严重阻碍,甚至有同学迟到、早退。所以,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关注和照顾,部分学生在面临毕业以及实习时,才发现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少之又少。而落实采用信息技术将会实现教学过程充满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态度,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
在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中落实融合信息技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各种专业性知识。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将各种抽象系统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本身汽车电气检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融入信息技术将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实际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和教师及时沟通和交流,提升实践能力[2]。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各教学工作中采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不仅拓展学生视野,还是政府和教育部所提倡和要求的,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将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融合的中职院校却相对较少,即使是将两者有效融合,但是在实际实现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认识到只有将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课程有效融合,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确保学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有效融合,作为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各中职院校要想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就应落实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所以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是必然的,但是部分中职院校却未能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门应推出各种政策支持,对中职院校加强引导,对处于迷茫阶段的中职院校适当辅助和支持,确保能够在汽车电气检修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体现出来[3]。
实现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各个环节中,应当建设信息化课程,这才是中职院校发展的正确路线。所以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有效融合应注重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某中职院校分析,为落实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有效融合所开设的研讨会就有四次之多,学校拨款次数高达三次,但是依然却未能落实在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为了处理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应对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而且还要在办学基础建设经费中适当预支一部分资金用于视频教学基础建设,通过这种手段来让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体会到信息化技术授课所带来的收获和价值,所以在后续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职院校要时刻抱着积极的态度,实现创新,落实改革,为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融合还需要各种硬件设备的支持,像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和视频录制室等,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注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当前较为先进以及具有应用优势的仿真软件,大部分都在10万元左右,而录制微视频所需要的视频制作教室,资金更高,大约为30万,能够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免费下载的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资源少之又少。但是由教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所设计出来的汽车电气检修知识内容,和规范教学标准两者高度相符,并且还将会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教学的投入。
与此同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相对较少的,要想在短期内改善这些问题是具有难度的,所以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会减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信息技术工具具有制作成本低,教学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应为学生们推出名师互联网授课、精品课程等,让学生获得更加专业的教育,而且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加强引导和辅助,确保学生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自身专业性技能、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融合,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一直采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只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善于转变传统教学手段,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注重从主体转变成为引领者和辅助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针对当前实际教学现状分析,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信息化课堂并未形成较为标准的课程模板,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经验不足,也很难在信息化教学工作中为学生们提炼具有针对性地重点知识。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就算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与积极地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转变教学思维,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信息化教学工作足够认识,为落实信息技术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融合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中落实融合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注重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以往汽车电气检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的有效融合,还应当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注重硬件设备支持以及提升教资力量,落实在各教学环节中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让学生在感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进行专业学习,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以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